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是波斯匿王给释迦佛建造的弘法道场。祇树,是这块地皮原来是祇陀太子的花园别墅,祇陀太子广罗天下的奇花异草充斥花园,里面的大树参天,都是珍贵的乔木,祇陀园就是个大花园。波斯匿王宴请群臣与外宾经常在这里欣赏踏青,祇陀园在当时很有名。这块地方后来怎么成了释迦佛说法的道场呢?这缘于波斯匿王对佛教的重视,愿意将最好的地方供养给世尊说法度众。
给孤独园的给孤独是什么人呢?即给孤独长者,名字叫作须达多。长者在舍卫国主管慈善事业与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无有曲私,很受国人尊敬。给孤独的给,是照顾、补给,孤独,是贫穷孤寡,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须达多长者经常照顾贫穷孤寡。这园子既然是祇陀太子的,为什么后面加上给孤独园四个字呢?祇园精舍的设计与建筑是给孤独长者出资的。释迦佛进舍卫国弘法之事,是给孤独长者的功德。
当时,世尊在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的国家弘法,统一了外道林立的混乱局面,收伏妖龙、摧毁邪教,降伏裸形外道,摩揭陀国的经济文化一日千里,迅速强大起来,古印度各强国纷纷与摩揭陀国建立外交关系,给孤独长者也随缘给儿子联姻了摩揭陀国的大富长者之女。儿子的婚期快到了,他前去摩揭陀国商谈成婚之事,到了亲家府上,全家人都很忙碌,他问是怎么回事,亲家说,明天,佛陀要来这里说法,家人正在准备素宴招待佛陀与一千二百五十常随弟子。
给孤独长者早就听说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出家成佛了,但佛对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长者并不清楚。可在舍卫国,学术界的混乱让给孤独长者很头疼:没有统一的思想观念,学术界的互相争执很聒噪,又有黄发外道之流玩弄妖术,舍卫国很不太平。波斯匿王百般无计,多次与给孤独长者协商对策,但都不了了之,原因不外乎没有统一大众思想的高明人物。 听到亲家述说佛陀降伏妖龙与裸形外道之事,长者为之一动。
当天晚上的月光很美,长者就信步独行,远远看到大树之下光明闪烁,走近大树,原来是佛陀坐在树下。看到释迦佛神采奕奕,智慧充满,长者欣喜万分。他就与佛陀攀谈起来,谈到舍卫国的头疼事,他问世尊有何妙法?释迦佛明确的指出,要让众人归服,自己的思想道德与智慧德能首先要超出大众,教学的理论方法也要冠超一切,能贴实解决众生的种种苦难,让众生离苦得乐,如此,才能统一混乱的学术界。
给孤独长者请教佛陀,您如何统一了摩揭陀国的学术界?释迦佛告诉他:一不求名,二不求利,不畏艰险,功成不居,众人自然信服。长者思考良久:是的,学术界的纷争确实围绕着名利是非,名利与是非局限了人们的智慧,上下交征利,这个顽疾存在已久,已经威胁到波斯匿王的政权,争名夺利,这正是教育界混乱的原因。给孤独长者向释迦佛透露了他的意思,希望佛陀能够到舍卫大城说法,解决舍卫国目下的危机,佛陀答应了。
回国以后,长者将这件事说给波斯匿王,匿王又喜又忧,喜的是得了释迦佛这样的高才,国家肯定能够治理好,忧的是黄发外道与学术界的排外势利不给佛陀留余地,将释迦佛赶出去。因此,他欲言又止、犹豫不决。给孤独长者看出了波斯匿王的意思,力主请佛陀进京弘法,波斯匿王也答应了。
可进京以后,佛陀与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得道场建在那里呢?为此,给孤独长者踏破铁鞋到处物色地段,最终选择了祇陀太子的花园。这里距京都不远不近,很安静,利于大众前来闻法,也利于佛弟子托钵化缘。他对祇陀太子说明以后,太子想试一试他请佛进京的诚意到底有多少,就说:除非你用金子将园地铺满,我就无偿的将园子供养给佛陀弘法布道。
给孤独长者也就较真了:果然将家里的藏金搬来铺地,这就是布金寺的来历,祇树给孤独园又名布金寺。看到他这样诚心,祇陀太子也没话说了,就将园子供养给佛陀做道场。在建筑过程中,人们将园中的大树与奇花异草刻意保存下来,这些花草树木是祇陀太子的,故而叫作祇树,而讲堂精舍由给孤独长者出资建造,后面就随缘加上给孤独园,这就是祇树给观孤独园的来历。
那么,世尊进了舍卫大城,弘法的工作顺利吗?舍卫大国的疑难杂症有没有经过佛教调理好?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四集,二0二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