《史记》讲记-第31集

慧利 2022年2月17日09:45:34
评论
276

 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
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
  《史记》讲学实录之五帝本纪。(汉)司马迁著。印正主讲。
【帝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他将来会成为什么材料,后天教育很重要。达不到圣人的道德标准,我们处在跟自己同等水平的凡人当中,都会退堕。什么叫做退堕?就是跟着好人学好,跟着恶人学恶,为环境所迫不得不违心行事。我们从历史人物看到,极少有人善始善终。人生的辉煌往往是一刹那,过后则灰飞烟灭。

  为什么有这样的结局呢?就是自己德行不够。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跟着圣人不停上进进。儒家大德说,苟日新,日日新。那我们看看五帝时期是五位圣帝,他们是不是从始到终格守这一准则。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这是帝喾的才德。聪以知远,这个聪,是智慧。帝喾是个有大智慧的人。知远,是目光远大。从哪里判断一个人目光远大呢?中正善良,不计得失。没有如此大的智慧,担当不起国家领导人的大任。五帝时期,帝喾是第三代国家领导人。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后代领导如果不超出前人的智慧,或者背师叛道,抛弃祖宗成法,政权则随之结束。每一代帝王都不轻松。你的政绩超不过前人,老百姓过的不如以前,社会犯罪率有所增高,社会风气不正,是说不过去的。在帝喾之前,黄帝与颛顼帝,一个打天下,一个治天下,政绩显赫。到第三代,如何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都不容易!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难题等待有智慧的领导人来解决,帝喾时期也不例外。
【明以察微】这是帝喾的智慧德能超出他人,对局势观察的细致入微,凡事逃不过圣人的慧眼。站在高处才会看清局势。印度释迦祖师说,阿罗汉有六通。何为六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明以察微者,就有这六通。天眼通,是不受物相的障碍,隔着墙能看到房间。天耳通,是很小很远的音声都能听到。宿命通,是知道过去生的所作所为。他心通,是能看到别人心里。别人起心动念想什么,他知道。神足通,是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而且有成熟正确的对应方法。漏尽通,是学问道德只进不退。

  帝喾就有如此超凡脱俗的大才智。我们把话说回来,如果他没有这样的大才智,就不能善始善终。我们对明以察微四个字,不要理解成机关算尽的小聪明,圣人是不玩心机的,一切大公无私,昭彰正直。玩弄小聪明者,没有不翻车的。聪明不带智慧,长不了。
【顺天之义,知民之急】苍天厚土无曲无私,任何人都要效法天地的精神。事情有大小,心量无边际。他人危急之时,我们能舍己为人帮助他,那怕是一碗粗米饭,慷慨大方的送给他吃,都能体现圣贤的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都是顺天之义。知民之急,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欲望不高,平平安安,吃饱穿暖,有个房子遮风挡雨,是他们的当务之急。身为国家领导人,首先要把好这个原则,再谈发展之事。那,帝喾之时,国家已经相当富有了,老百姓还急什么?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三十一集,二0二二年二月九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