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
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
《史记》讲学实录之五帝本纪。(汉)司马迁著。印正主讲。
【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决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
我们再探讨【象以典刑,流宥五刑】流是流放,宥,是免。用流放的惩治方法,将朝中大员的死罪取消。为什么如此呢?他犯了死罪,理当死刑!这是帝尧的慈悲为怀。四恶人物,都是祖上立有大功者,古圣先贤的后代,不看僧面看佛面。什么是流放?流放,就是将犯人贬谪到偏避边塞等地,让他背井离乡,苟全性命。这个刑罚,对于朝中大员来说,已经很重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京城繁华地,贬谪到蛮荒地带,跟未经教化的野蛮人生活在一起,与死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当然,这也是考验一个人的机会。对于真正觉悟回头的人来说,经过这次磨练,他会坚强起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还活着,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对于一身邪恶,意志消沉者,他可能抑郁一生,痛苦离世。将死刑改为流放,是圣人给罪犯最后一次机会,意义是积极的。
【鞭作官刑】鞭是鞭打这个刑罚主要针对各级官员的懈怠散漫,不负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现在俗称打板子。对于工作不力,懒散懈怠,迟误事业造成国家损失者,不但要批评教育,还要受皮肉之苦。轻者多少鞭,重者多少鞭,给当官的长点记性。因为有了鞭刑,很多人都提高警惕,不敢懈怠。
【扑作教刑】扑,是打手。教刑这个教,是不服尊长教育,学坏样子做坏事,不忠不孝不思上进。对这样的人,戒尺伺候。一顿不改打二顿,直到打服贴为止。金作赎刑,这是用罚款的方法,即用金钱去赎所犯的罪行。这一般是民事案件引发的刑事案件,拘留有欲,判刑不足,介于比民事案与刑事案件之间者,就以经济处罚让他倾家荡产,后不再犯。
【眚灾过赦,】这个眚(sheng),是灾难。赦,是免。因工作能力有限造成灾难性事件者,不追究其罪,但记大过。【怙(hu)终贼刑,】是对眚灾过赦者屡教不改的惩罚。怙(hu),是顽固,终是不记前科,屡次犯作,贼是贼害,反复犯作同一个错误者,就要用惩罚惯盗的刑法整治他了。
如此刑法,是帝尧帝舜时代的一项大举措。给犯有错误者最大尺度的宽容。为什么尧舜时代如此宽松呢?这是圣人目光远大,力争让全国人民自觉自愿的学圣学贤。也是对四恶集团打招呼,他们180度的回头还来得及。四恶,必竟是数朝的老臣,祖上都立有大功,尧舜二圣都不愿意将问题处理的太过严重,给四恶留条活路。根据他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死有余辜。但圣王大度。太史公写到这里,感慨万千的说【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钦,是钦佩。如此感叹,既是赞叹尧舜的仁德,也是对自身所受的酷刑,因为没有遇到尧舜这样的圣王而遗憾。
太史公没有犯大罪,却受了大刑,这对他来说,永远是抹不去的阴影。事情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发自内心的赞叹尧舜。钦哉的这个钦(qin),是对尧舜二圣的钦佩。惟刑之静哉!这个静,是慎用。教化民众,以理服人,轻易不要动用刑罚。
我们再看史文【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为什么史文返回去说这话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七十三集,二0二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