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记-第2集(五帝本纪)

慧利 2022年2月9日15:34:44
评论
444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老师 诸位同学

我们今天探讨史记之五帝本纪

原文:【黄帝者 少典之子

姓公孙 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 弱而能言

幼而徇齐 长而敦敏 成而聪明】

我们看五帝本纪,一开始就提到了皇帝,说明什么?

以黄帝政权为代表的五帝时期,黄帝是开山鼻祖 马背皇帝

那五帝是哪五位帝王呢?

黄帝 颛顼,帝喾 帝尧 帝舜。

是这五位皇帝,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是帝位的禅让关系,皇帝执政时代,乃至整个五帝时代,都是任人唯贤。

谁德才兼备,谁能担当得起,治理国家平天下的大任,前任就将王位传给他。

在这一点上,五帝时代的各位国家领导人,公私分明  绝无人情,在五帝时期,当权者很清明,就算是自己的亲儿子,他德不配位。

父亲也不会因为家族的利益,将天下大权交给他,这就是五帝时期的任人唯贤,铁面无私 ,黄帝开了一个好头。

因为黄帝是英明的君主,那中国的历史,是不是从黄帝开始的?

黄帝上面有人吗?

有 大有人在,谁呢?

三皇 

在中国的古代,读书人都知道三皇五帝是谁,

而现代人呢?

不要说小学生不知道,大学生也不见得有几个人知道,不信 你去问问调查一番,不知道的远远超过知道的,现代人对历史的贫乏,导致了圣贤教育越来越远,民众素质江河日下,这不是什么好事。

从历史经验上看,大众如果忽略了圣教,背叛了祖宗成法,大灾大难与大乱就为时不远了,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用古人做镜子,检查自己的缺点,提高当人的素质,迫在眉睫。

那三皇又是谁呢?

我们一步一步往上推求,就知道了。

大家看史记原文的第一句

【黄帝者 少典之子

姓公孙 名曰轩辕】

黄帝的父族是少典氏,黄帝家族是复姓,姓公孙。

黄帝的名字叫着轩辕,这样一解释,想必大家有点印象了。

什么呢?

我们在很多地方,或看或听到关于轩辕黄帝,如何如何,炎黄子孙如何如何,虽然不懂 但有耳闻,有耳闻也很好,学习起来就不陌生。

那黄帝上面的帝王是谁呢?

神农氏,也就是我们听得耳熟的炎帝政权,炎帝政权之上又是谁执政呢?

三皇

三皇都有谁?

是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这三皇都是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者。

那这个神农氏炎帝跟黄帝,是什么关系呢?

都属少典氏的后代,是一家人,说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确实是炎黄子孙,一家人。

神农氏政权是怎么来的?

后来为什么垮下去?这个话题太大了,我们简单说两句,帝王的道德水平沉沦以后,不但江山社稷保不住,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由古到今,这个规律从未失灵,几乎标准到百分百

黄帝政权时期,距离我们现在有五千年之远,人们喜欢厚古薄今。

但是五千年前的社会大众,真的非常清纯吗?

非常让我们欣慕吗?

不见得,所谓人存政举 人亡政息,看谁在领导,看群众接受谁的教育,

有圣贤的帝王治世,民风纯厚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男效才良 女慕贞洁,否则也跟现在一样乱。

这一点呢 ,我们在后面很快就知道了,那公孙轩辕是什么样的人品?

我们再看史记原文

【生而神灵 弱而能言】

说明黄帝的天赋很好,生下来就是个神童,从弱而能言这一点来看,他出生就会说话,一般孩子,总在八九个月以后呀呀学语,但这个神童,他说话的时间早于普通人。

【幼而徇齐】 

这个徇齐两个字,意思是思维敏捷,年龄很小的时候,儿童时期的黄帝,思维就超出了普通孩子,表现在他善于思考,像大人一样,能够看出时势的发展。

【长而敦敏】

这个敦 是老成厚道,

敏 是聪明智慧。

【成而聪明】

这是他长大成人以后,思想成熟 办事果断,明辩是非 有正气 有魄力,有主见 先天条件非常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孩子,小时候很聪明,可长大以后不走正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的聪明正好帮他造诸恶业,干起坏事来一个顶几个。

人贵在有始有终,先天禀赋好,后面持之以恒不改变,端端正正走下去,果然能如此 这个人不得了。

而一生当中不走歧路,难能可贵,一生不走歧路,不出差错,这种人肯定是圣贤无疑,他必然有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

公孙轩辕的人生道路如何走的?

他如何登上帝位?

在位的政绩又如何呢?

我们说公孙轩辕,这一位圣贤人物,他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对于帝位 他并不感兴趣,为什么?做帝王是件苦差使,责任重大,事关全国上下顺利运作,一处不到 则天下大乱。

一个有智慧的人,谁敢轻易揽这个苦差使,但是我们看到,世间有一般无知的人,总想自己出人头地当皇帝,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料子,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

去挤破头皮 ,用尽心机是抢这个位置,结果身败名裂,闹出了太多的笑话,也给普天下大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皇帝不好做,关于公孙轩辕成为帝王之事,我们从原文上看到,是时代赋予他的重任。

【轩辕之时 神农氏世衰】

当公孙轩辕长大成人的时候,正值天下大乱 民不聊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乱世呢?

当时的执政者神农氏集团,享天下久也,所谓法久生弊 腐败横生。

世衰 正是现代人所说的,骄兵必败 腐败必衰,国家领导人穷奢极欲,对社会大众不负责任,不勤朝政,群臣就会上行下效,营私舞弊 中饱私囊。

国家 就跟一个人的身体一样,积累了大量的毒素。

病了

国家机器运转不灵,吃亏的是广大老百姓,人民群众不能安居乐业,处在贫困当中 少无所长,壮无所用 老无所养,更兼弱势群体无依无靠,饥寒交迫当中,广大百姓就要造反了,天下如何能不乱呢。

公孙轩辕是王室成员,但他经常接触下层人民,考察下层人民的生活质量,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了解的很多,他时常劝谏神农氏做为,替天下苍生排忧解难。

可是腐败无能的神农氏集团,各顾各的利益,朝堂当中没有人说真话,更没有人办实事。

各地诸侯呢,看到朝廷腐败无能,也各具其心,天子不主持正义,各路诸候乱成了一团,乘机起兵侵略,你打我 我打你,为了一点点利益打的你死我活,兵荒马乱,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人民困苦,生命财产毫无保障。

【诸侯相侵伐

暴虐百姓 而神农氏弗能征】

【弗能征】 这个弗,就是不能的意思。

一个腐败的末代皇帝,面对着大乱的天下,他束手无策。

神农氏政治集团正是这样,诸侯在周围造反,矛头直指神农氏政权,国家岌岌可危。

就在诸侯们分崩离析,各怀其心的时候,神农氏政权几乎成了空架子,朝中的武将 不服领导,见到利益互相瓜分,遇到困难互相推诿,欺上瞒下 巧言令色,营私舞弊 令人切齿。

在当时身为王室成员的公孙轩辕,实在看不下去 ,受命与危难之中,请缨出征,肩负起征服叛乱的使命。

我们再看原文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

以征不享 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 莫能伐】

【干戈】就是长矛

【习用干戈】是厉兵秣马,加紧战备。

【以征不享】

这个不享 是什么意思?

就是不祥 不顺服,叛乱分子,因为公孙轩辕智慧超人,道德高尚,所到之处以理服人,在征讨叛乱的过程中,出奇制胜 百战百捷。

我们看两军交战,胜利的条件是什么?

是将士上下齐心协力,是战术精湛 ,知天文 知地理,知己知彼。

三军将士浑然一体,将领关怀下属,下属以死报恩,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公孙轩辕就是标准的好元帅,好将军。

生活上与士兵吃住在一起,亲自察看士兵的吃住条件,给生病的军士送汤喂药,关心他们的疾苦,上上下下扭成一股劲,战争 打的是人气,任何事情的成功,人的因素第一。

而一个涣散的军事集体,是不可能打胜仗的,在公孙轩辕强势的作战力量之下,产生了什么效果呢?

【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 莫能伐】

诸侯当中,绝大多数的的首领都是好人,起兵造反属于不得己,在公孙轩辕的正义之师,征伐之下,大家都归顺了公孙轩辕,这是公孙轩辕的成绩。

可是在诸侯当中有一个蚩尤,这个人非常凶残,凶残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现代人都知道,日本侵华的那个惨烈场面。

蚩尤率领他的不义之师,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造作了大量的无人区,成了人人痛恨的刽子手。

当皇帝起兵征讨诸侯的时候,蚩尤仗着他的实力强大,根本不把公孙轩辕放在眼里,成了一块地地道道的硬骨头。

轩辕黄帝战蚩尤,这是五帝执政期间的一件大事,公孙轩辕能啃动,蚩尤这快硬骨头吗?

面对着强敌,他如何做呢?

蚩尤又是个什么来头呢?

我们再看经文

【炎帝欲侵陵诸侯

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

治五气 蓺五种

抚万民 度四方

教熊 罴 貔 貅 貙 虎 

以与炎帝战于坂泉之野】

我们看还没有等公孙轩辕,征服强敌蚩尤的时候,神农氏政权内部烽烟顿起,闹起了斗争,打起了内战,什么斗争呢?

【炎帝欲侵陵诸侯

诸侯咸归轩辕】

当公孙轩辕辛辛苦苦,干出成绩的时候,当政的神农氏腐败政权来抢功了。

这个炎帝,也就是神农氏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我们经常所说的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是一家,都是少典氏的后裔。

我们的祖先

【炎帝欲侵陵诸侯】

从这里我们看出炎帝是个不识时务,不顾大局的的昏君,强敌蚩尤还威胁着整个国家,他却打起内战来。

当时的蚩尤部落很强大,现当家的是个很不讲理的野心家,对于腐败而无能的炎帝集团,蚩尤氏认为是个难得的夺位机会,趁火打劫,想把炎帝赶下去,取而代之,形势很危急。

但他没有想到中途出了一个,公孙轩辕,让他一时不敢茫然行动,但炎帝集团看不到这一切,也不知道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只顾眼前的利益,要夺公孙轩辕的战绩。

我们看这个侵陵是什么意思?

是强迫诸侯服从他的领导,这可能吗?

诸侯臣服的公孙轩辕,不是神农氏炎帝,人心不服你,怎么能强迫人家呢?

再说诸侯们之所以造反,就因为神农氏集团腐败堕落,现在这个团体不但不面壁思过,奋发图强 振作起来,而是争名夺利 排斥贤良,谁敢臣服他,诸侯们不服神农氏炎帝的领导。

【咸归轩辕】

都投到公孙轩辕的麾下,这下子神农氏政治集团着急了,把公孙轩辕看成眼中钉肉中刺,逼他交出兵权,多次陷害他 暗害他,但都没有得逞。

那公孙轩辕在这时候怎么办?

是交出兵权退隐藏身呢,还是与炎帝分庭抗礼,斗争下去?

作为圣人的公孙轩辕,自然不会同室操戈,去跟自己的亲人打仗。

但是如果将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交给这班腐败团伙,等于把诸侯与人民丢向虎狼窝,为此公孙轩辕想出一条万全之策

什么呢?

征求广大民众的意见,愿意跟随自己退避到,贫穷蛮荒地区生活的人民,他带走 。

收复的失地 还有财物 ,都上交给神农氏集团,从此以后分而治之 ,不动干戈 和睦相处。

公孙轩辕提出这个方案以后,神农氏集团呢,一听这话高兴极了

你喜欢到没有人烟的地方去生活,与我没有相干,只要哪个傻瓜愿跟你走,不再繁华京城过好日子,我绝不拦他,世界上恐怕没有这么傻的人,放弃京城的繁华日子,去跟你公孙轩辕到冷落清贫的地方过日子吧。

就这样神农集团神农氏,爽快答应了,放任轩辕自由,两家还出了书面盟约,以后互不干涉。

可是京城内外的老百姓,听说公孙轩辕要走了,知道自己在京城的好日子

过不下去,这帮腐败份子,不会让老百姓过好的。

所以一些明眼的人,目光锐利的人都打包跟公孙轩辕,一起到边远山区去,众诸侯也一样,都愿意接受轩辕的领导。

这神农氏集团无可奈何,公孙轩辕离开京城以后,炎帝这帮人得到了失地与财物,大肆挥霍 更加腐败,没有几年 国库又空虚了,伴随着财政的枯竭,人民都纷纷追随轩辕去了,那退避到穷荒之地的公孙轩辕,怎么样了?

我们看原文

【轩辕乃修德振兵 治五气 

蓺五种 抚万民 度四方】

轩辕不负众望,领导大家自力更生,将穷荒地带治理得富饶强大。

【修德振兵】

这个修德 是教化人民,教化人民什么呢?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轩辕第一个做到了这样,人民没有不服从他的。

【振兵】是强大军事

军事是一国人民的安全保障

【治五气】五气是什么呢?

是五行之气。金木水火土。

古时候以五行和四时相配,春为木 夏为火,秋为金 冬为水,治五气就是自然环保,恒顺大自然,发展劳动生产。

【蓺五种】这个蓺,是种植的意思。

种植庄稼 要根据时令,如果时令不符合,辛辛苦苦种下去却没有收成。

我们现在都知道,小麦是秋天播种,夏季收获,玉米等杂粮春天播种,不要越冬,秋天就收获了,这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公孙轩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五种】就是五谷杂粮

【抚万民】是安抚民众

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衣食无忧,老有所养  幼有所教,贫有所依 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天下是大众的,绝不是谁一个人的,天下的财富归属大众,因为他是大众创造的。

【度四方】是团结邻国,建立外交关系

一个国家,肯定有用其他国家的时候,国与国之间互相帮助,就必须建立外交。

【教熊 罴 貔 貅 貙 虎 

以与炎帝战于坂泉之野】

这怎么又与神农炎帝,准备打仗呢?

熊 罴 貔 貅 貙 虎,这些野兽有什么用呢?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