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
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
南无太史公菩萨摩诃萨(三顶礼)
《史记》讲学实录之前言。
诸位老师,诸位同学,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着手探讨中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部通史——《史记》。不学历史,不知未来。不懂得人类的发展史,我们就象盲人一样,永远处在黑暗当中,对未来毫无知觉。历史,不同于小说,小说属于虚构的作品,历史则是真人真事。由真人真事谱写出的人类历史,其中的兴衰,是后人的镜子。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喜欢学习历史的人,他学习历史不是赶热闹,这位有智慧的君主深深懂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位国家领导人不熟悉历史,他如何能治理好国家?历史不但是整个人类的镜子,也是每一个人的镜子,是任何人必须要学的。
我们这次启讲《史记》,就是为了让有缘大众反过来观照自己,看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圣贤精神,我们的人生是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我们将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用历史上的圣贤人物做榜样。
圣贤是什么人?是历朝历代的成功人物!成功在哪里?成功在他无私奉献于国家民族,天下苍生。任何人要干成一番事业,如果不为天下苍生的安稳着想,不为民请命,他干不大也干不长。而违背人民的利益,凌驾于人民之上,残酷剥削人民,压迫人们,穷奢极欲,残暴不仁者,不但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而且丢掉了祖宗的江山。江山社稷的频繁更替,此起彼伏的权位交割,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就是历史的组成部分。史学家的责任心就是记实,说真话。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就怎么记载,不给任何人开后门。你死了不要紧,你所作所为昭彰天下,后人对你的评价是褒是贬,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遗臭万年,是很丢脸的事情!子孙后代都蒙羞斥辱,做人不得不端正!司马迁老菩萨作《史记》,遵守了这一准则。真人真事摆在我们面前,谁敢重蹈覆辙!这就是历史教训的意义。
就现在,每个国家都注重自己的民族历史,也注重世界历史。因为,不沿着历史的轨迹往前走,前途暗然。在大学课程当中,文科方面,历史学占重要位置。政府对历史的管理,各朝各代都设有史官,专管记载研究历史。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老菩萨,就是西汉朝武帝时期的史官。对于研究古今历史,老菩萨得天独厚,有条件,有资料。我们这里说一说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前90年),享年五十五岁,一说六十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当时的国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师出大家,师承好,对他在文学,史学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年纪轻轻的司马迁胸怀大志,他希望将中国目前的断代史统一起来,写成一部通史。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让人望而生畏。他的父亲与恩师,老一辈大德们都没有这个心胸胆略,当他向父亲恩师们说出自己的打算以后,老人们对他捏着一把汗:中国的历史从三皇五帝到现在,3000年左右了!如此漫长的历史,要考察地点,搜集历史资料,探访历史人物的故里,找活档案记录口实,总结整理等等,这要耗费多少时间与精力!
可是,面对着初生牛犊一样的年轻司马迁,老人们只能鼓励他,不能给他泼冷水。好在司马家族从上古五帝时期就任史官,他手头留有丰富的史料,这给司马迁提供了方便。但是,历史太久远了,很多史料残缺不全,要从新考证。这就要他本人跋山涉水去研究考察了。年轻的司马迁能吃下这个苦吗?
他出生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从小处尊养优,去涉越高山大川,走遍大江南北,黄河流域,餐风宿露,劳苦奔波去落实第一手资料,这绝不是三年两年的功夫。慈母望着儿子,舍不得。父亲与恩师更是心事重重:这孩子,已经发下狠心完成毕生大事业,从此,面对他的将是一辈子的辛苦,与一波三折的命运!老人家明白,要干成这番事业,不是普通人能够胜任的。考验司马迁的时候就要到了:他是凡人还是圣人,就看他干出什么成绩。那司马迁后面如何作为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史记》讲解第一集,二0二二年元月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