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
前面,我们探讨了空不是因土而生,那是不是因凿而生呢?
其实。因土而生与因凿而生是一回事,空都不是因这两个条件而出现的。佛说,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也就是说,空,如果是挖凿出一方土壤,就有一方空的话,前面已经说明白了,空非土出!那就是挖凿土壤的工具生出空了吗?它那能呢!凿从人手。随方运转。挖凿土壤的工具为人所用,人不用它,它动都动不了,那有能耐生空生有呢!
土因地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现代科学所说的能量守恒。从这里挖出的土壤,此地是多出一点空间。可是,谁能将这些土壤从地球上转移出去呢?这里空了那里又实了,土还是原来那样多。从宏观角度来观察,空也没有增多,土也没有减少,如何能归结于空因凿出呢!我们再看经文: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佛总结的好,地水火风空,五大因素,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本来就有的,根本不用外求。由此句经文往下引伸,人众羡慕的金银财宝,功名富贵,是不是自性本有的?
是的。那,人人自性都具有,为什么有的人能获的,有些人却落空呢?芸芸众生,有的财富无数,有的流浪乞讨?猛的一看,完全否定了佛说的自性本具,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以各人的道德修养为助缘,人的道德越高尚。心地越善良,五大组合的越巧妙!越如意。
我们此地的人众,福报仅限于这个小小的地球,福报大到总统就到顶了,想起来没有什么意义。而在日常生活中,没有金银财宝人可以生存,没有土壤,空气与水,你必死无疑!这就是我们的业报!至于有的人功名富贵都获得,有的人一日三餐不继,是不是佛说的有出入?有矛盾?佛的经无懈可击,麻烦在这个要饭的人,他把自己的福报糟蹋尽了,又不肯继续修福,到头来只能过讨饭的生活。人家的功名富贵齐全,那是他忠孝仁义,付出了,自然得来的善报。自性德能就这样灵活,一切法是活的,随着个人的道德高低而上下浮动。空居天人那里没有土壤,人家福大,根本不需要这些粗笨沉浊的设备!关于诸天的条件设施,我们知道的比较少,极乐世界,净土学人很熟悉,《无量寿经》有完整记载。
我们看国界严净第十一品经文,佛说,极乐世界唯以自然七宝组成,黄金为地。从这段经文,我们最低限度知道,极乐世界也没有土壤。难道极乐世界大众的自性当中没有地大吗?有!世界是一合相,一切法从心想生。四大转换不休,人心善心好,地水火风随着人的善心善念,转成自然七宝。我们这里也有自然七宝,但很少,因为此地大众福薄!流俗众,仁者稀。
极乐世界,黄金是铺马路的,琉翡翠珍珠玛瑙,都是建筑材料,那里的大众福报等佛,依报随着正报转。祖师大德经常劝我们但行善事,莫问前程,福是修来的,不是争来的。再聪明的人,不修德养福,你那点小聪明派不上用场!经不起两个灾难损耗,福报就一干二净了。做人要厚道,尖算刻薄,斤斤计较的人,是薄福人,干不成大事也享不起大福。我们回到空大上来。佛说,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虚空本来遍满法界!不会因为这里多了土壤它就减少,也不会因为此地少了土壤它就增多!
佛这样说,跟我们以上探讨的结论一样。本不动摇,就是空大固有的恒常性。空大如是,其他四大亦复如此。都是本不动摇。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如来藏中的四大与空大,我们经常挂在口上:所谓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常寂光净土,干干净净。他那里的地水火风空如何不显形呢?无缘不显!众生缘熟,佛也显相!自性当中的四大与空大永远存在,不会因为众生堕在地狱而减少,也不因为修成佛果而增多,这就是佛说的本无生灭,博地大众皆有佛性,与如来平等无二。
【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
【为非出入】这是佛陀提示我们,不要迷在相上,被假相扰乱理智而随缘做恶。众生其实都是这样,看到人家升官发财,娶妻生子,吉庆临门,就心生嫉妒,当人遇到困难逆境,怨天怨地,从不找寻知己的不足。儒家大德早就告诫学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可惜我们都忽略圣贤的教诲,一意孤行,最后碰的头破血流。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的小聪明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诚心正意,绝不违背伦理道德行事。
空大,我们就探讨到这里,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一百七十六集,二零二一年十月十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