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备用视频
现在我们一起来受持三归
五戒居士存愿 ,我弟子印正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无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願求生極樂國 行者命欲終時
阿彌陀佛 及觀世音 大勢至
與諸菩薩 持金蓮華
化作五百佛 來迎此人
五百化佛 一時授手
贊言:‘法子!汝今清淨
發無上道心 我來迎汝!
見此事時 即自見身坐金蓮華
坐已華合 随世尊後 即得往生七寶池中
一日一夜 蓮華乃開 七日之中 乃得見佛
雖見佛身 于衆相好 心不明了
于三七日後 乃了了見 聞衆音聲
皆演妙法 遊曆十方
供養諸佛 于諸佛前 聞甚深法 經三小劫
得百法明門 住歡喜地
是名上品下生者
是名上輩生想 名第十四觀】
那上品下生者,佛在这里没有说他证无生法忍的时间,
只说他经历三小劫的修行以后,得到百法明门,住在欢喜地。
那欢喜地的修行的位次,与无生法忍,这中间有多大的距离呢?
百法明门又是什么呢?
这是我们常见的佛学术语当中,很抽象的词汇,没有修行经验的大德亲自讲解,初学的同修根本参不透。
那我们在上品下生第十四观里面,就顺带给大家讲这些问题,略微的解释一番。
我们力求用通俗的解释,叫大众一听就懂,一听就受益,心里有个数。
无论佛教的名词术语有多么的抽象难懂,但是意思不外乎断恶修善,却妄归真。
百法明门也不出这个范围,篇幅最长的华严经,不出这个范围,大般若经也不出这个范围。
佛陀呢 五时说法,都是围绕着断恶修善,却妄归真,而展开的。
我们先说欢喜地。
欢喜地我们参考菩萨修行的五十二个位次,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最后等觉与妙觉 。
妙觉是果位,最高的果位就是成佛了。
妙觉之下五十一个位次
有的带烦恼重,有的带烦恼轻,但都是入圣流者,不是六道凡夫,十信 十住,这都是阿罗汉果位了。
菩萨修行的五十二个位次,里面没有凡夫众,都是证果的圣人。
虽然证果了,但是在没有回归到佛果位之前,大家都带有烦恼。
那欢喜地属于地上菩萨了,地上菩萨也难能可贵,地上菩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十地位菩萨。
十地位菩萨我们看有哪几个?
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总共十个位次。
欢喜地最低,法云地最高。
那为什么把这个修行的位次,叫做欢喜地呢?
欢喜地欢喜地,顾名思义,欢喜地就是法喜充满,嗔恨心没有了。
在任何境界中整天乐呵呵无忧无虑,快乐得像个天真无邪的孩童,这就是欢喜地的位次,这就是欢喜地的境界。
欢喜地菩萨走到哪里都欢欢喜喜,就跟冬天的太阳一样,人人喜欢,照到哪里哪里温暖。
那我们试想一个人,如果整天过这样的日子,那就开心,那就叫做赛神仙。
在多苦多难的人生途中,所谓人生难逢开口笑,帝王将相也罢,平民百姓也罢,能够开怀畅笑,欢欢喜喜的,我们几乎没有见过。
动辄一肚子的心思,从早到晚操不尽的闲心,真叫着苦,苦透了,
是谁给自己的苦呢?
别人给你带来的烦恼,是一小部分,自己找自己的麻烦,自己给自己找烦恼,这占绝大多数。
想不开,看不开,前怕老虎,后怕狼,那有好日子过呢。
这样一说呢我们看,欢喜地的欢喜菩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欢喜地的菩萨之所以欢喜,因为他放下了,放下了智慧就出现了,智慧出现了,他在一字一句验证佛陀所说的每一句经文
其中一切法无所有 ,毕竟空,不可得。
在这里纷繁复杂乱想当中,得得失失当中
他悟出了一个空字,
空,什么都不属于自己,身外之物我们暂且放下不说,
就说这个身体他是你的吗?
一口气不来,他像垃圾一样,人家想把他扔到哪里,就扔哪里。
那属于你吗?
人死了以后,我们看这个身体是最不受大众欢迎的,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人都害怕你这个身体。
存放尸体的地方,人都感到恐惧,都很忌讳,这就是身体。
有一个比喻说,人死了不如一只鸡,不如一头猪,或者说不如一只羊都行。
这话呢,我们现在想想确实有道理,猪的肉 鸡的肉 羊的肉,死了以后人还把锅里面烧,对它很欢喜,放在冰箱里面。
而人的尸体呢,谁见谁恶心,谁见谁厌恶。
我们这个身体都是假的,还有什么是真的,
悟到了一切法空,欢喜地的菩萨只说付出,不求回报。
只说付出,不求回报,他如理如法的修六度法门,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般若,从不计较别人对他怎么样,所以他没有烦恼。
不生气,也没有忧虑,参透了佛法的人,他真的没有忧愁,没有忧愁。
他也知道那忧愁没有用,与其自寻烦恼,自己苦自己,还不如奋起直追,当下作为呢。
况且自己已经造下的恶业,不会因为你整天发愁,而自行化解。
要积极行动,改变命运,命是怎么样改的?
去偷去抢 坑蒙拐骗吗?
那没有用
那不但不能将命改好,反倒更糟,改命,我们依教奉行就是,佛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佛是过来人,说给我们都是他的宝贵经验,佛家的五戒十善,这就是我们改命的正确途径,必须受持。
而修行的方法呢?
就从这里着手,各行各业的大众,对佛法什么都不懂 ,这不要紧。
不懂 你是白纸一张 ,不懂更好。
不懂 ,就一句阿弥陀佛专精到底,做到五戒十善,足足的够了。
我们看上品下生的这些人,他具足信愿行三资粮,这些人可能什么都不懂,起心动念就是一句佛号当家。
他也不需要懂太多,不久以后,往生到极乐世界,什么都懂了,还会很快证到欢喜地,
佛的这些大经大论,我都放弃了。
因为说长道短,还不如我一句佛号来得利索,我留他干什么。
不必要在此地给自己加负担,想东想西,打妄想 ,
想学这样,想学那样 ,更不要坐而待毙,坐吃等死,赶紧念佛。
看到这些年岁大的老人,整天转来转去,无所事事,空虚无聊的不得了。
他如果一念回心,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整天持念佛号的话,那这实在是难得的好机会,天下太平,不愁吃不愁穿,老年的生活有保证,你整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子子孙孙都沾你的光。
修行人把自己修的满脑子是佛家的名词,咬文嚼字 ,不真修实干,这很累的。
被世法污染很烦恼,被佛法污染同样很烦恼。
脑子单纯,身体就健康,就少病少烦恼。
戒律呢,是我们做人的标准,佛号,是我们摄心的法宝。
两样同时具有,命运就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改观,大转变,向好的,圣贤的境界归属。
既然我们知道了改命的秘诀,就没有忧愁了,因为,你的前程一片光明。
欢喜地的菩萨,就是参透了这个妙理,在任何处境,他都不背心理包袱,他既知道一切法空,也知道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眼前发生的都是虚幻的,没有什么可忧愁的。
他悟到了这里,处在顺境逆境都心平气和,永远坦坦荡荡,情绪乐观,不波动,维持自己正常的思维,维持自己理智的思考,不会乱方寸。
再大的事情 ,他会有条不紊的处理好,遇到困难,他胸有成竹,这就是欢喜地菩萨的真功夫。
佛法修行,要的就是真功夫,神一套鬼一套的玩把戏,那个不行的。
探讨了欢喜地,我们感觉到欢喜地,听起来还真不错,但欢喜地比之无生法忍,他的之间的距离就非常之大了。
无生法忍,那证到了不生不灭的三摩地,跟佛陀没有什么两样。
佛教的名词术语叫做相似即佛,相似即佛跟佛一样,比之等觉位菩萨要高的多,已经成佛了。
但没有阿弥陀佛那样熟练,因为,他刚刚成佛,如同一个人刚刚睡醒一样,头脑虽然很清醒,眼睛看到周围的人与物,也清清爽爽。
但他总不如人家一直醒悟的人,反应那样快,动作那样敏捷,不如人家明白。
仅仅这么一点,欢喜地与无生法忍中间的距离隔的很大,一个是已经成佛了,一个还在地上。
后面呢,还隔着九个地,一个等觉位,就有这样大的距离。
三个小劫证到欢喜地,给我们的感觉这三小劫的时间是太长了。
在极乐世界三个小劫,人们根本感觉不到他的长短,那是很快很快的速度。
首先呢极乐世界的大众,没有时间观念,
为什么没有时间观念?
极乐世界的景观恒常不变,我们这里每天是二十四小时,日出为白天,日落为晚上,这二十四小时,在每一天他就成立了。
季节变化上呢,春夏秋冬,植物还有动物,他的感受都不一样,景观也不一样,在不停的变化,一年四季的概念就产生了。
由每日积累三十天为一个月,由三十天积累三个月成为一个季,由四个季组合成一个年。
这人他的思维意识活动,就跟着时间慢慢的形成了,一个难以改变的观念。
人随着岁月的流迁就老了,没有时间观念,没有四季分明,没有日出日落,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就没有时间观念。
极乐世界的无量寿,正因为没有时间观念,人人都是无量寿。
既然人们没有时间的感受,三小劫也罢 十小劫也罢,一大劫也罢,大家都感受不到,就不会觉得岁月漫长,修行起来心是定的,大家都是无量寿,有的是时间。
修行起来从容不迫 不着急。
哪怕是下下品往生的大众,他到极乐世界距离成佛,感觉上也是一刹那的时间,没有时间观念很长的时间,就是这么身体晃了一下,这个感觉、
佛在这里说一小劫三小劫,十二大劫,那是给我们这里人说的,要我们明白,在极乐世界需要多久,证到什么位次。
对我们这里的人来说,那时间是真的,
对极乐世界的人来说,那个时间他们感觉不到。
这样一说呢,我们心里就有数了,为了成佛快,人人都要力争上游,上品上生、
那百法明门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看百法明门,是佛陀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掌握了 了解了,这个人就得到了百法明门,
百法明门这个名词呢
我们看佛陀入灭后的九百年,在古印度有一位世亲菩萨,对百法明门四个字,做了特殊的解说。
这个名字叫做《百法明门论》
百法 这个一百个法是什么?
就是一百个数字吗?
不是
百法 是世出世间一切诸法。
明门 是通达了世出世间一切法,
明 是明白 是大彻大悟,对世出世间法大彻大悟的人,他一定是个明白人。
世亲菩萨做的百法明门论,从始到终围绕一个心字,这个心创造了万物。
这个心也就是藕益大师给我们解说的,创造百界千如,不言其有,百界千如都是心造出来的。
大家熟悉的佛家竭颂,欲知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一切法从心想生,对心我们虽然没有得到百法明门。
但这些竭头经常参我们的口上,百法明门, 世亲菩萨就重复了欲知法界性,一切为心造的甚深妙理。
告诉我们天堂地狱是心造的,凡与圣也是心造的,心的功能无限大,一切法从心想生。
既然心能造一切万物,就能造极乐世界,就能造阿弥陀佛。
这里又有同修问了
是阿弥陀佛成就了我们?
还是我们造就了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我们心造出来的,极乐世界也是我们心造出来的,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与阿弥陀佛无缘的人,他不要说十劫,一百劫,一千劫,他都造不出阿弥陀佛形象,也造不出极乐世界来。
对有缘的大众来说,我们当生持念佛号礼拜佛像,经常观想极乐世界,心就自然而然造出了极乐世界。
学习圣贤的作为,你就成为圣贤。
学习恶道众生,你就变为恶鬼地狱,畜生道的大众。
我们经常说改命,学习圣贤的作为,就是积极向上的改命。
我们经常说离苦得乐,你学习圣教就是离苦得乐。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他分着五段。
第一心法
第二心所有法
第三色法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
第五无为法
我们先说心法,心,这个笼统的名词,就是我们的自性德能。
禅宗学人所说的,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
未被污染之前,我们都是圣贤,可惜,一念不觉生无明,境界为缘长六粗。
从清静无为的境界之下,动了一个念头,
完了,将无上正得正觉的佛,变成等觉菩萨。
等觉菩萨在继续往下变,就是我们刚才说的,
变到十地 十回向 十信 十住 十行,一步步的变下来,最后变到最严重的时候。
变到地狱 变到饿鬼 变着畜生,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
一念不觉生无明,有一点点烦恼,把自己引到恶境界当中来,不思悔改,一路下滑。
四圣六凡的境界,不是谁给的,都是自己造出来的。
我们迷到现在够苦了,迷到现在人人喊苦,
穷人喊苦,富人也喊苦。
老人喊苦,儿童也喊苦。
到底为什么苦?
迷的太深,受的污染太严重,没有谁招你,没有谁惹你,你照样感到难受。
虽然我们迷到现在,已经一塌糊涂,面目全非。
但众生本有的心,世亲菩萨所说的心法,这个心还是原来的样子,心的功能丝毫没有减损。
佛在这里还打了个比喻,我们的心如同明珠,被垃圾覆盖一样,明珠还是原来那样,没有丝毫减损。
只要将垃圾处理掉,明珠就恢复了它本有的光明灿烂,这就是我们的本心,永远是好的,不增不减的。
佛这样一说,我们就有了信心,配合佛陀说法,积极的断除自己的烦恼,积极的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不久以后就会跟我们崇拜敬仰的阿弥陀佛一样,释迦牟尼佛一样,药师如来一样。
释迦牟尼佛当年夜睹明星,悟道成佛的时候,也肯定的对我们说,博地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
佛陀的伟大发现,把三途六道的众生都摆在平等的位置上,没有谁高谁低,谁强谁弱的。
六道轮回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变换角色的游戏,你现在是亿万富豪,不等于你下辈子还是亿万富豪。
这辈子你没有正确的利用自己的财富,杀盗淫妄,来生来世你就是街头的流浪汉,
角色变了,你今生今世舍不得一个钱,照顾这些可怜的流浪汉,舍不得一个钱给穷人做好事,下辈子你福报耗尽了,没有人成全你,没有人帮助你,你也就是流浪汉。
你这辈子有钱有势,大吃大喝,每天山珍海味,杀很多众生,不等于你下辈子还是这样的日子,下辈子因为你杀业太重,堕落在畜生道,挨别人天天杀,天天宰。
佛说博地众生都有佛性,就把所有的众生摆平了。
佛不歧视一个众生,因为佛知道每个众生都是未来佛,都会成佛。
这样一说,有的同修又要问了,世界上恶人这样多,恶人心狠手辣,杀盗淫妄,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怎么能说他心好呢?怎么能说他成佛呢?
这话不错,世人眼里的恶人,在佛菩萨眼里都是佛,他今生今世之所以做这样多的恶事,杀人不眨眼。
而且能够做成了,用佛陀的慧眼观望,他是来索债的。
在以前曾经有人把他伤害的太深,伤痕结在他的心中,圣贤的教育他听不进去,怨恨难以释怀,他要报复。
机缘熟了,他被满腔仇恨牵引着,为业力驱使着,什么残忍的事情都做得出。
六道众生就是这样,从无始劫到现在纠缠不休,因生果,果生因,因因果果,阿罗汉都难理出头绪来。
菩萨的智慧比阿罗汉高一点,但菩萨看到了一部分,不完整,佛看得是完整的,众生在互相残杀,佛在流泪。
众生在造作恶业,佛在流泪,佛对众生充满了怜悯,佛知道众生都很痛苦,为了寻仇报复,他历经万水千山,吃尽了苦头。
眼耳鼻舌身意,都集中在复仇上,日子过的非常辛苦,所作所为,执着报复,这股动力,落谢在他的阿来耶识当中,念念不忘复仇,他的精神世界一片黑暗,莫名其妙的烦恼与痛苦压抑着他。
我们看这些恶人,他虽然是个人身 ,但他身心世界所受的,甚至还不如恶道的众生,给别人制造痛苦的时候,他也很痛苦。
佛菩萨看了都在流泪,同样是心,自己做不了主,日子就过得苦,能做得主,就过得快乐,这就是心生万物。
世亲菩萨的心法,就是心生万物,第二心所有法,这是心的功能,心的功能可善可恶。
一个凡夫众,他的心,是善恶交杂的,佛的心,是纯善无杂的,凡圣的区别就在这里。
圣人并没有比凡夫,多出什么来,而凡与圣都是心造的。
百分百的造善,圣人就出现 。
半恶半善,人众就出现了。
恶多善少,恶道众生就出现了。
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极乐世界就出现了。
心所有法,又名五十一心所,五十一心所我们看即触 ,明天把你碰一下,你就能感觉到,作意 是你的意识活动。
受 想 思 欲 胜解 念 定 慧 信 精进 惭 愧
无贪 无嗔 无痴 轻安 不放逸
行舍 不害 贪 嗔 痴
慢 疑 恶见 忿 恨 恼 覆 诳 谄 憍 害 嫉 悭
无惭 无愧 不信 懈怠 放逸 惛沈 掉举 失念
不正知 散乱 悔 眠 寻 伺
这是五十一心所,
我们看凡夫众的恶心多于善心,就冲这一点,谁都别说自己是好人。
你没有做恶,是因为你作恶机缘未成熟,
一旦机缘熟了,你眼前见到他人所做的恶事,你都重蹈覆辙,跟他一样。
无始劫来,我们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导致了这个不平衡的五十一结构,受恶习气熏陶太深,恶心占了大半。
这样一说,我们有什么资格批评别人呢,明白了心的根本,各人你管好自己,赶紧往极乐世界走。
不要在六道轮回当中,再做游戏了。
留在轮回当中自己做不了主,不是别人伤害你,就是你去害别人,生生世世永无尽头。
我们看第三色法,这个色是什么呢,
是心变现出来的物质,色 是一切物质的总称。
我们眼前的人事物形形色色,如何来的?
心变现出来的,人的相貌又好有丑,个头有高有矮,六道众生各不相同,心变现出来的。
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
将我们本有的见闻觉知,污染成了受想行识,受了污染业习种子牵引着,身体就出现了。
眼耳鼻舌身意,后面加个尘染,染的越重 苦难越深,
眼,耳,鼻,舌, 身,
色,声,香,味,触 法
处所摄色,什么是法处所摄色?
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色身出现,什么样的心变什么样的身。
广义的说,就是当人的正依二境。
正,是我们身体。
依,是身体所赖以生存的环境。
依报随着正报转。
色 是心识所变现出来的,
什么心变什么相,好人有个好相,恶人有个恶相。
从相貌上就看出,这个人的内心世界,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佛陀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色是心的产物, 烦恼越重,相越难看。
我们听说鬼道众生很可怕,其实他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就是长相难看而已。
人见了鬼害怕,不是鬼的能耐有多大,就是长相吓人,把人吓住了。
畜牲道其中这个毒蛇,人人都害怕他 恶心它,都躲开他。
其实这个蛇,它也没有多大的能耐,也是长相的吓人,长得难看。
这样一说大家就要高度警惕了,恶心恶念起不得,恶心恶念影响了你现在的形象,对你的将来也影响无穷,不改变自己的烦恼习气,走到哪里人都不喜欢你,那多难受啊。
那我们就把心态调好一点,心好行好,相貌慢慢就变好看了,这不是很值得吗。
百法明门论之第四,心不相应法
什么是心不相应?
就是违背自性德能,往坏处走,学坏样子,将本来妙明清净的好心,污染的一塌糊涂,这样无常苦空出现了,
种种苦报跟着来了,与自性德能不相应,就是儒家所说的违反伦理道德。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尽做损人利己之事,佛家所说的五逆十恶,道家所说的不合自然,这都是众生苦难的根源。
反过来,佛家的五戒十善,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都在呼唤我们回归伦常道德,回归伦常道德,就是心想应法,就是离苦得乐。
心不相应法,世亲菩萨将之列为二十四种,
一得 二命根 三众同分 四异生性, 五无想定
六灭尽定 七无想报 八名身 九句身 十文身
十一生 十二住 十三老
十四无常 十五流转 十六定异 十七相应
十八势速 十九次第 二十时 二十一方
二十二数 二十三和合性 二十四不和合性
我们看,从这个得字上,所用得当,心所起的作用,能得到圣人的灭尽定。
所用不当,则从圣贤堕为凡众,三途六道 各个不同,与自性德能背离度越大。
所得的身心世界越苦,无常灾变越频繁,在众生分别执着妄想的支配下,我们的生活空间到处是对立,时间上的对立有前有后,空间上的对立有高有低。
人事上对立有亲有疏有敌有我 ,情绪上的对立有喜有厌 ,种种 种种。
最后对立到严重的地步,自己不能容忍自己,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寻死自杀,生活的道路越走越窄,最后到了走投无路。
我们的道路如何能走宽一点?
佛陀说的很分明,不贪 不嗔 不痴 ,不执着 不分别 不妄想,欲知法界性 一切为心造,
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是对佛经的深层解释。不是他自己的发明创造。
我们再看看四念处,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这个观心无常,无常的心就是凡夫众,佛陀说教的任务,是如何将我们的无常心,让他回归到恒常,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净土,是恒常。
成佛以后的大光明藏,也是恒常,修行人要做的就是这样的功夫。
我们再看 第五 ,
无为法者 略有六种
一虚空无为 二择灭无为
三非择灭无为 四不动灭无为
五想受灭无为 六真如无为
言无我者 略有二种
一补特伽罗无我
二法无我
这六种无为,就是我们所说的妄尽还原,
回归到本来所有的自性德能上,所谓的明心见性 见性成佛,也是这个意思。
圣贤的无为思想,就是我们熟悉的断恶修善 去伪存真 ,没有什么神秘的。
百法明门论,所说的心,共有一百个,
前九十四个是有为的 烦恼的,
只有第五个六个,心是清静无为心,
这里有生词 ,补特伽罗 是什么呢?
这是印度的发音,翻做中文的意思是六道众生。
佛家的无我观,就是应化在六道众生当中不着有,处在清净虚无境界不着空。
百法明门论,探讨到这里,
你学到什么?
看到了什么?
正应和了本经的核心,是心是佛 是心做佛。
当我们真的参透了这句经文,不待往生极乐世界,不待经历三个小劫,你就证到欢喜地,你就得到了百法明门。
明白了,从此以后你就不做糊涂事,老老实实用佛号降伏乱心,这就是清净无为。
佛法修行到高级阶段,绝不是脱离现实,而是在现实当中,将一切事情办是妥妥当当,滴水不漏,人人欢喜。
我们看看哪一尊佛,不是清净慈悲智慧圆满的?
从哪里看到的?
从圣人日常的行为,我们看到的,圣人如果不做为 偏安一隅 ,贪享清福,置众生于不顾。
我们怎么知道有个佛教呢?
怎么知道佛慈悲喜舍 清静无为呢?
而在修行上,没有比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更好的方法了。
看了百法明门上的六种无为,千万不要产生误会,佛也不念了,戒也不持了。
而是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大众的师范,修一颗智慧心 仁慈心,
上品下生 第十四观
我们就在这里探讨圆满了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