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记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灭度众生,自己首先要做个清醒人,知道何为对何为错,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处理任何问题让人心服口服。现实当中,我们往往被众生度走了,而不是度众生,这是为什么?当人的功夫不到位。何为度众生、何为被众生度?度众生是在境界中做得主,有能力转境界,被众生度是在境界中做不了主,跟着他人的烦恼习气往下退。这样一说,有缘同修对号入座,我属于哪一类?我做到了度众生没有。在境界当前控制不住自己的六尘烦恼,如何度众生?自己老实用功,闲话不说,闲事不问,这就是最恰当的度生方法,让有缘人学你这样专精用功,心无旁骛,远离人我是非。 菩萨度化众生什么时间都有缘,看自己能不能抓住这段缘。任何时候只要做的如理如法,都在度众生。佛说,菩萨应灭度一切众生,就是成就自己,自度度他。在寺院道场修行,我是个烧火的,扫地的、理行单的,我就把自己的工作干到人人满意 ,这就是度众生;我是住持法师,勤恳教化广大住众,让大众明理精勤,衣食无忧,安心修行,都是度众生,度的意思是帮助、开解,让对方明白过来,顺利前行,诸恶不做,众善奉行,他的诸苦自然就灭了。佛度众生说的是这个道理。我们行菩萨道也得这样点点滴滴做起。 当我烦恼断尽成佛了,住在常寂光净土,看众生都跟我一样,佛眼里看到的都是佛,佛法是平等法,没有对立与分别。佛说个佛,又说个众生,那是恒顺教化的对象,并没有执着自己是佛,众生是众生。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苍吉菩萨未造字之前,人们不需要文字,那时的人很纯洁,一个动作就能痊释一切,菩萨之所以造字,那是众生的功能退堕了,需要用文字记载。没有众生的需求,菩萨就不多此一举,一切法从心想生。 佛住世当年,没有文字记载的诸经,诸经经佛说出口,由大众传开,人们一闻即悟,悟后起修,佛的教诲已经深入到众生心中去,谁还捧着经本整天啃?不需要。禅天大众不需要饮食,互相交流不用语言,空界大众没有身体,烦恼越轻,需求越少,简单到成佛以后,自在运用自性之七大功能,度化众生需要什么,佛圣真的就能办到。就从佛的千百亿化身来看,应以何身得度则现何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来去自主,这就是自性功能起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绝不是神话故事,是真的。 关于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了灭度众生,将心安住在度化众生离苦得乐上,用这个方法降伏六尘烦恼,这个降伏其心的心,就是烦恼习气。【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这是佛让菩萨离度生相。何为度生相?说到底还是名利心,是帮助了很多众生,做的也很热情,但有成就感,这个成就感就是烦恼,必须取掉,清净心中一法不立,不然的话,度化众生就不是随缘,而是攀缘了,往往适得其反。度众生就是度自己,在种种境缘当中断除自己的毛病习气,千万不要度众度得很累,将自己越度越烦恼。 释迦佛在3000年前降生在古印度,荣华富贵污染不了佛,日中一食的清贫生活打倒不了佛。佛彻底离相了。离相以后的广阔境界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再难度化的众生佛有办法教他回头。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化,但释迦祖师不弃不离,我们看看那些成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大众,那都是释迦佛度成功者。释迦佛本来住世一百年,但佛八十岁那年就走了,留下二十年的福报供后学修道之用,讲经说法的圆满了,佛说走就走,干脆利索,一时也不多留。 作人就要这样彻底,明白自己来到世间的任务是什么,任务完成了就走,无牵无挂。学佛学佛,就要学会离一切相,包括度众生的相。此地的有缘众生都度完了,如果有成就感,总想听人家歌功颂德,就走不利索,结果招人厌烦:不是躺在床上死不了活不起,就是占着位置不做为,成了人人不喜欢的老匹夫,这样就不圆满了。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这里面的意义之深,我们还要好好品味。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八十二集,二0二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