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如理实见分,佛就让众弟子用每个人的行持来鉴定他是凡是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是跟着感觉走,不用理智,这样下去就造成佛魔不分,要吃大亏的。可惜,很多大众迷在相上,认魔为佛,修成了邪师。佛深知大众修行上的困惑,特别问须菩提尊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须菩提是解空第一人,他自然不会以相取人,果断的回答佛说:【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尊者见多识广,亲眼看到不少修行人因为着了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上了魔的当,走火入魔,毁了前程,下了地狱。
尊者说,如来的身相是恒顺众生显的方便相,佛无性也无相。说佛无性,我们看到的释迦佛是位男相,观音菩萨是位女相,这都是恒顺众生。观音菩萨与末法时期的女修行众缘深,化现作女身方便度女众;而释迦牟尼佛示现作男身,在3000年前,修行人主要是男众,示现作男身方便度化。有男女之相而无男女之性别,观音菩萨能干出大丈夫的事业,没有女人身上的任何缺点;释迦佛被世人赞为调御丈夫,佛无杀盗淫妄,没有男人们的任何缺点,不染六尘,无诸错陷,这就是无男女性。
男人的性质是贪色,女人的性质是贪财,财色交易,混浊了伦理道德,污染了社会风气。佛菩萨虽然示现作男女的外相,并无男女之淫事。一切身相对佛菩萨只是度众生的工具,这一切,智慧的须菩提尊者最清楚:尊者跟随释迦佛几十年,对佛钦佩得五体投地。1250常随众对佛不弃不离,就是佛的高尚道德感化了他们,他们在佛身边,道行在不停的向上进展。我们鉴别一个团体是否有凝聚力,首先要看领导的品质如何。领导如果没有德行,下面的人即便有能力也不敢发挥出来,而小人乘机钻营,拍马溜须,最后导致团体走向覆没。
而鉴别一个寺院有无道风,同样要看住持法师道行如何。佛是大众公认的大德,1250常随众亲眼见证过了。谁再会装,他装个短时间可以,一辈子都行为端正,那就不是装出来的了。须菩提回答佛,不可以身相见佛,佛无相,释迦佛肯定他回答的对,随之告诉大众:【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句经文解释起来很长,但总归一句话,一切相都是假的,包括佛相也是假的。如果对佛的外相不执着,将佛相也放下,就成佛了。则见如来,就是诸相破尽成佛了。可是,佛的形象深入人心,普通修行人确实离不开佛相。释迦佛入灭3000年了,我们见了佛像依然顶礼膜拜,对佛的恭敬丝毫不减,这是佛圣道德高尚,圆满智慧感招大众的信任。
正因为佛的高尚行为让一切大众信得过,大众对佛毕恭毕敬,希望佛圣随时出现救苦救难,魔看眼红了,也变作的佛的形象骗人,希望大众尊崇他、供养他,这如何辩正呢?很多初学不知道,就算是老修行人也不一定能过关。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有烦恼习气,魔就有机可乘。《楞严经》上,那些修行功夫很深的人,因为抵抗不了名利的诱惑,一念之差,魔就变作佛的形象来破坏他的道业,最终将他毁灭。
因为他执着见佛、求神通求感应,魔就满足他的的喜好,频繁现相,在外表上与佛一模一样,但说法与佛截然相反,魔鼓励修行人追名逐利、杀盗淫妄,最后毁灭了这个人,让他活受王难,死堕地狱。佛教我们离相,包括佛的形象都要离。
这样说,有的同修更加参不透:我们整天供养着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寺院塑造了那么多佛像,让我们离开佛像以后拜谁去?心里的依靠没有了,如何修行!而且,净土一法的成就,以阿弥陀佛现相接引为标准,离了阿弥陀佛的相、不靠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到哪找极乐世界去? 这是个大话题,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迷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二十七集,二0二四年八月二十三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