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经讲记-64集

慧利 2021年1月16日09:12:53
评论
559

主讲:印正居士

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佛说观无量寿经》

现在我们一起来受持三归 

五戒居士存愿 ,我弟子印正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无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请掀开经本

我们昨天讲到:

【楼阁千万 百宝合成 于台两边 

各有百亿华幢 无量乐器 以为庄严 

八种清风 从光明出 鼓此乐器  演说 苦 空 

无 常 无我之音  

是为水想 名第二观】

极乐世界的楼阁千万,而且是用金银琉璃等七宝组成的,不是我们这里的砖木结构,或者水泥堆砌成的。

【楼阁千万 】

但极乐世界的幅员非常的辽阔,无边无际。

在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并不感到拥挤。

而我们现实当中呢

层楼林立  ,不但将地面的空间占去了,而且将我们上下的空间也占去了。

站在高楼下面,头往上看感到很压抑。

而从楼顶上向下看,感到很空虚,空间的距离与地面的面积同时缩小。

住在这样的建筑里面实属无奈,而极乐世界的楼阁千万,那个楼阁互相之间不影响的。

每个人住到里面都不感到影响大众,大众也影响不了我们。

【百宝合成 】

我们看百宝都是我们世间珍稀的宝物。

世间珍稀的宝物这些美玉,还有金银,在极乐世界都是建筑材料。

美玉用来干什么?

美玉用来做极乐世界的窗户,还有这个门。

金银用来做什么?

金银用来做墙壁,做建筑的主体。

那一栋楼盖出来建造好,里里外外庄严无比。

我们再看

【于台两边 各有百亿华幢】

这个台是什么呢?

台,就是这栋楼前面的广场,广场上树立着幢幡宝盖 。

幢幡宝盖树在这里有没有人讲经说法呢?

我们没有看到修行人讲经说法,但是讲经说法的效果存在。

存在什么?

【无量乐器 以为庄严】

幢幡旁边放着无量寿经的乐器,

这些乐器就如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学习的那样,不鼓自乐。

没有人演奏它,但是它能发出种种美妙的音声,而且这些乐器不是呆板的,就像装饰品一样,陈列在每栋楼前的广场上。

【八种清风 从光明出】

极乐世界的风从哪里来的?

从光中来的,从空中来的,跟我们这里一样。但我们只知道今天刮的是东风西风,南风北风。

但是风是怎样来的,好像追究不到它的来处,只知道他从哪个方向来。

但不知道它从什么地方形成。

佛在这里说八种清风,从光明出。

这个八种就是我们世间人所说的八风吹不动的八风,

风呢,有人喜欢急一点风,有人喜欢清风习习。

极乐世界的风都能满足大众的需要,大风演奏出来的是辉鸿的音乐,

微风清风演奏出来的是轻歌曼舞,各有特色,各人都有所爱,

但极乐世界的乐器被风吹动以后我们看,他演说的不是世俗的音乐,在演说佛法。

演说佛法苦、空、无常、无我】

这是水观,第二观形成了。

第二观的形成,极乐世界有了一个雏形。

琉璃地有了,地面上的楼阁有了,广场有了,

还出现了音乐,音乐在演说佛法。

佛在这里特别提出无常苦空。

意思是提醒我们不要迷恋极乐世界的诸相当中,忘了修行,忘了断烦恼,忘记了观想极乐世界的目的所在。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这是佛陀给我们阐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无所有 毕竟空 不可得

所以我们用妄心,变现出的种种妄境,都是靠不住的,都是念念之间坏灭的。

佛没有说极乐世界例外,没有说极乐世界永恒不灭,没有说让我们执迷在极乐世界,永远不出来。

到极乐世界是为了断最后的烦恼,

烦恼断尽了,没有了极乐世界,也没有了娑婆世界,没有了众生,也没有了佛,真正的一个清净平等的世界。

事实上极乐世界也是一个假相,我们到极乐世界是借假修真,极乐世界是我们修行的道场,不是修行终结点。

我们现在在这里靠着这个身体,靠着一日三餐,靠着一个小房子,能够遮风挡雨,也是为了借假修真。

如果一个人活着他不是为了借假修真,不断的改正自己,那这个人活着真的没有意义。

说没有意义这叫做醉生梦死,空来一趟,白走一遭。

所以我们对现在这个假想,认识到他是假的。

还要利用这一系列假的境界,来修自己的真心。

能将第二观水观,观想成功的人,我们想想看。

那功夫非常的了得,观出了琉璃地,观出了楼阁千万,还能观出乐器演奏苦空无常无我的法音。这种情景我们根本没法想象。

但是就算他观想成功了,他也要心中有数,

心中有什么数呢?

明白眼前无限美好的极乐世界,我们也必须离这个相。

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我们看第一站凡圣同居土,第二站方便有余土,第三站实报庄严土,第四站常寂光净土。

前三土都是有相的,到了第四土常寂光净土,一切相都要把它离掉。

包括我们现在持念的阿弥陀佛圣号,也要把他放下,

放不下极乐世界,放不下弥陀圣号,你就回不到常寂光净土去。

这话呢,说起来非常的深,我们就在这里简短的提醒大众。

迷在极乐世界的大众真不少,不是他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迷在极乐世界。

而是现在未往生极乐世界之前,对极乐世界产生种种误会的人很多,问题不说明白大家心里没有数。

到极乐世界我们是借极乐世界的无量寿的时间,断自己无始劫来制造下的无量烦恼,不是为了增长烦恼。

对一切相着迷,对极乐世界也着迷,如果执迷极乐世界的琉璃地,黄金地,楼阁千万。

为了享受这一切,为了这个目的去念佛去观想,就完全错了。

目标方向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相违背,就算你冥思苦想修到一点功夫。

观成一点点景象,也绝对经不起外缘境界的诱惑,

外缘境界的诱惑是什么?人天福报

经不起人天福报的诱惑,你很快就退下来。

我们在现实中也看到了,很多念佛人修观的,念佛的,

最后往生不到极乐世界去,落在天福当中升天了,就是因为他忘记了苦空无常无我,辛辛苦苦修了一辈子,修了一点痴福,有漏的人天福报,享受起来如同吃一颗糖一样,嘴巴上甜到那么几分钟,消失了,什么都没有。

该受苦,受苦,该受难受难 ,不彻底。

认识不清楚去极乐世界的真正目的,绝大多数的人修一点定功,修一点福报。突破不了人天福报的诱惑。

他执着于极乐世界的良辰美景,种种受用,看到天上,天上的亭台楼阁,

种种受用与极乐世界比一比感觉天福还不错,

为什么非要到极乐世界去呢?

天上 一样享清福,意志不坚定,道理不明白命终之时,阿弥陀佛接引他,他不去的。

他分别极乐世界不及天界,犯下一个严重的错误。

耽误了这次彻底离苦得乐的机会,

他不去,他要去享受天福,天上没有清规戒律,没有人约束他,

极乐世界要这样修行,那样修行,一念之下就成了轮回众生。

遇到这种人,阿弥陀佛也没有办法。

拉,拉又不动,劝说他也不听,佛也只好放手。

他忘记了无常苦空,忘记了天福靠不住,天福 还有一切福报。

寿命最重要,天人的寿命比我们这里长,但要靠他的寿命断尽无始劫来的烦恼,这个寿命远远不够。

极乐世界第一福报就是无量寿,这个无量寿是给往生者提供了,充足的修行时间。

从往生到成佛不会中途退堕,也不会中途因为寿命短促,而停止修行。

这就是极乐世界的第一大优势。

天福享尽了,堕落者多,上升者少 。

而且上升到四空天界,就没有办法突破了。

突破四空天界以后,就到了第九定,出轮回了。

可是我们看到一旦升在了四空天,修行人的境界再也无法提高上去。

为什么无法提高上去?

他不要佛了,他误认为自己已经成佛了,用自己一知半解的佛学知识,劝说大众,把大家劝到跟他一样,只能修到四空天。

这一误导让多少人误认为四空天就是成佛,就冲这一点,麻烦就大了。

极乐世界一经往生,永无退转。

如果在因地上对极乐世界认识不清,往生时出差错的机会就更多,

无常苦空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风说法,树说法,鸟说法,流水说法 ,说的都是这一个,一切法确实是无常苦空。

而无我,就是最后的执着,无明的烦恼。

我们看:

【无量乐器 八种清风

乐器不鼓而鸣 讲说无常苦空】

清风 这个风是乐器 ,发出音声的动力。

风吹过乐器,伴随着音乐讲经说法,人们听起来就津津有味,越听越爱听。

我们在《阿弥陀经》上也看到过这一幕,诸鸟发出的音声在说法,

风吹动着七宝行树宝罗网也在说法,说的就是无常苦空无我,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我们现在就要参透

【苦空无常无我】

【苦】三苦八苦 ,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还有求不得苦,

更有我们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五阴炽盛苦。

就算没人招你,没人惹你,你杀盗淫妄的恶习气,也时不时的流露出来,让我们失去了清净。

所以说苦,我们确实在苦水里泡大的。

对于这些苦,每个人都司空见惯。

司空见惯就要觉悟,人家不觉悟,还在造做。

我们把自己洗干净,从此以后停止造做一切恶业,苦到此就告一段落了。

【空 】一切法都是因缘合和的假相。

我们现在的处境,好也罢,坏也罢,顺也罢,逆也罢,自己在其中如如不动。

不被顺境迷惑,造作诸恶。

也不被逆境所困扰而生气嗔恨。

正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得让人处,且让人,把生活当中的得得失失看淡些。

因为 人命无常,世事无常,越是斤斤计较,越是苦难深重。

虚怀若谷,用阿弥陀佛圣号,把阿赖耶识打扫干净,

阿赖耶识越干净,八识田中的空间越大,

而八识田中的空间越大,我们的胸怀就越大就越包容,要下一番苦功 。

将第二观观像成功了,观想人的心就清净多了。

当修行人心地清净下来以后,慈悲喜舍自然而然就出生了。

这个人为人处世与前大不一样,懂得爱护一切众生,自然不会杀生。

懂得舍,布施,放下,当然不会偷盗,当然会慈悲为怀。

知礼守法 ,自然不会邪淫。

忠于一切大众,自然不会妄语。

这叫做修功夫,

如果功夫不是这样修,纵然观想出极乐世界的亭台楼阁 ,琉璃地 ,光明台,那都是些死巴巴的图片而已,有什么意义呢?

佛让我们观想出苦空无常无我的音声,到此画龙点睛,不至于让我们迷在诸相当中出不来。

【此想成时 一一观之

极令了了 闭目开目 不令散失 唯除食时 

恒忆此事  如此想者 名为粗见极乐国地

若得三昧 见彼国地 了了分明 不可具说 

是为地想 名第三观】

我们再看这第三观 地观 。

地观做成了,做观者就没有了睡眠,但有饮食 。

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听说,佛教界修行人当中谁不睡眠的。

有一部分人刚开始用功的时候,勇猛精进,确实不睡眠,但撑不了多久 ,都向现实投降了,都睡了。

因为什么?

肉体扛不住,眼睛受不了,

而第三观 修地观成就的人,在这里就要求观想者有如此的功夫,你不能睡觉。

一关难死一关 ,第三观更难。

我们看经文:

【此想成时 一一观之

极令了了 闭目开目 不令散失】

就是将第二观保存起来,不能漏失一点点,

漏失一点,就要出差错了。

假如将苦空无常无我的乐声,漏掉了,麻烦就更大了,就会偏在图景当中。

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有苦空无常无我的音声存在,就不会误入诸天,会继续向上。

地观我们看,这是法身大士能做成的功夫,普通凡夫望尘莫及。

【唯除食时 恒忆此事】

除过吃饭,吃饭之外的其他时间都要停留在这种境界当中。

那睡觉做梦怎么办?

这里是不允许做观者去睡眠的,吃饭,时间很短,影响不大。

但是睡眠,我们每天保持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功夫就中断了。

第三观 这个地观跟修般舟三昧很像。

修般舟三昧,九十天为一期。

九十天之内,不坐不卧不眠,吃饭也是站着吃,就这样走着念佛,慢慢的走着念佛,

这样呢,九十天做下来功夫 ,这个人就大彻大悟。就得三昧了。

印光大师说般舟三昧不是凡夫所做的,是法身大师做的,

凡夫的身体,你根本撑不住这九十天,要把你累死的,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到的第一位善知识,

德云比丘,就是修般舟三昧的。

德云比丘的身份是初住菩萨,不是凡人。

【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地】

功夫修到这里,

极乐世界的地 ,最基础的工程你就见到了。

地观修成了,就得三昧,清净心有了。

我们念佛念到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圣号,也能达到这样的三昧,并不输给观想者。

所以我们就以持名念佛为主修,

观想呢,就观阿弥陀佛圣相,别的不要观 ,观的越杂,你心越乱。

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我们一定要明白,看你是什么根性,能不能扛动?

我看到很多同修刚进佛门,什么都不懂,八字没有一撇,他就效法法身大士去修行。

像法身大士来修行,非常危险。

以至于很多人刚进佛门,就误入了歧途。

这就是没有善知识教他,自己盲修瞎练,还不知道佛教是什么,就走火入魔,成了病人。

我们从观经上就能深刻意识到,持名念佛之外的其他法门,有多艰难,有多艰险,绝不是现代人能够修成的,

善知识不遗余力劝大众念佛,大家不感恩,还在旁边说怪话,你自作聪明,不出事才怪呢。

末法时期,修行人的心都很乱,佛菩萨示现来都不可能让我们做观了,知道我们不是那个根性,佛菩萨不做没有效益的工作。

你如果不服气  ,看不起一句佛号念到底。

那行,你观想两天试试看,看累不累死你,

而任何一个法门,想要修出成就,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佛在这里说了三观,我们听起来好像轻而易举,

可是每一观修成,都要耗尽我们毕生的精力,

不是三天两头能够成就的。

佛让我们修的这些观,观地,观水,观出来的景物,都是韦提希太后亲眼看到的。

也不是释迦牟尼佛顺便说出来几个景物,让我们观。

都是有先后次序的,不是普通凡夫一下子能观成的。

念佛也一样 靠一生用功

也不是三天两头就能得到念佛三昧

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 汝持佛语

为未来世一切大众  欲脱苦者 说是观地法】

【持佛语】就是照佛说的去传法。

佛在这里说极乐世界的种种景象,这对韦提希与阿难尊者为代表的于会大众并不陌生。

但陌生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没有见到过极乐世界什么情景,凭靠着佛陀给我们提示的这些条件去做观,

别的同修我不知道,我是没有这个根性,观想成功,那不是简单事情。

【欲脱苦者】是想了生死出轮回

佛不度无缘之人,对想了生死出轮回的人,佛叫阿难对他说观想极乐世界。

而如此难修的法门,佛为什么还要阿难尊者铭记在心 传之后世呢?

这就是众生的根性不一样

俗话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为了把众生接引到极乐世界,佛陀用尽苦心,

观想法门,有没有人修成功的?

有 什么人?菩萨阿罗汉 。

对于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菩萨阿罗汉非常蔑视,他根本就不相信这一点。

这些靠自力法门修过来的人,打死都不肯持念佛号,

但他对往生极乐世界,多多少少还有点兴趣,

他不肯念佛,比之没有任何善根的凡夫一禅提, 他更排斥持名念佛,

度化这些根性的人,佛就教他做观,因为他不愿意念佛,让他修高难度的观想法门,他的兴致很高,不但愿意观想。

还欢欢喜喜给佛磕几个大头,极尽赞美之意,两厢情愿,佛就交代给阿难。

让阿难一定要把这些方法传下来,我们现在念佛念得好好的,千万不要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去改观想。

如若让我们这样根性的人去修观,修不到三个月,就算累不死,脑子恐怕也要出事了。

就持之以恒的持念佛号,不敢胡思乱想。

【若观是地者 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这话从何说起呢?

什么是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用观地的方法,把杀盗淫妄一切不善的念头代替过来,烦恼的念头换成极乐世界的地观,熟处换生,生处换熟,没有了恶念恶言与恶行,后面就没有了恶报。

佛在这里说的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这个生和死,就说明这个人并没有出轮回,

初果须陀洹,说他出轮回了,但他还要天上人见七次往返。

说他没出轮回,他不会堕落到三恶道去。

所以说他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也有生死。

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太微不足道了,无始劫来到现在,我们有多少个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无量无边个,靠着地观除这一点点生死大罪,比之一步到位往生极乐世界,微不足道。

无论你观的有多好,最终还要十念佛号求生极乐世界。

所以说我们现在一步到位持念佛号,这是最好不过的。

我们再看经文:

【舍身他世 必生净国 心得无疑】

佛在这里说,地观收摄了修行人的乱心,他对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就不怀疑了。

地观最大的功德,是将他导归向极乐世界,因为佛没有教他观想东方琉璃世界,也没有教他观其他的诸佛国土。

就教他观想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当他澄心静虑,靠着观想极乐世界的琉璃地,领悟到苦空无常无我,将自己心里的挂碍彻底放下,修行上了层次。

忽然领悟到佛陀往昔,一再讲说的极乐世界的种种好处 ,他就参透了。

如果他是初果须陀桓,他就不会天上人间继续往返了,一跃往生到极乐世界,彻底了脱生死。

靠自力修到初果位,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中间要耽误多少时间,可能远远不止八十亿劫时间吧。

念头一转参透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奥妙,须陀桓将要迅速的证果成佛了。

佛在这里说:

【作是观者 名为正观 

 若他观者 名为邪观】

佛在这里特别强调说,照着他说的去观想,是正确的。

若有偏差,就会误入歧途。

意思就是我们无论用哪个方法修行,都是为了了生死成佛道,都是为了断烦恼成菩提,不是搞热闹的。

不是求神通,求感应,把握好这一条,就永远不会被魔困扰,菩提路上则一帆风顺。

我们再看经文:

【佛告阿难 及韦提希 地想成已 次观宝树

观宝树者 一一观之 作七重行树想

一一树高八千由旬 其诸宝树 

七宝华叶 无不具足

一一华叶 作异宝色 琉璃色中 出金色光

玻璃色中 出红色光 玛瑙色中 出砗磲光

砗磲色中 出绿真珠光 

珊瑚琥珀 一切众宝以为映饰 

妙真珠网 弥覆树上 一一树上

有七重网 一一网间

有五百亿妙华宫殿 如梵王宫】

地观修成了,佛再接再厉 ,让观想者做树观。

什么是树观呢?

就是观想极乐世界的七宝行树,

树,是人人喜爱的,极乐世界当然不可缺少。

我们在《无量寿经》第十四品上看到,极乐世界宝树遍国。

宝树这个宝是金 银 琉璃 水晶 琥珀 美玉 玛瑙等等珍贵材料做成的,与我们这里的木本植物截然不同。

《无量寿经》佛没有让我们观想直截了当给我们说出来,极乐世界的宝树如何形状,如何布局。

我们看了如同亲见一样,极乐世界的宝树是一行一行的,整整齐齐,顺应植物群落的自然规律,没有杂乱感 。

这一片是黄金树 ,上面结着桃子。

那一片是白银树 ,上面结着梨子。

不杂乱。

跟我们这里一样,

这一片是苹果树,那一片是桃树,没有人会将果园栽的凌乱不堪。

都一个种类一片地,极乐世界的宝树也是这样。

观经上佛指导给修行人观想的宝树,与《无量寿经》上一样。

【作七重行树想】

这个七 是个笼统的数字说法,不是这个地方只有七行树,七表圆满的意思。

树观,也是摄心的方法,有人喜欢观琉璃地,

有人喜欢观宝树 ,都行。

但一定要记住我们观想的是极乐世界,不是其他诸佛国土。

树观非常的复杂,其中树高八千由旬这一项,

就让人们非常的抽象,

八千由旬如此的高度我们能不能想象来?

一由旬,小由旬四十里,大由旬八十里,那八千由旬,谁能想到这么高?

这怎么办呢?

在这里修行人脑子要灵活,不能生搬硬套。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叫做极乐游记

还是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

事情过去有三十年了 记不得了。

作者说他去过极乐世界,但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他迫切的想见阿弥陀佛,但没有看到阿弥陀佛,感到非常的遗憾。

引导他去极乐世界的人告诉他,他现在就站在阿弥陀佛的脚趾上,

他听了以后就抬头看阿弥陀佛,还是看不到,

他说因为极乐世界的人物树木太高了,我们这里的人与极乐世界的人站在一起,就如同蚂蚁一样小。

从这一点我就怀疑,他是不是真去了极乐世界,因为一切都成正比例。

既然到了极乐世界,当人的身形也肯定变的非常高大,跟极乐世界的大众,极乐世界的诸物成正比例,怎么能见不到阿弥陀佛呢?

如果到了极乐世界,你的身形还是现在这样小,极乐世界根本就不适应你,极乐世界的人一不小心,把你踩死了怎么办?

因为你是一只小蚂蚁一样的动物,我们虽然心善,但是一年总要不小心踩死几只小昆虫吧,

极乐世界那么多人把你一脚踩死,你不是很冤枉嘛。

树木 你都看不到 , 人 你也看不到。

你在极乐世界准备干什么?

阿弥陀佛把极乐世界设置成这个样子的话,对往生者还有什么方便可谈?

要大同时大 要小同时小,这才合乎逻辑。

站在阿弥陀佛的脚趾上,而看不到阿弥陀佛的全貌,听不到阿弥陀佛讲经说法,

那与不往生极乐世界,不见阿弥陀佛有什么两样呢?

说这话的人我想他一定是搞错了。

当我们见到极乐世界的七宝树,跟在这里见到的树木一样,与人的身体成正比例,没有那么玄乎。

极乐世界的七宝行树,一棵树与另一棵树都很相似。

这一整排树,跟人工修剪出来的一样,往生者在树行当中经行散步,非常的舒心。

没有听谁说高八千由旬的树,人们看不到树的,没有谁说过这样的话,

所以当我们观想宝树的时候,不要被八千由旬吓倒了,

观想到跟身体成正比例就好,极乐世界的宝树真是美不胜收。

【其诸宝树 七宝华叶

无不具足 一一华叶 作异宝色

琉璃色中 出金色光  玻璃色中出红色光 

玛瑙色中出砗磲光 砗磲色中 出绿真珠光

珊瑚琥珀 一切众宝 以为映饰】

这树上还放射着光芒,有的放着红色的光, 

有的放着绿色的光,有的放着其他颜色的光,

五光十色,非常的美丽、

极乐世界的宝树,跟我们这里的工艺品树一样,

而且树上还罩着宝网,宝网就象我们这里的霓虹灯一样,罩在树与树中间。

抬头看天空的时候,上面都是霓虹灯一闪一闪,

蓝天白云之下,我们下面又看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或者在晚上头上是满天的星星,抬头一看空中还照着种种的闪光的网,

那就更好看了。

宝网就是我们这里的霓虹灯,我们看霓虹灯把他做成一种网的形象,拉在空中,上面有小小的灯头。

灯头亮着,有的是红色光,有的是黄色光,有的是红色光,

赤橙黄绿青蓝紫 ,种种色光都有。

但人家极乐世界的霓虹灯,上面发光的是宝珠,不是我们这里的玻璃灯泡。

网上有各色的明珠,发出种种色光,互相闪耀,

这就是极乐世界的美景。

我们根据释迦牟尼佛,提供出来的种种形象做观想,

变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为自己的极乐世界。

化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为眼前的极乐世界,

这就是做观的目的。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