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记-第90集(周本纪)

慧利 2022年10月23日18:55:05
评论
321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老师 诸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史记之周本纪

『周后稷,名弃 

其母有邰 氏女 曰姜原

姜原为帝喾元妃

姜原出野,见巨人迹

心忻然说,欲践之

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

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

徙置之林中 适会山林多人

迁之;而弃渠中冰上

飞鸟以其翼覆荐之

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今天我们开始探讨《周本纪》

在中国历史上大圣大贤多出于夏、商、周。

为什么夏、商、周时期孕育了如此之多的圣贤而往后越来越少,几乎没有大圣大贤出现呢?

这就是我们探讨研究历史的核心任务。

对于过眼云烟般的朝代更替与人事变化,兴衰起落 ,我们从中提炼出圣贤篇章丰富经验,以完善自己的人格并传之于普世,起到教化大众的作用,完成我们学习古圣先贤,提高思想素质的意义。

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享国最长的朝代

比之夏王朝的四百多年历史。

殷商六百多年历史,周王朝享国八百多年,此后没有哪个朝代超越这一时期。

在这八百多年当中,人们不断总结前人的遗训,而塑造自己。

因此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

将中国乃至全球文化提高到后无来者

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

夏商周文化,是中国人民发展向前的根基与动力,也是全世界文化的摇篮。

我们走进这段历史,从古人朴素的人伦道德上,思想文化上,不难发现挽救全人类命运的秘码,人类由何而兴 为何而衰,一个人的命运亦复如是,古人给我们昭示的再明显不过了。

如果我们遵照古圣先贤的做人原则往前走,必定一帆风顺 永不衰落。

而我们违背了祖宗的教训,马上就走向了万丈深渊,这就是古人给我们昭示的最深妙理,当我们在如火如荼的竟争社会冷静下来,认真总结自己的一生,不难发现,我们的苦难太深重了,深重到今生今世痛苦不堪,因为我们失去的太多太多。

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呢?

丢失了人格 败坏了道德,把作为人的纯朴善良分割得支离破碎,将老祖宗的教训践踏得面目全非,对传统文化茫然无知,因此我们生活在深重的苦难当中,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因此上今天我们把老祖宗请回来,让古圣先贤给我们指明前进的目标与方向,在漫漫长夜,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与历史,就是后人的照路明灯。

我们学习夏商周历史,不难发现其中的兴衰几乎是雷同的,三朝的开国君主都是心存天下苍生的大圣大贤,他们为民请命 大公无私,鞠躬尽瘁 善始善终。

而亡国的末代帝王,都是自私自利 贪图享受,道德沦丧 暴虐不仁 挥霍无度,以牺牲人民利益而自肥的恶王。

这个深刻的启示 ,足以让后人清醒过来,无论我们现处在社会的哪一个层次,是穷是富为下为尊,改变命运的密码不外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依照圣贤的教育方针,定可以积功累德,给自己铺平向前的道路,在沧桑岁月超越世俗,飞腾向上,活出非凡的自我,为后人树立光辉形象。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看到很多生来具有优势的人物,最后失败得非常惨烈。

而处于劣势的下层人物,却一飞冲天,干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大成就,其中的角色更替,这是运气吗?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运气之说,所谓的运气只是不明真相之人的浮想联翩

其中的奥妙,是因果报应 善恶盈亏,这才是根本原因。

当一个人恶贯满盈之际,哪怕他是当今天子,也将落得万劫不复的苦报。

夏桀、商纣、周幽王,不就是例子吗?

夏商周之后 再往后的朝代更替,哪个不是这样的?

哪个不是处于这样的原因,既然看清了这一事实真相,我们就兢兢业业 一五一十,依照五伦五常四惟八德,温良恭俭让 仁义礼智信。

不杀生不偷盗

不邪淫不妄语

不恶口不两舌

不贪不嗔不痴 本本分分 ,保住自己清白的人格与来之不易的人身,借着种种境界提升自己,将当人塑造为一代圣贤。

关于周王朝的历史,我们在前面学习殷本纪的时候,涉及了一部分。

武王灭纣以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彻底革除了纣王当政时期的奢靡之风 ,提倡忠孝廉洁 勤俭节约 ,表障仁人志士 烈女贞女,社会大众崇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社会风气发生了质的改变,人民群众的劳动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崇尚论理道德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政府与民众齐心齐力 同心同德,人民对政府充满的希望。

武王将国都定在现在陕西镐京,

(今西安市长安县一带),建立了西周政权。

我们看自夏到商,国都都在河南省及其附近,应该说河南省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周武王为什么将京都建在镐京呢?

难道他不知道建都与河南的现实意义吗?

这得从周王朝的祖先后稷说起,周祖世世代代立足于陕西省,将京都建在镐是顺势而为,更利于管理天下。

其次还有个重要原因,武王不愿意激化与前商遗民的矛盾,分而治之,不影响前商贵族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前朝与今朝大众双方的摩擦。

周王朝迁都落京的时候,是在周幽王之后。

周幽王丢失了老祖宗的京都,他的儿子周平王无法在旧都镐京继续生存下去,万不得已才迁到河南洛阳的,这是我们后面学到,现在略提一下。

我们看史文

『周后稷,名弃

其母有邰氏女

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

这个『邰』是姓,周王朝的先祖,就是帝尧帝舜时期八元八楷之一的司农

(农业部长)后稷。

对于后稷,我们并不陌生,后稷协助大禹治水,将播种五谷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传遍天下各地,及时给洪水退去的良田种上庄稼,解决了帝舜执政晚期,人口大爆炸带来的饥荒,与粮食紧张,给天下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稷的出身如何?

他是大圣人帝喾的太子,出身于帝王之家,属于王室成员,那我们将历史向前翻一页,殷商的先祖子契,也是帝喾的太子。

帝喾看来真的了不起,他的两个儿子一个主商,一个主周 而且都是大圣大贤。

关于后稷,他出生之时历经了很多的苦难,我们从他的的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后稷又叫作弃,抛弃的弃。

出生就贵为太子,为什么遭受抛弃呢?

这件事不难解释。

历代宫斗,后妃之间陷害对方的事情并不少见,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

而王子落难在民间受苦的事情时有耳闻,后稷的母亲与契的母亲不是一个人,契母是简狄 帝喾的次妃,但后稷的母亲则是中宫皇后姜原。

『姜原为帝喾元妃』

这个『元』是元配,众妃之首。

这样一说后稷的出身很高贵,父亲是帝王 母亲是皇后,他得天独厚,应该一帆风顺,但他却曾经遭遇了好几次遗弃,原因是他生来聪明伶俐,超凡脱俗 引起了别人的嫉妒,别有用心的人造谣说,他不是帝喾所出,是妖魔鬼怪投胎转世,而且趁着帝喾与生母姜原不注意,把他扔出王宫。

『姜原出野,见巨人迹

心忻然说,欲践之

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 弃之隘巷』

这个『忻』是通假字,通欣。

『说』即喜悦。

从这段史文来看,太史公有他的难言之隐,汉王朝的后宫争斗久负盛名,吕后惨杀戚夫人,幽杀三赵王等等,他不能直说帝喾时期的宫斗,担心影射了当政者,只能巧妙的用神话故事代替其中的原委,众所周知自黄帝以来都是人生人,代代相传 有迹可靠,哪有女子无缘无故怀孕的道理?

这分明是有人嫉妒中宫王后得了贵子

而故以造谣中伤,好好的孩子 五官端正,身体健康,怎么就不正常呢?

将他活生生的抛弃在狭隘的巷道任人践踏,具心何在,这还用说吗?

被人抛弃在巷道的后稷命真叫作大。

『马牛过者皆辟不践』

这『践』是践踏

『辟』通避

这条陋巷是专供畜牲过往的牛马,还有成群的羊,更有不时出没的虎狼野兽。

对于一个尚在襁褓当中的新生儿被扔在这里,危险到了极限。

可见蓄意害他的人心地有多毒辣,一心要置这个孩子于死地。

可这个无辜的孩子福报实在太大了。

大到什么程度?

感得马牛不踏 虎狼不食,母羊从他身边经过,还停下来用奶喂他。

因此这个孩子在路上放了几天几夜没有死,别有用心的人一看不对,又换了个地方。

『徙置之林中 适会山林多人』

人家又将他抛弃在深山老林,结果很多伐木工人到那里工作,人们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母牛那里挤奶喂他喝,延续了他的生命,这孩子又数天不死。

『迁之;而弃渠中冰上

飞鸟以其翼覆荐之』

坏人又将他扔到结冰的河中,想把他冻死,结果大天鹅等水禽将他暖在翅膀下,这孩子没有被冻死,终于他的生母姜原与父王帝喾,经历千辛万苦找到了他,将他抱回王宫去抚养,苦命的孩子这才脱离了苦难。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

其游戏 好种菽麻 菽麻美』是什么意思?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