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
【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 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我们在《无量寿经》上学习到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凡是往生极乐世界者,即刻证得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无漏通。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下下品生人,就有如此六通,这个通,到底有多大?准确的说,跟阿弥陀佛一样大,不是普通天众、神鬼的小五通,也不是阿罗汉菩萨的有限通。因为,极乐世界是无污染境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修行人,功夫进步之快,一日千里,是任何佛国土的大众所不能比拟的。极乐世界的修行众不存在明前不明后的困惑,更不存在德行上的亏缺。为什么?极乐国土是清一色的上善之人!极乐世界没有污染源,大众的道行只进不退。这就是下下品往生众跑赢的原因!比之固执己见,不肯求生极乐世界的等觉菩萨,他们先一步回归常寂光净土,成佛了。这是每个佛弟子都必须明了的道理,三藏十二部,如果离开劝告大众带业往生极乐世界的话题,就失去着落。因此,释迦牟尼祖师竭力劝说三根大众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再看偈颂:【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这是文殊菩萨让我们不执着香尘。看破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何必执着分别香尘而跟着造恶呢!修行人六根清净,一切随缘。放下六尘烦恼,就能适应任何境界,在任何境界都自由自在。现前无交气的这个交气,就是纠结,执着。支离匪涉入的这个支离,是瓦解香尘的诱惑。既然无执着无分别了,何来对立与边见!
【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这是菩萨让我们放下味尘,不要跟着三寸舌头造恶业,不值得!舌头没有错,错在味尘对它的污染。只要去除味尘,舌头功德无量!我见过一位修行人,他因为某种烦恼,要割除身体的某个器官。我对他说,人身上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毛发爪牙,没有一样多余的!观音菩萨还显千手千眼之相,唯恐救度众生不够用,你将好好的器官切除干什么?这叫作走火入魔!要不得。眼耳鼻舌身意,那个地方烦恼重,我们对治那个地方,就事论事!好犯淫杀,我们采取措施,从外避免诱惑,从内清除淫念,这是正方法!
以前不懂事,用六根造孽,现在明白了,用六根修善。同样是六根,有人用他修成正果,有人跟着他下地狱!我们完全可以自主运用它!文殊菩萨不就给我们介绍方法了吗!多念佛号,少打妄想,心思用在正面上,这与六根没关系!他听了以后觉得有道理,就不坚持破坏身体了。我们断除烦恼的能力虽然有限,这不要紧,但只要持之以恒,尽形寿努力去作,阿弥陀佛就承认我们是他的好弟子。我们临终十念佛号,就有资格往生极乐世界。
舌非入无端,是舌头无辜;因味生觉了,是我们觉悟到味尘污染的严重性,及时纠错;味亡了无有,是味尘烦恼断除以后,舌根既能尝味,也不造孽等等,回归自性了。
【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这是菩萨再接再厉,让我们断触尘。这个身与所触同,是身体接触到其他人事物,要推己及人,不能做伤害对方的事。身体最容易犯杀盗淫业,古圣先贤所谓见利思义:看看作这件事是不是对我有利而对他有害!图一己私利对其他大众造成深重灾难,这个事情绝对不能做!无论事大事小。各非圆觉观,是权衡利弊,面面俱到。处理问题八面玲珑。佛家的圆觉,圆,是事事处理得恰到好处,觉,是明白一切法空,绝不为虚假的幻相伤及本人的道德:千古是非浑短梦,不值得。
我们翻开历史,几千年如弹指一挥,可不懂事的众生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杀盗淫妄,惹出了多少是是非非!这笔糊涂账,什么时间能算清?永远扯不清!此身不于今生度,更于何时度此身!快刀斩乱麻,看破放下,把我们的杀盗淫业当下了断,苦难从此告终。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三百五十六集,二0二三年二月六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