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士;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帝)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关于【容人之过】,我们看看诸圣诸贤,都是以德报怨,从不将别人的缺点与错误放在心上。佛典故事当中,有一则忍辱成圣的真实事迹,那就是歌利王残害忍辱仙人。这位忍辱仙人的道行如何呢?从他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上就能鉴别出。当时,忍辱仙人在歌利王的国界修行,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歌利王带着嫔妃出游打猎,正好遇上了忍辱仙人,嫔妃们心里有烦恼,就向忍辱仙人请法,歌利王误认为忍辱仙人勾引戏弄他的嫔妃,将忍辱仙人凌迟处死,而且问他,你不是修忍辱吗,现在感觉怎么样?忍辱仙人说:我对你没有任何仇恨,假若我成佛了,第一个度你出轮回。岁月流迁,不知不觉过了若干时劫,忍辱仙人成佛了,就是我们熟悉的释迦牟尼佛。圣人不负前愿,果然第一个度他的怨家债主,佛弟子当中得度第一的乔陈如尊者就是歌利王的后身。
读书为养浩然正气,处世宜抱云水襟怀,读书,要读好书,没有价值的垃圾文章不要接触。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不要在没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与精力。而人的精神境界跟胃口一样,吃有营养有价值的食物就长精气神,食毒必死。多多研读圣贤书,学习圣人的为人处世,不知不觉就成了圣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一定的道理。忍一步地远天阔,包容人,原谅人,自己的心地海阔天空;而斤斤计较,期期艾艾,心里块垒交叠,对身体很不好,人事关系也不和谐,没有人愿意与斤斤计较的是非人打交道。文昌帝君心胸开广,帝君就是菩萨。
【广行阴骘,上格苍穹。】这个广行阴骘,就是佛家所说的广结善缘,行一切善不求回报。上格苍穹,是为人处世合乎天道,对得起上天赋于的重任,作人必须要这样。如若偏离了这个原则,生活道路多有不顺。行一切善事,这是恒顺性德,人的心好,口善,行好,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其福,儒释道三家的圣人都这样说。
因此,我们起心动念,行为举止,都要依圣教为标准,自觉自愿的广行众善,不要认为我做了好事没人知道,冤得慌。举头三尺有神明,司功之神时刻记录人的福禄,怎么会少了你呢!功劳不提没不了,缺点不说改不了!恶人将恶事做的再隐秘,神灵明察秋毫。
有一则故事说:某贪官很会玩弄权术,他走门路、拉关系、讨好上司,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在任期间搜刮地皮,榨取民脂民膏,家财万贯,富甲一方,成为地方人民的大罪人,人人对他切齿仇恨。某天半夜时分,有位哲人读书困倦,到庭院小息,忽然听到两个人在对话,内容提到了这个贪官:甲说,这个人恶贯满盈,理当死罪。乙说,现消耗掉他搜刮的巨额财富,然后再处死他不迟!
甲说,这倒是个麻烦,遣强盗入室抢劫他呢,他家戒备森严,闹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遣火神烧掉吧,他府上紧邻李善人家,惊了李善人一家也不好,这可怎么办呢!乙一拍脑袋说:有了!只一翠云足矣!甲笑着说,好极了,他不是喜好嫖妓吗,明天就让翠云接他!两人哈哈一笑,再无声息。
哲人听到音声不见人影,心里有数,就仔细观察贪官的后事,但不知道翠云是何人。某天,哲人经过一家妓院,看到门牌上写有翠云楼三字,就明白怎么回事了。这个贪官果然频繁出入翠云楼,因为翠云楼有一位色艺双全的名妓,就叫作翠云。这位大贪迷上了翠云,对翠云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还将翠云赎出妓院做小妾。
这个翠云可不是好东西,进了贪官的家门以后,搬弄是非,唆使贪官休了正妻,赶走儿子,将她扶正。家中失去了顶梁柱,翠云得位,放开手脚挥霍浪费,三年不到,贪官就家道衰落,府库空虚了。朝廷接到民间的投诉,查对下来,贪官拿不出钱打点走门路,被利益集团随势踢出,所行之贪事公之于众,按律当斩,判处死刑。而这个翠云呢,听到风声以后抛下贪官悄悄溜了,隐名埋姓不知道下落如何。
事发以后,哲人才明白那天晚上是神明昭示人间,提前泄漏消息给哲人。哲人后来金榜题名,经常用这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教化各级官员,甚勿暗室亏心,没有用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人默默无闻的广行众善,人不知道,神明却在给他添福。违逆上天赋于的职权,危害人民,败坏纲常,下场都很惨。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第七集,二0二四年十二月四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