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记-第268集

慧利 2022年10月13日20:52:15
评论
288

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周本纪》。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多灾多难的后稷,他的出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类农业生产的大改进!在后稷之前,粮食的品种稀少,产量低,加上洪水肆虐,天下可耕种面积连年缩减,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后稷出生以后,解决了这一困惑,因为后稷是农业天才,从小就热衷于农业生产。【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这位后稷少小之时就立有大志:他经常对父亲帝喾说,他要让天下人民都吃饱饭,永远摆脱饥饿的困扰。帝喾问他有什么办法,他说的话让大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他说自己会种庄稼,能让庄稼结好多穗,打很多种子!帝喾仔细观察这个孩子,觉得他所说的不是孩子话,就让当时的司农(农业部长)有意培养他。【其游戏,好种树、麻、菽】。这个菽,即豆类粮食;麻是油料作物。小小后稷与其他孩子确实不同,他不问父母要玩具,只要一些粮食种子,讨来种子以后,他给闲置的土地浇水施肥除草,将种子撒下去,往往有很好的收获。【麻、菽美】,就是他种的粮食都获得丰收,美,即丰收。一个尚在童年的孩子,每年将自己的劳动成果贡献给父母,全家人吃着他种出来的粮食,都夸赞他好样的。
【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这个宜谷,是适应于种植庄稼;这个民皆法则之,是人们都向他学习。后稷长大以后,顺着自己的爱好继续从事农耕行业,积累了丰富的耕种经验。什么样的土质适宜种什么庄稼,他有独到的见解;地旱地涝,或暖或寒,因地制宜。凡是他所种的庄稼,年年大丰收,因此,周围的大众都看他的样子:后稷今年种植什么,人们就跟着种什么,在他的封地,他亲手主持农业生产,每年向天子进贡,他的农产品最丰富也最丰硕。后稷管理下的封地,人民丰衣足食,民风淳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帝尧时期的模范诸侯王。
后稷淡泊名利,在官场之间极少抛头露面,默默无闻。但他的优异成绩还是让帝尧发现了,任用他为司农。后稷乘此机会,将他的先进农耕经验普及到天下各地,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奇迹:【天下得其利,有功】。这个有功,是他名副其实的大成就,解决了全国人民的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人民对于后稷的崇拜经久不息,直到现在。
【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帝尧驾崩以后,帝舜执政时期,因为弃的工作成绩优异,帝舜在任用八贤八楷之时,仍然让他担任司农,将他的封地扩大了到邰(今陕西省乾县一带),给他赠送美称为后稷。后稷的意思,是百谷之父,或者百谷之王,又赐他姓氏为姬。后稷不辱使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端好了全国人民的饭碗,一干就是三朝:尧、舜,还有大禹执政期间,他都有出色的成就。尧舜禹时期的政权安稳,与后稷有密切的关系:百姓吃饱穿暖,安居乐业,社会大环境自然稳定,这一点,尧舜禹心里都有数。后稷的功德积得很深,这大概就是他的后人能够统领江山八百年的原因吧!祖上积德越厚,后人成就越高,这是久经考验的真理。因此,中国老百姓提倡积德行善,给后人积福。这个【皆有令德】的令德,即福德。福要建立在德的基础上才完美,有福无德,这个福会害人。我们看到很多为富不仁者,就是有福无德,最后的下场很不好。有福又有德,他懂得利用自己的财富造福大众,为人民服务,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所以,福与德是孪生兄弟,缺一不可。【后稷卒,子不窋(kū)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这是帝禹驾崩以后,到了帝启末年与太康失国的时候,朝廷的人事关系发生了巨变,后稷一族也受到冲击而丢了封地与官职。具体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二百六十八集,二0二二年十月十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