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记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上品经文,佛说他一世没有说法,是不被所说的诸法污染,依然处在清净境界。佛说法不受污染,我们听法以后得到什么?若说得到了什么,那还是没有参透佛说法的意思: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我们的自性德能一切都具备,佛有什么能力,每个众生都有,不比佛少一点,学佛是减负,不是增压,这个道理一定要清楚。何为减负?头脑越来越清纯,念头越来越善良,心地越来越慈悲,嗔怒越来越淡薄,胸怀越来越宽广,等等,压力少,智慧增,就是减负;而增压,是越学越烦恼。 无法可得分的真实意义,就是让学人恢复自性德能,而不是死在经教当中。学佛一辈子,杀盗淫妄的习气未改,五欲六尘依然,纵然一肚子的佛经又有什么用?而这样的修行人太多了,遇到佛法,修学佛法,最后还是六道轮回。无法可得,不是学佛修行没有收获,只要认真依教奉行,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回归自性德能就是大收获。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这个佛得二字,佛有没有得失?佛境界无得也无失,永远是圆满自在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那来的得失!佛无得失,我们有没有得失?一样的,得失只是幻觉而已。在漫漫历史长河当中,我们看看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转换,所谓旧时王榭堂上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侯将相真的比寻常人家幸福吗?当他沦落为贫民百姓的时候,他就体会到知足常乐的深意,对往昔的荣华富贵看淡了,人生站上新的高度,这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什么得失惆怅呢! 目光远大的不会因得而喜,因失而悲,得失浮沉都在考验一个人,于中得到大定,考验成功了,这个人就成了佛圣,佛圣化身千百亿,应以帝释身得度,就在天上领导大众并教化天民;应以贫民乞丐身得度,则马上变现作乞丐穷人,从天王到乞丐,之间的跨度之大,凡夫众根本受不了,佛圣则平平淡淡。执着于得失,那是名利是非心在作怪,没有名利是非,佛圣境界自然无得也无失,须菩提尊者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问佛,还是借佛之口教化大众。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回答的很中肯:我的成佛境界,无有少法可得,当然,也没有少法可失,正因为我没有得失的执着、分别与念头,这才够上佛境界,佛境界当中没有任何对立,得失就是对立。少法,就是微细烦恼,佛境界没有纤毫烦恼。 我们在前面学习过了:五蕴,色受想行识,是没事找事。自性德能根本没有这些拉杂,完美无缺,可众生就要离开美好家园到外面去当流浪儿,开始了迷失自性德能以后的悲惨命运。天上人间,恶道善道,那一个众生不是这样!人生真的有得有失吗?命中注定的福报甩都甩不掉!明白人懂得这个道理,在一连串的境遇当中只让,不争,借境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而糊涂人只争不让,贪嗔痴养成了习惯,烦恼加重,最后将自己争下了三恶道。 当我们念佛念到佛号伏住烦恼,就能体会到法喜充满的轻松愉快,这就是无得无失的解脱境界。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干脆放下得失,不争人我是非,就跟佛一样,遇到什么缘份度化什么众生,他骗我钱,我随缘供养他;他给我造谣生事,我给他念佛回向;他处处跟我过不去,我处处忍让他;他要的名利我不要,他不干的苦活我主动去干,等等,都是培养自己成佛,也是在度众生。只要自己行为端正,我这方面光明磊落,小人总有觉悟的一天,当他回忆起生平当中曾经有一个人做的如理如法,他就会从新调整自己,学习这个好人,他就得度了。而我将一切得失都舍掉了,自己清净心中,无有纤尘,干干净净,那将过着轻松愉快的日子。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九十五集,二0二四年十一月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