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
【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荐贤,饶人责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造漏泽之仁园,兴启蒙之义塾。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
讲说完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文昌帝君接着说:【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涸辙之鱼,即绝水之鱼,鱼离开水很快就死了;密罗之雀,是陷在坚固网罗当中的鸟类,它们很着急,如若逃不出去就被猎人杀吃了。他人有急不救,遇难不帮,这个人最低限度的同情心都没有,他绝不是个好人,什么缺德事都可能干出来。更有乘人之危劫财劫色的,这样的人后面肯定是灾难连连!他无人性可谈,已经不是人了。一个人,如果将别人逼向绝路,他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了,要处处给别人留余地,只扶人,不推人。看到别人有了急事,自己要伸出援助的双手,急人所急,跟自己有了危难一样去救济帮助他,让他获得逃生的机会。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物一命也一样。动物不会说话,它心里跟人一样,有感情。陷在危难当中的人,如果被谁救了,他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个人,他遇其他人有难,也会火炬相传去帮助别人,这样的美德一传十十传百,影响几代人、一大片,意义很深远。
而落井下石,趁人病要人命者,折福之快,灾祸之迅速,迅雷不及掩耳。我们这里说个故事,一只鸟害了数条人命的事。 有位花花公子喜欢斗鸡走狗、提笼架鸟,他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很乖巧,不少人要高价买这只鸟,他不肯,经常带着这只鸟到郊外去遛放。这位花花公子有癫痫病,不定什么时候就发作。这天,他又去荒僻的地方遛鸟,刚遛完,将鸟装进笼子,病忽然犯了,倒在地上抽搐,很痛苦。恰好,有个皮匠经过这里,皮匠认得这只鸟,知道这只鸟值很多钱,就将笼子一块提走。花花公子停止了抽搐,看到有人提走了他的鸟,很着急,就大骂皮匠,说这只鸟是他的,皮匠财迷心窍,看到花花公子病卧在地,没有力气,不但不救人命,反倒恶从胆边生,用割皮的刀子杀了这个年轻人,将他身上的贵重金玉饰品剥夺为己有,掩埋了尸体,将鸟带到市场换了个新笼子,旧笼子扔在一边,用鸟卖了一大笔钱,回到家里,欢天喜地的跟老婆一起吃酒吃肉,过上了富日子。 案发以后,官府追查下来,首先找到鸟的新主人,严刑逼供,问鸟从那里来,买鸟的说是人家卖给他的,但因为找不到卖家,没有证据,就定案是他杀了花花公子,判了斩刑,这个人就含冤受斩。事情过了不久,花花公子的家人在某户人家发现了他家的鸟笼,又报了官,结果人家说鸟笼是捡来的,但没有证据,后来也死于冤案。过了若干年,花花公子的家人在珠宝店发现了儿子的金玉饰品,官府继续追查,珠宝店的老板也冤死于这场官司。 所谓贼过三年不打自招。皮匠意外的发了财,还有人替他吃官司,他很得意:盖了新房子,经常向人吹嘘玄富,终于有一天,他说漏了嘴,酒后说出他谋财害命的往事,被人告了官,事情才真相大白。由于他的作案动机恶劣、社会影响大,又引起四条人命,官府对他凌迟处死。这就是不接受圣贤教育的结果,引得方方面面不得安宁。如果这个皮匠见义勇为,将花花公子送回家里,家人一定会重金感谢他,他名利双得,那会引起这么多麻烦呢!遵守圣教吉祥如意,而违背圣教,就上面这个例子,足够令人反思了。
【矜孤恤寡,敬老怜贫】,孤,是孤儿,未曾成年就丧失父母双亲,很可怜,全社会都要帮助他;寡,是丧失丈夫,拖着孩子,家中没有顶梁柱,日子艰难,大众当然要照顾这样的家庭。敬老怜贫,老,是高龄老迈者,贫,是穷困之人。这些人都是社会弱势群体,自己有一顿饭的帮助能力,就帮他吃顿饱饭,这也算心意尽到了;看到寡妇背扛着重物,就帮他扛一程;老人起身走路不方便,自己遇到了,帮扶他一把,将他送到目的地,这都是举手之劳。经常这样行善,自己的福报将越积越厚,人缘越来越好,所谓滴水汇成河,粒米凑成箩,天长日久,积少成多,人品提高了,福报也来了,平常当中见伟大。《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第二十四集,二0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