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周本纪》。
【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殷王受。日夜劳来定我西土,我维显服,及德方明。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武王说:连年的战争与贫困,更有前商纣王与妲己的流毒所害,朝歌一带社会风气败坏,旧贵族垄断自然资源,哄抬物价,很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人民教化!这个毒瘤如若不加革除,将会影响全国施行圣贤教育!曾经的贵族子弟们穷奢极欲习惯了,将一大批周室子弟引入歧途!周司徒虽然谆谆教诲,但收效甚微!贤弟旦啊,我们要将这一批不接受伦理道德、圣贤教化的人,让他们受到惩罚,以儆天下!
自古到今,中原(河南省)都是经济重镇,而我们远处丰镐,要想统治好前商朝歌一带,守好经济重镇,就必须在中原建立周政权的第二国都!被前商贵族控制的朝歌,我们难以作为,这就要从新选择自然资源丰富、地势坦平的地方规划建设我们的都城以替代前商朝歌,彻底摆脱前商的负面影响。王弟,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要得罪多少人,耗费多少物资!可不干不行啊!形势逼迫着我们要迎难而上!你说说,我能不操心吗!
我们看史文:这个定天保,依天室。天如何保佑得下民?下民顺应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格行忠孝贞洁,则与天心相合,天能保佑得!否则,天不能保佑!迄今为止,我们还未听说天佑恶人之事!依天室的这个天室,是天工自成的宽广平坦之地。【悉求夫恶】的这个夫恶,就是败坏社会风气的前商贵族子弟。西周政权刚刚建立,国家还很贫困,广大百姓还处在饥饿线上。可前商这批贵族子弟很奢靡,仗着家庭富裕,仍然过着纣王当年的豪富日子,炫耀富贵,欺压贫苦,抢夺民女,招摇过市,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社会大众贫富差距悬术,穷人心里很不服气,怨恨说:纣王虽然死了,可贫民还是贫民,贵族还是贵族!我们还是一样受苦啊!解放前与解放后对老百姓有什么差别呢!虽然武王再三提醒大众不能这样,还让微子、箕子等贤人传达到旧商各贵族成员当中,可这些人我行我素,置之不理。
微子、箕子等贤人带头穿上朴素的衣服,吃简单的饭菜,告诫众子弟勤俭节约,将多余的财物布施给贫苦大众,但这些年轻人掂不来事情的轻重,还辱骂西周政权的官员是草根出身,不配管理他们!新旧势力的冲突时有发生。以纣王子武庚禄父为代表的前商势力蠢蠢欲动,这一切,武王都心知肚明。时势逼迫着武王不得不严刑峻法处置一批人。
【贬从殷王受】,是让他们受到跟纣王当年一样的惩罚。对于前商贵族惹起的冤案,武王亲自督促办理:令周司寇将聚众闹事、不受圣贤法化的前商分子绳之以法,发配的发配,斩首的斩首,给人民做出交代!这一举措大快人心,民愤平息了,对西周政权存有反心的武庚禄父等人,也装着学好,不象以前那样锋芒毕露。接着,武王选择好了新的地方进行规划布局,将广大人民迁出朝歌等地。旧商的贵族贪恋他们现有的富贵豪宅不肯搬迁,武王顺水推舟,将他们留在朝歌一带。如此,泾渭分明,这些旧贵族不久都衰落下去,对西周政权产生不了威胁。而迁往新城的人民都乐意接受圣贤法化,前商的不良影响愈去愈远。
【日夜劳来定我西土,我维显服,及德方明】。这是武王心存天下,鞠躬尽瘁。治理好一个国家不容易!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国君的基本常识。人民教化不好,妄谈发展!民众的素质决定国家的强弱。这个西土,即西周政权。我维显服的显服,是让人民从内心深处服从天子。及德方明,是让人民明白修德的道理,顺应伦理道德生活工作,就不会招致意外的灾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君主治理天下,人民经营生活,都不能脱离这一准则。武王的魄力表现在他能打天下,也能治天下,是位了不起的双全帝王。【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作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二百九十二集,二0二二年十一月三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