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阿难尊者是释迦佛的忠实继承者、一位对后学负责任的大德。从【如是我闻】四个字上,就表现了尊者的高尚道德,尊者复讲佛经的艰苦,绝不比释迦佛当年讲说更容易。我们不妨打开《大藏经》看一看,佛陀五时说,浩如烟海的诸经,由语言转化成文字,那是尊者一字一句复讲出来、写在贝多罗树叶上,裁订整齐,就是最原始的佛经。
如是,是实话实说,释迦佛住世当年如何讲这部经的,我阿难就如何复讲,里面绝对不加杂我的意思。我闻,是我亲耳听到佛如是讲,不是道听途闻的,我阿难复讲佛经,有第一手资料,不会误导后学的,我所复讲的,就是佛亲口说的。事实正是这样,阿难尊者兢兢业业将释迦佛一世所说之法从头到尾复讲了一遍,完成了浩大的佛经结集工程,后学才有了修学的依据。在佛教界,阿难被尊为第二佛,是有道理的,人们对阿难信得过。
阿难是什么身份、结集佛经的工作为什么非他莫属?阿难是佛的堂弟,也是佛的登门弟子兼使者,白饭王的次子、跟随释迦佛出家的七王子之一。阿难尊者的名字译作喜庆,缘于他出生的那天佛陀成道了。他的伯父净饭王听到太子悉达多成佛的消息以后喜不自胜,各国纷纷派使者前来恭贺,净饭王容光焕发。这时候,后宫又传来喜讯:白饭王喜添次子,让净饭王赐名,这真是双喜临门!净饭王思考良久,赐侄子喜庆为名。
从年龄段来看,释迦佛比他的堂弟阿难大三十岁左右,阿难尊者大约十多岁跟佛出家,释迦佛十多年前所讲的诸经,尊者没有听到,他后来如何复讲呢?这个问题不复杂:尊者出家以后听佛讲说方等诸经,很感兴趣,希望佛将前面未听过的诸经对他讲一遍。面对着这样热心好学的弟子,释迦佛就在私下单独给他讲了《阿含》等经。尊者是位奇才,世称多闻第一,对佛所说的诸经一闻千悟,永不忘失,这是他得天独厚的优势。
尊者的记忆力非常殊胜,堪比现代化的录音设备,是佛陀众弟子当中多闻第一。他复讲佛经,尚未入灭的500阿罗汉是监听。这五百人,就是我们熟悉的千二百五十常随众当中的一部分。这些人跟佛一辈子,佛所讲的诸经他们都很熟悉,如果阿难复讲的不妥当,他们是通不过的。而担任佛经结集主编任务的,是苦行第一的迦叶尊者,尊者审核的很细致。重重把关,流传到现在的佛经都是高保真作品,我们要信得过佛经,信为道源功德母。
现代人有严重的信任危机,缘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在淡化,虚假的成分占了大比例,乃至对古人流传下来的圣贤作品也不敢相信,总认为那是传说的事物,与现实不搭界。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圣贤流传下来的作品是真经,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无论什么时候都应验。人们的真情时浓时淡,但圣贤经典是黄金一块,永不掺假。
当我们展开佛经,看到【如是我闻】四个字,就信心百倍,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一时】,是众生法缘成熟之际,佛随缘说法, 佛陀说法恒顺众生。【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佛,译作觉者,佛是觉悟的大德。何为觉悟?了知一切法无所有、必定空、不可得,因而不受名利是非的迷惑,保持高尚的人格,不与社会大众同流合污,这就是觉者。
释迦佛住世当年就是这样的。佛的所有财产就是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着普通人最简单的生活。在舍卫国的这个在,是那里的众生有缘,佛就随缘现身在那一处。舍卫国,即舍卫大城,波斯匿王统辖的国都,今天的伊朗。舍卫大城,是当时古印度各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祗树给孤独园,又译作布金寺,佛在这里讲说了很多宝贵的经典。祗树给孤独园的祗树是什么意思、给孤独园又是什么意思?这里面有个美妙的故事,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迷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三集,二0二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