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记-第95集

慧利 2022年4月17日08:24:03
评论
348

  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
  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
  《史记》讲学实录之五帝本纪。(汉)司马迁著。印正主讲。
【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jié)!”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
我们再探讨【有能典朕三礼。】在这次管理人员大换血的过程中,帝舜将部门职责分工更细致,包括礼乐方面。三礼,在五帝时期,是指丧礼、葬礼、祭礼。与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基本符合。住持好这三礼并不容易,这个主持人不好当。为什么呢?这三礼是生活中的大事情,既要做得体面,让当事人脸上有光,借此和谐各方面的关系,也要节约开支,诚心正意。直到现在,我们生活当中,丧葬之事引发家庭矛盾的比比皆是。父母走了,弟兄姊妹为给父母办丧事,打起来的屡见不鲜,很多兄弟姐妹在父母丧葬问题上反目成仇的不计其数,可见,这个三礼,涉及到朝堂之上,同样关乎的方方面面。朝中大臣丧葬,要以国葬礼节办事,里里外外,都得摆平。帝王自然忙不过来,要有专管此事的部门与人员。这个人必须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且有德行驾驭好事局,让丧葬等大事平稳圆满,其中的学问不言而喻。祭祀,则是古代国君很重视的事情。祭祀的礼节很隆重,这是帝王追思先贤,勉励自己。各级官员都要到场。跟一场大会议一样,住持不当,闹出笑话,那也不得了。因此,帝舜在任用礼官上,很慎重的跟四岳商量: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这个典朕三礼,是代帝王住持朝中臣工等众的丧礼、葬礼、祭礼。典,是住持。

  【皆曰伯夷可。】伯夷是位贤人,大有我们开国三老之一周恩来总理的处事能力,是位很好的外交人员。周总理很会处事,脾气再暴躁,再蛮不讲理的人,总理能让他平息下了。再难以摆平的事局,总理能调和各方。伯夷是个面面俱到的贤人。【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jié)!”】大众都推荐伯夷,帝舜也觉的很合适,就任命伯夷担任礼官。以汝为秩宗这个秩宗是什么意思?古代掌管宗庙祭祀的官员。夙夜维敬,是从早到晚虔诚恭谨,不能疏忽礼数。直哉维静絜,是端正身口意,不能加杂三恶。静,是安和,絜,通洁,是清明。祭祀先祖神明的官员,一定是表里如一的大贤大德,否则,神明鉴察,祭祀就无功德。古人祭祀先祖,这个主祭官员一行人,要沐浴斋戒三天三夜,单独静居,让身心世界清净无染,跟印度释迦氏座下弟子修行一样。也只有身口意三业清净的人,才配祭祀天地神明与先祖,这个角色不好当。礼官,跟司徒一样,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容不得有半点失错。如此重要的职务,伯夷当然要谦让:伯夷让夔、龙。夔与龙这两位贤臣,精通乐章,在祭礼,丧葬礼节上指挥乐队,很受众人欢迎。帝舜笑着说::然。以夔(kui)为典乐,教稚子。意思是,夔,还有其他职务需要他去干。你就不要谦让了。以夔为典乐,这个典乐,是官名。掌管朝廷的音乐事务等,属文艺部。这位夔(kui),是音乐天才,而且是个很有天赋的文学家,诗词歌赋,文章一流。但在人事关系调解方面,不如伯夷。对夔的任用,帝舜也做到恰到好处,让他培养下一代音乐人才与诗赋人才,主管文艺部。这方面的工作,夔的能力绰绰有余。

  我们再看史文:【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意思是,教教育少年儿童,要正直又温和,宽宏又谨慎,刚强但不暴虐,简约但不傲慢。宽而栗的这个栗,是谨慎小心。接着,帝舜鼓励夔说,诗词歌赋,不但要有高度的艺术性,而且要有端正的思想性。【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这是一代圣王帝舜的多才多艺。帝舜本人就是一位艺术家,帝舜的文学天赋与音乐天赋很高。从哪里知道的?我们从帝尧颁赐给他的宝琴,就知道帝舜是位音乐家。帝王颁赐诸侯群臣的玉器,都根据他的爱好与善长,喜欢什么,提前给他准备好。诗言意,歌长言,声等句,作何解释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九十五集,二0二二年四月十四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