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358集

慧利 2023年2月9日16:41:34
评论
266

《楞严经》卷六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我们看,文殊菩萨在这里提到的知识是什么。【知根杂乱思 识见杂三和】这里的知识指的是自性污染以后的八识田——阿赖耶识。我们的六根起用,眼耳鼻舌身,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前五根,负责造作,或造善或造恶;第六根意根,看不见摸不着,可它起心动念,指挥着前五根,能善也能恶,后面就出现了结果,产生了第七识。第七识干什么?执着。不是执着善,就是执着恶,有了喜欢与讨厌的分水岭,固执己见,顺着自己的喜好去行事,坚固难改,恩怨情仇,是非人我,念念不忘。六根为六尘所困惑,为七识所牵引,合自己喜好的,去追逐获取,不择手段;当人厌恶的,极力排斥,斩尽杀绝,紧接着产生了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忠实的录藏着每个众生无始劫来的所作所为、起心动念,一样都少不了。里面可谓知识遍满,什么知识呢?轮回的知识:上到四空天界,下到无间地狱。主导着众生在三界六道来回反复,任是谁再能耐,都出不了这范围。
入四圣法界以后,阿罗汉等学人也用识心,但人家用得正,跟凡夫的轮回识用截然不同:凡夫是邪正不定,邪大于正,三善道时间短,三恶道时间长,四圣学人则永远不会退堕轮回中,说明他们始终如一处在正的一面。
文殊菩萨将真相告诉我们,众生听到了有何感想?我们辛辛苦苦、费尽心机创造发明的所谓成就,是假的,根本靠不住的,人类不就是用自己的文明消灭自己、最后同归于尽吗!
佛家的无为观,不是让众生什么都不干,而是让我们一切随缘,事事做的恰到好处,不要顺着自己的喜好去造诸恶,一心向善,永不偏差。如此,我们经常挂在口上的四智菩提就得到了:转眼耳鼻舌身为所作性智(专行善);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泾渭分明,明辩是非),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佛事门中,诸法平等,没有敌我),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文殊菩萨在这里特别提示我们,【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就是让我们将阿赖耶识里面储藏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等等不良记录转正过来:以前身恶口恶意恶,现在转为三善,不离方寸立下成圣,中止这些不良的种子开花结果轮回下去。
众生能作到吗?作不到的话,佛还说法干什么!我们不往远处说,就说今生今世。未接触学习佛法之前,我们吃肉杀生,何曾中断过!如此严重的坏习气,我们不也能改变过来吗!一处能改,其他都能改!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下了决心,明了事理,没有改不掉的坏习气!【想念不可脱】,是众生的念头一个接一个,没有终了。特别是自己所执着的人事物,更是念念不忘。轮回的牵缠,不外乎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念头落在那里,下一次生命跟着受报。我们能将念头断得干干净净,什么念头都没有吗?那你不成白痴了吗?佛家的断除妄念,是断一切不相干轮回恶念,不是让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思考。
净土念佛一法,佛不就力主我们专念专思阿弥陀佛圣号与极乐世界吗?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净土,就是纯善无恶的自性大圆镜!凡是回归常寂光净土的众生,已经转第八识为圆满佛果了。佛陀念念都围绕着救苦救难、度化众生离苦为要务,谁说佛无念头?圣人从善如流,教化众生的工作运用自如,根本不用动脑子思考,随手拈来即是功,不等于说佛圣没有了念头、常寂光净土是白痴土。摆脱了轮回牵缠,与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是两码事,千万不要误解佛的意思,把自己往真空封存!尽虚空遍法界不存在真空,业力是封存不住的,遇到缘分,由不得你不行动!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阿赖耶识的业习种子,是因生果,果生因,没有终了的。识见杂三和的这个识,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与无明烦恼;和是混合在一起。产生的结果是无常六道,缘于众生喜怒哀乐悲恐惊,六尘烦恼无常!无常的心变幻无常的果,遭受无常的折磨,所以,我们要修成正果,要紧的摄心一处!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别的我们做不到,将阿弥陀佛圣号牢记心中,这我们力所能及。只要做到这一标准,我们就有定有常了!【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做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三百五十八集,二0二三年二月八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