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记-第122集

慧利 2022年5月24日14:46:07
评论
276

  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夏本纪。(汉)司马迁著。印正主讲。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我们再探讨:【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这个予,是久济;众庶,是民间的贫困大众。难得之食,是口粮。天下最好的食物莫过能够止饥止渴的粮食与清水。日常生活当中,就算丰年,我们都要节衣缩食,勤俭度日,万万不可铺张浪费,糟踏衣食!那是无形中消耗自己的福报,制造灾荒。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的水灾排除了,一些地方的人们还在受苦,因为耕地太少,连年闹灾,大禹就上奏帝舜,将脱离水灾之地的粮食,衣物,调拨给尚处水灾的地区。以均诸侯,是让天下苍生都分享治水以后的大丰收。贤臣益,与后稷,为此事劳苦奔波,唯恐落下一个饥民。分配救济财物细致而公平,两袖清风,一颗热心,深得人民的拥戴。【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在治水过程中,大禹考察各地:那个地区适应生长那种植物,大禹经常与熟悉农业种植的后稷磋商。中国版图幅员辽阔,东南西北各地的水土,气候,自从大禹将患水排出以后,大面积的土地需要种植什么,必须随时考察好,以准备粮食种子,或者树苗等等,然后禀报朝廷。否则,种之不当,则无收获。相地宜,是根据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的庄稼,因地制宜。中国的南方地势低凹,气候潮湿,适应种植水稻;北方,海拔高耸,气候干寒,则适应种冬小麦,这都是现代人的常识。所有以贡,这个贡,是给天子朝贡的礼物。朝廷根据不同的地方粮食产量多少以定税赋,地区土壤产值不等,赋税也不相同。朝廷所接纳的贡品也各有特色。南方各诸侯国上贡国库大米,北方则贡白面。所贡给国家的,都是地方的特产。民间的商人,则南货北售,北货南售,全国的经济网在运河交通便利以后,慢慢形成规模。山川之便利,这是水路旱路交通的方便。大禹在兴修水运的同时,也修筑了旱路。有了交通运输的方便,全国物流系统四通八达,各地的商品互相交流卖买,市场空繁荣。南方人可以吃到白面馒头;北方人也能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中国古代的四大工程,运河就是其中之一,大禹是运河之父。因此,后人封大禹为山水神。
我们再看史文:【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大禹治水是从冀州开始的,冀州,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尧舜时期为九州之首,也是当时的京都所在地。治水,首先要从这里着手,现将门前的水患清理干净,这是最紧要的。治水工程是朝廷寄于厚望,全国人民渴盼已久的大事。既载壶口,治梁及岐,这个壶口,就是今天的黄河壶口瀑布。介于陕西省与山西省交界处。梁及岐,这个梁,是山西梁山;岐,是陕西省宝鸡市范围。这之间关乎黄河流域的疏通,梁及岐,是黄河流向大海的必经之路。既修太原,至于岳阳。作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一百二十二集,二0二二年五月十六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