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周本纪》。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
这段史文的意思,是西伯昌为后世作出了伟大贡献。他的一生不但奠定了周王朝的基础,而且在学术上,完善了伏羲氏八卦,将阴阳二气结合以后产生的种种信息报告得更为详细、更为清楚,给人们提供了避凶趋吉、防患于未然的预先信息。《周易》,一直流传到今天,这是三千多年前的古人所完成的、后人再也突破不了的前高。西周王朝时期,历史学家定义为奴隶社会。但奴隶社会能出现如此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我们后人也观之汗颜:我们不及古人。
西伯候在位共五十年,他执政期间,发挥的都是正能量,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德圣人。【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这其中的学问很深。最早的八卦,是八纯卦。何为八纯卦?八纯卦是纯一卦相,或者纯阴,或者纯阳,或者纯木,或者纯金........针对夏商周之前的大众非常实用。上古时期的人心单纯,八纯卦就能满足人民占卜的需要。夏商以后,人心庞杂了,八纯卦虽然也能预测出未来的信息,但满足不了人们复杂的思维,让人感觉很粗旷,很笼统,对具体发生的事情难以详尽,人们需要更为详细的解说。就如同现代人需要白话文、长达数十集的电视剧一样,以前的电影版本因为不能适应现实需要,被逐渐淘汰出局。但八卦是人类最早的科学与哲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指南针,周文王完成了这一文化工程的升级换代。
八卦又叫作《易经》,《易经》,寻根问底,又叫作《周易》,缘于周文王给了它第二次生命,让它重新普及到人类的生活当中,规范人们遵守伦理道德,深信善恶报应的因果规律。今天所受的,都是自己曾经所做的;如何改变眼前的頽势,走向光明的未来,《周易》都给于详尽的解释。文王将原来的八纯卦再继续细分:每一卦分为六从卦,就形成现在的八八六十四卦。实践证明,《周易》成为后人必不可少的学科资料,人们将《周易》高誉为《易经》。凡是够上经典的水平,那都是永恒的真理。周文王著作《易经》的时候,是他被纣王软禁在羑里的那段苦难日子。事情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前途渺茫,生死未卜,那有心思著作这部举世闻名的《易经》呢!但圣人知因知果,他对朝廷忠心耿耿,没有反心,身正不怕影子斜!无因便无果。因此,他心胸开阔的安住在羑里,一心一意投诸于完成《易经》的升级换代,完成了宏伟的折学巨著。
西伯候在人民心中的位置很重:【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这个盖,通假字,通概。精通天地阴阳妙理的西伯昌,能将《易经》的道理应用在生活当中,所以,他治理下的西歧,少矛盾少是非,是周围诸侯学习的模范。后人作诗歌颂文王,也是亲眼看到他调解其他诸侯的人事纠纷,公平合理,将《周易》的精神贯彻落实到为人处世当中,正所谓文如其人。文王的作品跟他的高尚人格一样,说到做到。
《周易》,这部传之后世而不朽的巨著,只有圣人能够完成,凡夫众著不出来。【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这个后十年,是从西歧迁到丰邑的日子。西伯昌住世期间,还是个候位,他谢世以后,西周已经彻底与朝廷决裂,故而谥号为文王,是对的。【改法度,制正朔矣】。殷商王朝到纣王这里,历法很混乱,文王在世,就将这一错误纠正过来,依法制定出农历正月初一,保持了夏历的准确性。这是文王在另一科学领域的大成就。
【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西歧迁京丰邑以后,事实上西周王权已经成立。因为此时的商纣政治中心已经不堪一击,名存实亡。文王的这个文,表文能治国,包容天下。西伯昌追索向上,西周的兴起,缘于古公亶父。因此,文王尊祖父古公为太王,依次排列,直到他的儿子武王。【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文王驾崩以后,东征商纣的大任尚未完成,继承王位的二王子姬发接过了这副重担,号为武王。武王的武,取意武能兴邦。文王与武王,一文一武,将腐败没落的商纣取而代之,给天下人民办了大好事。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二百七十九集,二0二二年十月二十一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