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殷本纪。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就在商汤王虔诚表白心迹之际,奇迹发生了:当年的古圣大禹栩栩如生的出现在夏社,对商汤王说:天下是民众的,不是那一家人的!民众都有安居乐业、自由生存的权利,谁剥夺他们的生存权,谁就不配做帝王!所有的帝王,都要本着为民请命的精神而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夏桀违背了这一原则,咎由自取,商汤,你没有错!夏王朝的列祖列宗绝不会袒护着夏桀责怪你!天道如是。你不要有多余的顾虑,好好的领导着天下人民学圣学贤,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安居乐业吧!
商汤王感激涕零,对大禹说:有娀氏旧址是荒远地,而今夏桀流落蛮荒,此地更加冷落,弟子想将夏氏宗社迁往商都,四时祭祀,不知道列位先贤是否愿意?禹王说:不要搬动夏氏宗祠!这代表着人类的一段历史!让后人分能够清每个朝代的起落兴衰!若是迁往商都,将混淆不清何为夏,何为商!你若有心,多多照顾夏氏孤儿寡母,年迈无力者!这些人无辜,不要因为夏桀之事遣罪于他们!让他们衣食无忧,生存下去!商汤王说,这当然!列位先贤不要担心!他还想继续问询商王朝的气数等事,国祚几何,禹王已经消失不见了,商汤王恭敬三拜,深深叹息。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这个不可,是无法移动先王灵牌。有娀氏之地战斗彻底结束以后,商汤王准备班师回京,不忍心夏氏历代君主处在凉薄地,率领着属下又来到夏氏宗祀,命令随从搬迁先王的灵牌一起回京,令人无法想到的是,禹王的灵牌重若千钧,任是壮士也难移分寸!再搬少康帝与七贤帝、帝皋与帝发,亦复如是!商汤王这才悟出其中妙理:先王不肯混淆历史,泾渭分明,不让后人造口舌,在世贤明,死后英灵啊!【作《夏社》。伊尹报】。这个夏社,是赞叹夏王朝的大禹与七贤等帝,歌颂他们在位期间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史实。【伊尹报】,是伊尹主笔写《夏社》。【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这个毕服,是集团服从商王。夏王朝覆没以后,在全国人民的拥戴之下,商汤王荣登天子之位,着手复兴全国各地的经济与文化。将供奉着夏氏先王灵牌的有娀氏故址,分封给夏氏后人,让他们守着祖宗的社祠,四时祭祀,不能马虎。又拨出巨款,安抚了夏氏遗孤等众。
我们再看史文:【汤归至于泰卷陶,仲虺( huǐ)作诰。既绌(chù)夏命,还亳,作《汤诰》】。泰卷陶,是地方名,即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这个绌,是通假字,通黜(chù),废除的意思。商汤王为什么到定陶去呢?定陶这个地方有什么特殊之处?文献报告说,尧、舜二圣的灵位供在定陶一带。商汤王去定陶,是为拜祭尧、舜二帝的。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这是一位具有伟大思想的政治家所深切感受到的!商汤王是圣贤,绝不会以摧毁夏王朝为人生的骄傲,得到天下以后,如履薄冰。天下经过孔甲与夏桀的蹂躏,国家已经千孔百创:民心涣散,经济萎靡。要将5000里大国治理恢复起来,商汤王深感难以负重!对于久远历史上的尧、舜二帝更为追思:古人为什么能作出优异政绩?他们是如何克服眼前困难的?求助于古圣先贤加持护佑,让自己智慧增长,干出一番事业。
此次出行,与商汤王随从的还有贤臣仲虺。仲虺是什么人物呢?他作的诰,是什么内容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一百九十五集,二0二二年七月二十九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