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177集

慧利 2021年10月13日16:58:00
评论
342

《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
佛在讲完地水火风空五大以后,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感受是实在的,丰富的,充足的!从此以后不自卑不困乏,知道自己的家底——跟如来一样富有!更知道五大因素的巧妙组合,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下着手,组建自己的成佛工程!如何巧妙组合,前面已经说了很多,这里不妨重复再说,加深有缘同修的印象。最贴合我们实际程度的,莫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我们经常说自性,自性里面的原材料,人人平等,人人一样,都具足圆满的五大。今生今世要做的,是将自己的五大转为福德正能量,正确组合五大的艺术,佛给我们说的很明白,听佛的话,照佛说的去组合,就会组成极乐世界的四土庄严。而听妖魔鬼怪的话,跟妖魔鬼怪行事呢,那则组出地狱饿鬼畜牲三恶道。

同样的材料,用对了,功德无量,用错了,罪业深重!这就是佛陀所说的以金做器,器器皆金。我们把这块黄金打造成佛像,还是众生像,相有不同,性无生灭。明白了这个妙理,无论遇到什么境界,都不慌乱,大旗不倒,方向正确,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人生之所以半途而废,都缘于自己行为不端,所谓福祸无门,唯人自蹈。

我们从始到终行为端正,善始善终,生活道路必然一帆风顺。五大之后,佛更深一层讲说,见觉无知,因色空有。没有眼前的色与空,见的功能有什么用呢?见,与色空密不可分。色是一切物质,空是恒常虚无。没有空,就没有色。佛为什么要重复前面的说教呢?因为,佛在前面说见闻觉知,阿难等人似懂非懂,没有完全参透,里面疑惑重重。到佛将五大和盘托出以后,我们对佛陀前面所说的就清晰很多。佛陀重复再说,前呼后应,大家就参得更深。

【见觉无知,因色空有】

这句经文把我们拉回到现实中来。未成佛之前,我们都生活在物质世界,包括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与前两土,也是有相的。凡夫众的娑婆世界,色空是业感所产生的对立境界,缺乏组合艺术。极乐世界的有相。空是艺术,有也是艺术,艺术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极乐世界的一切色相恰到好处,只给人方便,不给人障碍。我们不能脱离现实说修行,山就山,水就是水。立足于色空当中做到断恶修善,此地就是极乐,极乐就是此地。

我们永远不要追求那个什么都没有的境界,如果什么都没有了,你的见闻觉知不就是形同虚设吗!你跟白痴傻子有什么区别?这是很多人修行上的误区。对着境界转境界,将恶境界转为善境界,将凡境界转为圣境界,这才是修行人的真功夫。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这句经文我们并不陌生,佛在前面说过的。

佛说,昼与夜,晴与阴,是大自然寻常的现象。就象我(释迦如来)应化在此地,必须接受这些条件一样,人人都必须面对客观现实。排斥客观现实的话,我就无法度化此地的众生。想我当年生活在兜率天,此地与那里不能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此地众生得度的缘熟了,我就得恒顺众生,不分彼此。度化众生,我就必须如来与众不同之处隐藏起来,表现的跟普通人一样,吃饭穿衣。

【则明暗等,因见分析】这是凡夫众的见闻觉知,要辩别明暗,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佛的意思是,凡夫众的这个见,与虚空法界是一体呢,不是一体呢?这个问题太好回答:四空天人有没有见的功能?地狱众生有没有见的功能?蚊子蚂蚁有没有见的功能?都有!如果我们的见性功能与虚空法界不是同一体的话,为什么无始劫,落在任何一道,见的功能都存在呢?说虚空法界是一个自己,这话夸张吗!不是一体的话,你怎么今生在这里,来生在哪里?各处都能生存呢?

【或同非同?或异非异?】意思是,一切众生根我有区别吗?一切诸佛国土跟我有区别吗?那我们看,六道轮回是我变现出来的,极乐世界也是我变现出来的,同一个我,变现出不同的环境,难道说金佛像不是金子,金牛金马就不是金子了吗!怎么能说不是同一体呢!妄想,分别,执着,把我们的如来藏分割得自己不认识自己,但事物的本来面目并没有丝毫改变。

我们再看经文【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明与暗是对立,色与空是对立】我们的眼睛不可能同时看到明也看到暗,看到色也看到空。佛说,如果见闻觉知与虚空法界浑然一体,明与暗,色与空,等等对立随之消失,一切则回归透明,没有了人我是非,也没有了恩怨情仇,清净寂然。修行就是消弥无穷无尽的对立。当你在没有对立的佛境界,外界的是是非非,功名利禄,对佛来说只是过眼云烟,佛在其中度化众生,清净平等觉悟,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对立是凡夫境界,无对立是佛的境界。有对立就有贪求,无对立永无自我。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一百七十七集,二零二一年十月十一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