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夏本纪。(汉)司马迁著。印正主讲。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夏桀呢,看完殷候的书信,随手丢到一边,自言自语的说:这个姓子的殷候,怎么净说些我不爱听的话呢!又是让我淡泊女色,又是让我爱护黎民百姓!跟我那死去的老子一样啰嗦!我早就听够了这些话,还要他再说吗!他将众诸侯引来归顺我,我给他多些封地做回报,谁也不吃亏,也算对得起他了!他是我的臣子,终究还要听我的!怎么就说了这么多呢?好像他是我的太傅!我那太傅也不好!我不过就找了几个美女玩一玩,他就教训了我好几天!我现在还生气呢!不行,这事不能谈!姓子的来了,我的日子更难过!伊尹,你辛苦了!如若不嫌弃的话,就留在我这里干!刚才某某不是给说了吗,你去民间物色美女!事情干成了,我赏你个一官半职,保你一辈子吃穿不愁!
伊尹的一腔热血顿时结冰,他顷刻凉透了!沉思了良久,伊尹叹了口气:看来夏王朝气数如此!孔甲造成的损失尚未挽回,帝癸又补上一刀!将本来贫血的国家推向深渊!这是任何人都挽救不了的败局,自己何必勉强呢!
伊尹婉言谢绝了夏桀的挽留,拜辞过推荐他的老忠臣——太史令终古、托孤元老关龙逄等人,对殷候如实回复了夏桀之事,殷候留他共事,伊尹心灰意冷,谢绝了殷候,从此退隐山林,跟随高人潜心修道,不再过问世事。
伊尹归隐以后,夏王朝统一天下的最后机会失去了!明眼人早看出了其中的文章,纷纷辞官归隐,苟全性命于乱世。
贤臣们离开以后,夏桀越发不可收拾,倾尽民脂民膏修筑豪华宫室,将民间女子强征进宫,宠幸一个叫作妹喜的女人,对这个女人言听计从,废了正宫,立末喜为后。他的举动,引起后宫大乱:嫔妃互相暗杀对方,造成好几起血案,所剩不多的大臣也因为正宫皇后移主、太子地位不保而分裂成数派。群臣勾心斗角,相当多的臣子都借口离开这个龙争虎斗地,投奔了殷候与其他诸侯。妹喜独揽后宫大权,为所欲为,控制着夏桀。
这个妹喜是个什么人呢?是个两面三刀,见风使舵,很会魅惑男人的美女。夏桀得了妹喜以后,沉溺酒色,住在豪华宫室数月不朝。民间的疾苦,边关的动乱,他视若罔闻。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他不惜民力,大兴土木,修建倾宫瑶台,造成国家空前的经济危机,饿死了很多人。
这个倾宫瑶台的建筑规模非常大,楼高入云,所耗费的财物,是国家担负不起的。在妹喜的唆使下,夏桀荒唐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在宫中蓄养了很多老虎,妹喜不高兴的时候,他就与妹喜登上倾宫瑶台,看到街道热闹起来,各行各业开始经营生意卖买,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让宫人放出饿了好几天的老虎冲上街市。老虎饥不择食,见人就咬,民众奔走逃命,互相践踏,死伤无数。妹喜看到满街的百姓仓慌逃命的样子就很高兴,又看到老虎吃饱了人肉,则莞尔一笑。这样反复闹腾了几次,满街的商铺都关了门,街道冷冷清清,宫人去卖东西都困难,他才意识到不对劲,想招集百商回来,可人们怕及了,举家搬到别的地方去,京都空空如也。夏桀手下的爪牙将逃出去的人们抓回来,强迫大家开市经营,老百姓整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害怕老虎出来吃人。
我们再看史文:【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这个畔,通叛。帝桀延续了孔甲乱国,将皋、发二帝时期的政绩消耗怠尽。在夏桀执政晚期,满朝都是疯子与骗子,他们这样下去当然不会好。这帮疯子与骗子使出浑身解数,将民间搜刮一空,托孤老臣关龙逢实在看不下去,冒死规劝夏桀说:你到民间去看看,整个村落空无一人!老百姓饿极了,杀吃自己的亲生儿女!难道你就一点良知都没有了吗!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我只担心江山社稷要移主!夏桀听了很不高兴,醉熏熏的下令杀了三朝功臣关龙逢!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人民沸腾!后果如何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一百七十四集,二0二二年七月七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