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记-第271集

《史记》讲记-第271集
日期:2022年10月21日19:43:05 分类:《史记》文字讲记 评论:发表评论 观看: 334

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周本纪》。
【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起初,跟随亶父到西歧去的人并不多,不少人贪恋着屋舍田宅不放,留在彬地不肯走。但过了不久,亶父一行在西歧很快发展起来,将西歧治理得富饶而强大,人们才觉醒过来。【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留在彬地的汉民与匈奴混居在一起,生活很不习惯,听说亶父的西歧很不错,都扶老携幼,舍弃了彬地的一切投奔西歧而来,西歧的人口大增,空前繁荣起来。周边国家的人民听说古公亶父如此仁义,也都纷纷投奔西歧。短短的十数年,西歧发展起来了,其繁荣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旧彬。【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这个贬,是废除。以前在彬地,汉人与少数民族混居在一起,为了避免矛盾纠纷,亶父一向尊重匈奴人民的生活习惯与政治制度,恒顺少数民族。现在的西歧是清一色汉人,亶父就沿袭中国传统的生活文化、建筑风格、政治制度而治理西歧。【作五官有司】的这个这个五官,即司徒、司空、司马、司士、司寇。管理制度的完善,促进了西歧经济文化的快速崛起,人民都歌颂亶父的仁德。到西伯昌时期,西歧已经成为诸侯当中的佼佼者,很受人民的拥戴。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古公亶父是姬昌(西伯昌)的祖父。亶父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太伯,二子虞仲,都是有学问有道德的大贤,三儿子季历更贤于他的两个兄长,很受大众赞叹。
为什么古公亶父家里出了三位大贤的后人呢?因为他与妻子都是圣贤。亶父的妻子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贤太姜。太姜的贤能,不但表现在辅助丈夫成就一番伟大事业,还表现在教子有方。当年,亶父西迁避让匈奴,太姜积极配合,支持丈夫。亶父的很多正确决策都来自妻子的谋划。
中国老百姓习惯的说,家有贤妻夫吉祥。有太姜这样好的妻子,亶父的子孙最终推翻殷纣的虐政而得到天下,其中,周家三太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周家三太是那三位呢?亶父的妻子太姜;儿媳妇季历的妻子太任;还有孙媳妇姬昌的妻子太姒。这三位女性大仁大义,处理问题不让须眉。因此,太史公在这里提示: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
西伯昌的母亲与祖母都是大贤,决定了他的父亲季历,在继承侯位上占有优势。按照一般的常识,接班人都是家里的老大,但在圣人亶父的家族,兄弟们你推我让,从大局出发,都成全三弟继承父亲的侯位,原因是侄子姬昌太出色,具有圣贤风度。
姬昌出生的时候,西歧出现了种种瑞相,其中凤鸣岐山,是中国人民所熟悉的故事。太任生姬昌的时候,成群的凤凰从天而降,在姬昌出生的地方清鸣起舞,很神奇;还有西歧连年五谷丰登,人民和谐,都是姬昌出生以后的祥瑞。姬昌很受众人崇拜。
【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富有人生经验的亶父看到如此瑞相,沉思良久,说,这样的瑞相世所罕见!是圣贤下凡救苦救难来的征兆啊!适逢殷商日薄西山,诸侯纷争,正缺少一个大德人物救度天下苍生!难道人选就是我们这个孩子不成!
看出这一玄机的不只是亶父,还有他的大儿子与二儿子。太伯与虞仲对侄子姬昌的出生作何反应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二百七十一集,二0二二年十月十三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