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阴骘文》第14集

慧利 2024年12月17日14:49:16
评论
77

《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和睦夫妇,教训子孙。毋慢师长,毋侮圣言。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

文昌帝君用以上事例给后学说了善有善报的道理,鼓励后学广结善缘,多行善事:【欲广福田,须凭心地。】帝君说得好:要想得到大福,必须端身正意,不起恶心,这句教诲跟佛说的一样。既然如此,我们就能断定,文昌帝君不是古佛再来,也是大菩萨示现,这毋庸置疑。如果境界达不到大圣大贤的位次,他讲不出如此深奥的道理,更不会十七世为官。 欲广福田,是修福得福,如何修呢?不能搞迷信,要依圣教修为。关于福田,佛家大德解释的好:德田、恩田、苦田、趣田是也,四者都是大众种福修德的地方。

何为德田?德者,德高望重之诸圣诸贤。供养佛菩萨,支持拥护圣贤教育,这是种福田,大家都知道,如此修为得福很快;恩田,就是父母师长,父母养育之恩理应报答,瞻养父母,照顾好父母的生活起居,也是种福田; 苦田,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些人缺吃少穿,生活没有保证,经常照顾周济这些人,也是种福田;趣田的趣,是恶道众生,流浪猫流浪狗,还有其他动物,自己有能力尽量照顾着,民间有很多动物报恩的故事,这不是空谈,是真的。万物皆有灵性,都知道谁对它好,都会记着恩人。 海贤老和尚年轻时就有一次奇遇:他某天在回寺院的路上遇到一只公狼,这只狼肥头大耳,贤公根本敌不过它。这狼堵在路口拦住老和尚不让他过去,老和尚熟通因果,不惊不怖,对狼说:真是你口里的食,你就吃了,我不记恨你。可这条狼咬住老和尚的衣服将他往前拖,老和尚就跟着他走,到了狼窝,原来是母狼产崽,遇到难产。 这事情老和尚也束手无策,万般无奈,就合掌静心给狼念佛,过了一会,母狼就顺利产下了狼崽,脱险了。若干天以后,公狼叼着一盘野蜂蜜来答谢老和尚,很有趣。佛家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就是文昌帝君要说的道理。 须凭心地的这个凭,通平,是解除心中的怨恨恼怒烦,心平气和,不骄不躁。

《楞严经》上二十五位大德作报告,其中有一位持地菩萨很善良:修桥补路,帮人扛抬货物,遇到寺院开设大法会,他都平场地、搭棚子,无怨无悔,不要工资。感得千佛斋上古佛为他受记成佛,劝他当平心地,再接再厉。欲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好心造好境界,恶心造恶境界,这是一定的道理。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生活当中,随手都是功德,就看谁会不会作。佛家的严持五戒,落实十善,我们想一想,身口意三业,那项不包括这个内容?不杀生不吃肉,给广大动物行方便;不偷盗,给有缘大众行方便;不邪淫,就引不起社会矛盾。圣贤治世,都以这个标准教化人民,社会治安很好,家家户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都有安全感。妇女儿童走在街上不会遭遇危险;不妄语,则是常开方便之门,谨闭是非之口,说真话办实事,利益一切大众,这不就是行时时之方便吗! 作种种之阴功的这个阴功,就是上面说的阴骘,广行众善出自良心,不求回报,也不向人自夸。越是淡泊名利,福德越是深厚。佛家的离相之说,就是帝君说的作种种阴德。

【利物利人,修善修福。】的这个利物,是德及动植物。佛家的不杀生人人皆知,但比丘大戒,有一戒则是清净比丘,不踏生草,这知道的人并不多。为什么比丘不踏生草?就是利物及人。 好好的青草茂盛可爱,生机勃勃,你无缘无故踩死它,这多伤天理?佛圣的一切教诲、戒律,旨在培养学人的善心善行,心善行善,就走上了修道的正确方向。全世界所有的宗教,无论那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如何,圣贤说法的内容都围绕着诸恶不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让学人回归完美无缺的纯善境界,这是修福修慧。 而圣人问世,绝不是为了贪图世间的供养而来。释迦佛四十九年说法布道,生活就是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其他教的圣人也一样。凡是贪求血食供养的所谓神祗,都是妖魔鬼怪,不是昭彰正直神。修福要擦亮眼睛,不能上妖魔鬼怪的当,更不能听妖言惑众,妖魔鬼怪教给大众的与圣教截然相反,都是杀盗淫妄酒。修善修福,秘诀是亲近善知识,远离邪魔,这样肯定福慧双增。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第十四集,二0二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