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殷本纪。
【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
殷商最高管理层的第五次迁都会议,帝盘庚始终用数字说话,重复了离开邢都、迁往亳都的理由。两班文武反复权衡利弊,不得不服从帝盘庚。帝盘庚很民主,并没有强迫所有的人都跟随自己迁往亳都,愿意留在邢都的人,就原地住在老地方继续生存下去。当时,自愿跟随盘庚南迁的人只是一小部分。但帝盘庚并没有放弃南迁计划,决然带着大众渡过黄河,回到殷商故居。
【乃五迁,无定处】。是当时迁都的艰难:不少人来到亳都又跑回邢都,受不了艰苦条件,反反复复五六次,包括盘庚的亲随。帝盘庚也反复来往邢都与亳都之间,做众人的思想工作。
为什么亳都不受人们喜欢呢?这是原住在旧亳的地方势力不答应帝盘庚的城市规划,因为影响了他们的利益。地方势力对朝廷迁京到亳地很排斥,乃至当今帝王,他们都不放在眼里。帝盘庚陷于两难当中:跟随他来到亳京的臣民抱怨不休,与地方势力难以沟通,跟随盘庚来到亳地的人怨声载道。我们看史文:【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这个咨胥,是全体抱怨。帝盘庚劝大家克服目下的困难,对他们说:忍得眼前的苦,日后定会安乐!我们一旦有了自己独立的京都,说话就理直气壮得多!在新的都城,气象一新,我们落实汤武王的仁政,定会繁荣昌盛,过上好日子!当年,我们的武祖成汤不也是这样艰苦立国的吗!舍弃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我们还能干成什么大事业?这一点德行都不具备,那能延续殷商的政权呢!帝盘庚着手策划建设亳都。
在地方势力不反对的亳城外搭造临时建筑,成立临时政府,开始了艰苦的旧都建造工程,将旧的亳城留给与他争锋的地方势力们,在城外的空地扩建,免去了拆迁补偿等麻烦,工程进展更顺利。
好在帝南庚生前转移到此地的钱财很富足,建立新都绰绰有余。帝盘庚亲自指挥建筑工程,吃住在工地。不久,新的、设备齐全的新都建造起来了。
帝盘庚五次往返邢都,动员人们回来居住。大众看到新建的亳都如此宏伟,周围的良田有丰富的水利灌溉,粮食产量是邢都的数倍,这才了悟帝盘庚的智慧,纷纷迁回亳京。众多的民众居住在新亳,各项消费刺激了市场繁荣,客商们都聚集在新亳发展,老城清冷了。无可奈何的地方老城势力,也慢慢放弃了他们原来的旧址,搬到新城来住。不久,新城数次扩建,成了大都市。帝盘庚效法汤王,让人民休养生息:客商免税三年,农民免赋五年。富有经济头脑的帝盘庚鼓励百工生产,亳都欣欣向荣,一派兴盛,殷商政权稳定下来,群龙无首的众诸侯又聚拢到帝盘庚身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在迅速发展。
我们再看史文:【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经过连年战祸的殷商人民,在帝盘庚的领导下,过上了太平日子。全国各地开始了稳定的农耕生产。在帝盘庚仁政治国的优裕环境下,各行各业蓬勃向上,国库粮食充足。数十年时间,国家的人口增长了三四倍!曾经荒辟的地方又有了人烟。国民经济的发展,给了人民足够的信心!向后如何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二百三十六集,二0二二年九月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