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记-第100集

慧利 2022年4月24日09:17:13
评论
364

  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五帝本纪。(汉)司马迁著。印正主讲。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
我们再探讨【龙主宾客,远人至。】贤臣龙,主任传旨官兼外交部长,天子使,将国家的政令准确及时的传达给各级官员,铁面无私,杜绝弄虚作假。接待宾客,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小国诸侯,与当红的大国诸侯,龙都平等热情的招待。又将各级官员,诸侯,与普通百姓对天子的建议,真实的上奏天子,上下一致,兴利除弊。感得边远的少数民族大众与诸侯带着他们的土特产,不远千里来到京都恩拜天子,天下和气一团,各族人民亲如一家,边关安宁。

  我们再看史文:【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十二牧,是十二位省级大员行为处事光明磊落,不敢营私舞弊。十二牧督察帝舜,有过必察,帝舜对十二牧的意见,虚心接受。九州,指全国人民。莫敢辟违,是不敢不说真话。因为帝舜所用的都是贤臣,国家政治清明,各级官员说真话办实事,不做虚假文章。朝廷派大员到全国各基层考察工作,不摆架子,不搞形式,官员在老百姓家里吃家常便饭,夜宿在百姓家里,嘘长问短,深入民间调查民情,贪官污吏没有弄虚作假的机会。老百姓对各级官员感情甚深,跟家里人一样,从不害怕避违,实话实说,直言敢谏。这批贤臣,人人都有建树,个个工作出色。但谁的功劳最大最突出呢?

  我们再看史文:【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其中工作成绩最突出的是大禹。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在当时,困扰了数代国家领导人的洪水泛滥,在大禹手里得到了彻底清除:疏通水脉,连络运河,围筑湖泊,引水归海,化害为利。这项万众瞩目的大工程,大禹治水成功了。
伯禹,这位治说英雄,是谁的后代?说出来大家可能会吃惊,但是,圣王帝舜任人唯贤,不追查人家的根底。父贤,用父,子贤,用子,不牵三挂四。帝舜的父母兄弟不也是恶人吗!帝尧并没有因为帝舜的父母兄弟不肖,就把帝舜冷在一边。大禹的父亲,就是人人痛恨的四恶成员之一——鲧。如此不贤的鲧,却有大禹这样好的儿子!父亲辜负了天下苍生,儿子却勇于承当。打禹治水成功,在当时成为人民茶余饭后的美谈。披九山,是披荆斩棘,修筑水流的通道,让积水从通道流向大江大河。通九泽,是将全国最主要的几条大水脉联通起来,干旱的地方,水位下降,其他地方充足的储水可以随时补给。雨季旺盛的降水,则随时归于大江大海。九道大河畅通而不阻塞,连络一起,水运船只中途不用着陆卸载,顺利到达目的地。决九河,是将一些水患严重的城镇迁移开,就势而为,将此地改为大湖泊,既起到蓄水作用,也起到排水作用。定九州,是让民众居住更集中,利于经济发展,教学生活方便,远离湿地蛮荒,避免遭水泽湿气而患疾病。由于大禹的精勤治水,细心规划,直到现在,长江黄河,四大海域,安全平稳滋养了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我们看不到大海有满溢之时,也看不到长江黄河有干涸之时,这是古人精心规划治理的结果。
大禹治水所受的苦难,我们无法想象。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令人闻之潸然泪下!人民对大禹的追思,直到现在,江苏省常州市春江镇等地,现在还有大禹庙。【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这是诸侯朝拜,礼数不缺。八楷八元各司其职,用自己的优异成绩向天下大众昭明:他们不负人民,不负天子,不负苍天厚土。厥宜,是规章制度。二十二位贤臣,在职期间,如理如法,鞠躬尽瘁。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因为君臣民众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当时国家的版图,疆域有五千里之阔,一直伸延到很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荒服是什么意思呢?古代京都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荒服,是很远的地方。

【南抚交址、北发,西戎、析枝、渠廋(sōu)、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做何解释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一百集,二0二二年四月十九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