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阴骘文》第23集

慧利 2024年12月30日17:02:09
评论
76

《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

【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荐贤,饶人责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造漏泽之仁园,兴启蒙之义塾。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

读书志在圣贤。所谓读书为养浩然正气,处世宜抱云水襟怀;文章千古事,为官一时荣。我们要从圣贤文章吸取精华,完善美德。

【谈道义而化奸顽】,这是将恶人教化为好人。教化人的这个人必须用圣教感化他。文以载道,平常说话办事也不能离道义,不能给他人留下反面印象。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中国人民重视流芳千古,很看重自己的名望,境界现前,渴死不饮盗泉之水,饿死不食嗟来之食,以此立志,宁亡身命,不坏节操。 中国的第一部通史,即太史公司马迁所著之《史记》,太史公实话实说,以史为鉴,让后人学好不学坏。

后学高度评价《史记》的价值说:太史公作史记,乱臣贼子惧也!何为乱臣?将国家人民当作儿戏者是乱臣,乱臣不顾伦理道德,残害忠良,生活奢靡,贪污腐败;贼子,是居心不良,窃国谋位、引发社会动乱者。对于这样的人,《史记》如同明镜高悬,让他们害怕,有所收敛。中国古代的官员都是科举出身,他们所读的教科书是四书、五经当中节选出来的精华篇段,学堂供的孔圣人牌位。经过如此强化训练,官员都有道德底线,这是各个王朝享国时间长短的根基。 各级官员接受过圣贤教育,他的行事则有尺度,这就是圣贤文章起到的社会教育的效果。中国在古代高居世界一等强国,全世界各个国家民族,都派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圣贤教育,大众一致认为,圣贤教育是国富民强的基础工程,不可不学。如果那个时代将儒释道三家的教育忽略了,不用考证,这个朝代是兔子尾巴,长不了。民众要经常教化,所谓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文以载道,用种种方法让人民群众接受了圣贤教育,都是对的。过去的农村,逢年过节,一场土台子戏唱下来,全村人都津津乐道,街头巷尾评论很多天,戏剧的正面人物力量无穷,鼓励了全民向正。这些精神食粮的营养丰富,倍受人民群众欢迎。这样的好作品要多写,勤演出,人们看了效果很好。

【讲经史而晓愚昧】,不学历史,不知未来。我当年在南京大学进修的时候,老师首先指导我学历史,还将大学四年的史学资料找寻齐全,让我一门深入,攻克完历史以后再学其他科目。现在想来,老师教得对,跟古人的教学方法一样。经史子集,经部,这是圣人的真传;史,即历史,真实发生的大事件;子部,是自然科学与各家的论著,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等,子,顾名思义,是经的衍生品,没有原经精纯,但思想内容也不容忽视;集,就是文学创造,虽然不太严肃,带有情爱等,但教化众生活泼轻松,人们喜闻乐见,容易接受。 从经史子集的排列程序看,我们现在一步到位参学儒释道三家的原经,这实在很幸运。原经由有修有证的大德讲说以后,那力量就更强大了。将各家圣人的教诲参透者,他无论生活在社会的那个阶层,都会自觉自愿的遵守伦常道德,不越规矩。本民族的历史要好好学,世界历史也要好好学。真实的成败兴衰事件,看过了,学过了,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遇到同样境界现前,人们就有解决的好办法,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不蹈前人的覆辙。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就不会翻车。 人就是在一次又一次跌倒以后,从新站起来而走向成熟的,总结出跌倒的原因就好。人的聪明与愚昧如何区别?一切向正是真智慧、真聪明;投机钻营,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看起来好像胜人一筹,其实将老本丢完了,这些人的归宿注定在三恶道。不信,我们看看历史上的大奸臣,那一个有好下场?这些人难道脑子不够用吗?如果脑子不够用,他能身居要职吗!可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的下场还不如个普通人,何苦来哉!作人必须一五一十,不偏不倚,稍有偏邪麻烦就来了。多学历史,多读圣贤书,丰富当人的精神世界,不知不觉就成为高尚的人。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第二十三集,二0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