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殷本纪。
【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
我们再探讨【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这个褒,是对帝太甲高度的赞叹!年轻人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经得起逆境的考验,注定后面有大成就!
从殷商王朝的领导人排列先后来说,汤武王为太祖,后面历经了三位帝王,太甲属第五位国君,怎么说他都不够太宗的资格。准确的说,商太宗应该是他的父亲太丁;商高宗是他的大叔父外丙;商中宗是他的小叔父中壬;太甲应该是睿宗。为什么伊尹住世当年与以后,他被定位为太宗呢?这是综合太甲觉悟回头以后的政绩来评定的。太丁从立储到代王,仅一年时间,他当然干不出什么成绩;外丙在位三年而崩,也没有干出什么成绩;中壬在位四年而崩,时间太短。这三位国君在位之时,带病工作,力不从心,基本上都是伊尹摄政。从名义上去看,商王朝已历四世,其实他们并没有独立工作,唯有太甲在位时间长,真正的起到了帝王的作用。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称太甲为太宗,是正确的。太甲从桐宫回京,重登帝位,一口气干了二十年。这二十年,奠定了商王朝第一波盛世的基础。商王朝六百多年的历史上,先后出现了数次盛世与数次衰落,其情节惊心动魄,坎坎坷坷的运作了三十代君主。
我们现探讨太甲开始的这一波兴衰。
伊尹用隆重的礼仪扶持太甲第二次登基,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商王朝迎来了新的转机:再也不是伊尹一个人苦苦独撑天下的时候了!觉醒以后的太甲锐不可当,雷厉风行;老贤相伊尹意气风发。一老一少,如若暮鼓晨钟,将汤王的治国精神惯彻于天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大成就,完成了汤武王以后的民心工程。
太甲执政以后的第一个五年,国家财政起死回生;第二个五年,百姓富足;第三个五年,政府普及教育,全民扫盲运动成功,人人识字;第四个五年,全国上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旧房改造:由政府出资,将民间的破旧建筑悉数拆除,老城规划重建。这场浩大的住房换代工程,用了五年的时间圆满结束,政府与人民均未负债,国家财政平稳过度,老百姓住上了新房,安居乐业。而为人民办了实事的政府,得到民众的热烈拥戴,人民与国君心心相印,诸侯对朝廷无有二心。
浪子回头金不换,太甲觉悟回头,干出一番事业,这是伊尹的大成就!商王朝如果没有伊尹,即便过了三代短命帝王的关,也过不了太甲的关,早就半途夭亡了。后人对伊尹评价之高,今天看来,确实如是:伊尹一人兴邦,留下千古佳话。经过太甲二十多年的勤政治国,商王朝渐渐步入了鼎盛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民众的素质也同步向上。此时的商王朝,与昔日夏王朝时期的七王治世几乎等齐,商王朝站起来了!我们再看史文:【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时,伊尹卒。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如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二百一四集,二0二二年八月十七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