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阴骘文》第13集

慧利 2024年12月17日14:48:28
评论
79

《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和睦夫妇,教训子孙。毋慢师长,毋侮圣言。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
讲说了于公与窦禹钧的真实事迹,文昌帝君接着说:【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救蚁的故事,是宋朝有两兄弟宋郊、宋祁有好生之德,爱护物命,感得身体健康,且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埋蛇。是楚国的孙叔敖遇到一条两头蛇,他就将蛇杀死并掩埋了,孙叔敖后来步步高升,官至宰相位。宋郊、宋祁,还有孙叔敖,这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很有建树。
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首先要看他的心地如何,如果心态不正,心地毒辣,这个人即便靠一时的运气混个官职、发个小财,也只能给他人生抹一笔污迹,最后灰溜溜的被赶下台,或者倾家荡产,一贫如洗。我们仔细研究事业发达且经久不衰的人物,人家作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给国家人民做出了伟大贡献,人家的心地都很善良,德配其位。
宋郊、宋祁两兄弟,宋郊是北宋文学家、宋祁史学家。两兄弟同时金榜题名,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美谈,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都以这兄弟两为师范人物。而他们功成名就,与救生分不开。这两兄弟年幼时身体很不好,时常生病,父母为此提心吊胆,害怕他们不能长大成人,就将两兄弟寄养在大德高僧住持的寺院。
高僧看了兄弟两的相貌,确实不长寿,就开导他们积德行善,素食颂经,爱护生灵。两兄弟从小蒙受大德点化,读习诸经,聪明睿智,心地善良。高僧给他们说修持五戒十善,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等道理,兄弟两都听在心里,身体力行。某天下大雨,到处都是积水,两兄弟看到成千上万的蚂蚁落在水中挣扎,就冒雨将蚂蚁救出来。
隔日,师父见了以后,大为吃惊:这两个孩子怎么忽然转为福相了?就问他们昨天干了什么事,两兄弟说了救蚂蚁之事,师父很赞叹他们,对他们的父母说:这两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因为他们心地善良,深参佛家修善之理,惠及虫蚁。后来,他们果然同登状元榜,深受当朝皇帝重用。在位期间,格守职责,善始善终。而孙叔敖杀蛇埋蛇一事,缘于这条蛇是两头蛇。在当时,人们极为忌讳见到两头蛇,相传见了两头蛇很霉气,必死无疑。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在学佛人想来,吉凶祸福都是自己的恶行招感的,与见到什么并无关系。修行人见了两头蛇也罢、乌鸦也罢,我们给它念句阿弥陀佛结法缘也是件欢喜事,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没有什么忌讳的。
但世间不懂前因后果、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就好在这些事情上作文章,这样忌讳,那样忌讳,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见到两头蛇以后,旁边如果有别人,赶快将那个人的名字喊一遍,叫他过来看一眼两头蛇,霉运就转给那个人了。这可能吗?各人因果各人背,怎么到得了别人身上?这种用心就是嫁祸于人,心态已经出问题了,那有免灾之理!
孙叔敖是位善人,年轻时就正直无私。可偏偏有一次,他出门办事,就遇到了两头蛇,这条蛇体形长大,横盘在路中不让他过去。孙叔敖往前看,远处有人走过来,他再往后看,后面也隐隐约约有人走过来。他想,自己倒霉也就算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两头蛇背霉运,造成多个家庭的悲剧,那就太不好了。情急当中,他搬起一块石头将蛇砸死,深深埋进山根才松了一口气:后面与前面的人都顺利走过两头蛇停留的地方,免去了见到两头蛇。
可孙叔敖一腔悲伤,回家以后跪在母亲面前说:儿子以后再也不能给您尽孝了。母亲急忙问他怎么回事,他就将前事说给母亲。白发母亲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赞叹儿子作的好,还保证他将来有一番大事业。孙叔敖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你的心地善良,已经感动了上苍,上苍必定赐福给你、免去你的死罪。你能做到先人后己,为他人着想,日后当了大官,天下苍生都蒙受你的福祉,国家会强大的。
后来,孙叔敖官至楚国丞相,兴修水利,开发矿业,解决了楚国人民的贴身生活问题。因为有了水利工程的方便,楚国的粮食产量连年翻番,人民吃着大米白面,日子很富裕。而楚国的铜矿开发出来,铜产量高居诸国第一,楚国由弱国很快转为强国,这里面有孙叔敖不可磨灭的贡献。
心善,口善,行为端正,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因此,各家圣人长说短说,深说浅说,都教学人端正品质,否则,德不配位,功亏一篑。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第十三集,二0二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