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周本纪》。
【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
以姬鲜,姬度、姬霍(处)三兄弟伙同禄父造反一事,史称三监之乱。这个三监,是武王在世为牵制禄父等野心商民动乱而安排三兄弟监管他们,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三兄弟监守自盗,带头作乱。事后,禄父无子嗣,成王将微子封在禄父的宋国以后,微子很明智,上谏成王说:我虽然忠心于朝廷不会造反,但保不住我的后代就没有这样心思!朝廷必须设一监管部门,以免发生三监祸乱之事!否则,我住在宋国也日夜不宁!倘若我的后代做出这样的逆反之事,我如何对得起武王呢!成王就将禄的父封地一分为二:微子一半,他的九叔姬康一半,起到对前商遗民的制约。微子的一半即后来的宋国;姬康的一半即卫国。
关于卫国,有一则故事,佛弟子广为流传。相传释迦牟尼佛最早是到中国来传法的,他就降生在这个卫国。但当时诸侯纷争,礼崩乐坏。他降生在卫康叔一支的王宫,可以继承父亲的王位,但佛祖看到中国人的机缘未熟,就走了,又选择去西天印度示现。他讲经说法的地方叫作舍卫国,意思就是他不但舍掉了卫国的王位继承权,还舍掉了迦毗罗卫国的王位继承权。姬康也是大贤,封在卫国以后,与微子相携治理封地,卓有成就,很受后人赞叹。
【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这个晋唐叔是谁呢?武王子,成王的同胞弟;这个嘉谷,即双穗禾。平叛三监之乱以后,威胁着西周政权的毒瘤终于割除!文王三子姬鲜(管叔),是武王与成王的死对头,此人一日不除,国家一日不安,武王在世一忍再忍,但他自断前程,不走正路。
姬鲜被杀以后,朝中的正义力量占了主流:成王封九叔姬康为司寇,十叔姬载为司空。九叔十叔都是大贤,又有四叔周公旦领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仁政,休养生民,政通人和,风调雨顺,国家出重金鼓励农耕人才。
这一年,在成王弟姬唐的封地晋国,有一位农业科学家培养出高产量的稻谷,震动了天下人民!在国家极度缺粮的情况下,这无异雪中送炭。什么稻谷呢?双穗稻!这个品种出来以后,晋国人民带头播种,稻谷当年大丰收!晋唐叔欢欣鼓舞:当时三军缺粮,成王正为此发愁。晋唐叔赶忙将丰收的稻谷捐献给国家,解决了这一难题。【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这个以归,是收归国库以充军粮,周公主掌兵权;这个兵所,是部队。全国上下都缺粮,成王并没有将这批粮食私用,而是将粮食用在最要紧的部队:让现役将士吃饱,抚恤他们的家属。军队是国家的屛障,一切可以短缺,军用物资不能少。【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这个东,是东道主;土,是晋唐叔的封地;鲁,是赞美。三军将士得到充足的军粮,他们的父母兄弟与妻儿衣食无忧,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为此,周公深深赞叹成王的美德。当时,围绕在成王身边讨取粮食的亲信、皇亲国戚,闻听到晋唐叔进献了粮食,一个个挤破头皮讨好成王,都想分一杯羹。为此,成王顶着压力,得罪了不少人:果断的将粮食交在周公手里稳定三军将领,成王的美德由此可见。晋唐叔让农业科学家将此品种大力推广,不少地方粮食大丰收,全国人民丰衣足食,国家政权稳定,平叛三监之乱的损失,很快挽回了。
【初,管、蔡畔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故初作《大诰》,次作《微子之命》,次《归禾》,次《嘉禾》,次《康诰》《酒诰》《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作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三百0一集,二0二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