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记-第16集

慧利 2022年1月24日17:17:21
评论
354

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
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

《史记》讲学实录之五帝本纪

。(汉)司马迁著。印正主讲。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䇲】
我们随带说说黄帝时期的农业生产与八卦推测。由于连年的战争,当时的民众朝不保夕,早将前人留传的宝贵经验——农业种植荒废了。古人以渔猎为主业。主要原因是种植方面的经验少,耕种不及时,管理不周到,基本上没有什么收成,人们就不种地了。时间一久,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自然越来越少。黄帝是圣王,他竭力提倡农业耕种,不主张猎杀。猎杀动物而活命,靠不住的,不是长远之计,而且很血腥残忍,圣人怎么喜欢这样的恶行业呢!而八卦推测,是最早的哲学。何事当为,何事不当为,圣人都有明确的开示。《周易》,就是关于八卦推测的学问,现在流传在市面上的,有大成至圣先师的篆词,很精辟。我们以后有时间的话,要专门探讨这部《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代表人生的八十四种不同的境遇,吉凶祸福,都不是偶然发生的。顺境如何处世,逆境如何突围,参考《易经》,给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后人既然将《易》归在经类,说明意义非常,并不是休闲作品。
得到宝鼎以后的黄帝,对众生谋福利的能力更胜一筹。有了全面的农业生产知识,人们就有固定的生活来源,能吃饱穿暖,安定团结。粮食充饥,棉花御寒,把人类从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解脱出来,走向文明。黄帝的功德说之不尽。天下稳定以后,首先要让国民富强,人民富了以后,闲时间多了,就要及时的教化他,让他知道做人的道理,如何能生活的更幸福美好。前朝后代,都是这样治国平天下的。

我们再看原文:【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这是圣王任人唯贤,铁面无私。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这四位都是久经考验的猛将文臣大贤人,有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风后,文武双全,懂的天文地理,识得大局,心地淳厚,人格高尚,能掌管全盘。力牧是个什么人呢?从他的名字上就能品出一二来。力,是力大无穷,牧,是他懂得养殖业。未发迹前,他是个牧人。常先,是个工业机械师。鼓的发明,就是他的杰作。大鸿,也是也是治国的高人。在当时还有苍颉造字,等等。文化,科学,艺术,工农业生产,在黄帝时代都有突破性的改进。

以治民,我们看治民这两个字,意思很深。山为本,水自长,民为本,国自强。一个国家领导人,如果轻视了民众的利益,民众的教化,他的政绩不会好。天下是大众的,不是谁一个的。同为地载天覆,人人平等。不但要让人民富起来,还要教化民众学圣学贤。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第一个,看看流浪讨饭的有多少,再看社会犯罪率的高低,这两项指标很重要。牢狱空空如也,流浪要饭的绝迹街头,这是圣王的时代,是治世。反之,是乱世。黄帝时代是标准的治世。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这几句文字的意义很广,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史记》讲解第十六集,

二0二二年元月二十三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