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
【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
【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 在封建社会,一个大家族就相当于现在的集团公司,规模很大,大家族的族长基本上都是朝廷重臣、王侯将相。封建二字,听到的人不少,懂得两字意思的人却不多。封,是分封地域,国君给臣下封官列土,让他统领治理好分封的地域;建,是建设,治理。被封的王侯将相负责岁贡,年年给朝廷进贡粮食与土产:封在海边的贡盐与水产;封在山区贡的奉矿产与山珍;封在平陆上的主要进贡粮食,等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傧,莫非王臣。国君实行责任制:那块封地岁贡不时,民众衣食短缺,国君要打王侯将相板子的。封建二字不是反义词,但被现代人理解为反义词了。从历史角度看,封建社会的延续,从刘汉王朝到清王朝,时长两千多年,说明封建社会不坏:如果坏的话,他就没有这么长的时运。而流传下来的文化精华,有很多都是封建时代的杰作。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不但封建社会不坏,在我们想来非常恐怖的奴隶社会,那时候真的很恐怖吗?比现在好。
奴隶社会的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周康王,等等青史留名者,都是大贤。中国如是,三千年前的古印度亦复如是:护持释迦牟尼佛的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还有拜在释迦座下的十六国君,都是大贤,我们不能否认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所谓事在人为,重要的是全民依教奉行,学圣学贤,如此,社会则一片祥和。人类社会无论发展到那个阶段,只要圣贤教育存在,就不会毁灭。
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社会从小就培养青少年儿童,男女平等,同时培养:男主外,女主内,父亲负责教儿子,母亲负责教女子。如何教?就用圣贤文章。《贞女传》、《列女操》,正确的劝训下一代男效才良,女慕贞洁,如何修身。接下来,孩子们慢慢大了,教他们如何管理家庭事务;又过了几年,女孩子出嫁,男孩子婚娶,走上社会了,就教他们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代又一代人懂得规章制度,知好知歹,由个人到团体,由家庭到国家,次序分明,社会很安定。 奴仆待之宽恕,这个奴仆,就是工作人员。围绕着一个集团,有的种地,有的经商,有的渔猎,有的做家政,服侍主子,等等。我们看看《红楼梦》,这就是个完整的封建大家族。这样大的家族,主人是少数几个,仆佣居多。要领导好这样的大团体,主人必须施行仁政,让广大下人日子过得去,心服口服。如此,家族的各行各业才能够顺利运转。虽然下人的身份是奴隶、仆佣,但主人如果处处克扣他们的应得利益,欺辱他们,这些人心里不服气,搞不定在那里出个鬼主意,所谓蝼蚁之穴,可毁大堤!朱元章,一个讨饭放牛的,就推翻了大元朝,这不是例子吗!天底下逃不过一个理字,无论谁的地位多么显赫,都要行善积德,安抚好各方面,这样,帮助他的人就多了。三军出征,如果将帅对士兵好,热血男儿个个都是敢死之士!领导艺术就是智慧与仁爱。 宽恕,是推己及人,自己都没能力办到的事情,就不要苛责别人非得办成;曾经得罪欺负我、羞辱过我的人,人家回头向善了,就没有必要非得怒发冲冠,见了人家吹胡子瞪眼、跟人过不去。而体贴仆佣,则家族上下一心,经久不衰。
这里,我们学习一则古文,《诚斋夫人》:【杨诚斋夫人罗氏,年七十有余,每寒月黎明即,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曰:天寒何自苦如此? 夫人曰:奴婢亦人也。东山守吴兴,夫人尝于郡圃种,躬纺缉以为衣,时年盖八十有余矣。东山月俸,分以奉母。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曰:此长物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生四子三女,悉自乳,曰: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东山清介绝俗,固皆得之天责,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这则记载,就是善待下人的具体表现。《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第二十八集,二0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