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殷本纪。
【王未克变。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王徂(cú )桐宫居忧,克终允德】。
这个王,是太甲;弗,是不;这个密迩,是亲近;徂,是去往。意思是,老臣们虽然苦口婆心的劝谏,帝太甲依然我行我素,不加改正,习惯成自然,越陷越深!为了纠正他的过错,老臣我万不得已,抽刀断水,中止太甲的过恶!我不能看着他走向错误的深渊,到最后毁了自己也毁了国家与人民!因此,挥泪割爱,为他选择了桐宫,让他守着武王成汤的灵寝深刻反思:武王为什么能成就?夏桀为什么会灭亡!从中吸取教训,觉悟回头!让他在艰苦的环境当中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培养他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美德。《太甲上》,是伊尹说明流放太甲于桐宫的原因。
我们探讨《太甲中》。【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这个三祀,是三年;民非后的这个后,是君主;休,是吉兆。意思是,太甲觉悟回头,老臣我不胜喜悦!于腊月初一率领百官,严装迎接嗣王回归亳都。上书给嗣王说:人民没有君主的领导,所谓鸟无头不飞!天下就是群龙无首,无法正常运作;君主没有人民,则如无水之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治理四方。上天垂顾,先王冥加,使嗣王能成就君德,实在是天下人民的大幸!商王朝即将迎来太平盛世!【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àn )。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这个逭,是逃避;师保,是太傅太保,泛指有德之人。意思是,从桐宫回到亳都的太甲,深深跪拜在神社面前,深刻检讨自己说:由于我的不懂事,给自己招来流放之灾!这一切,我不怪怨任何人!因为我以前放纵欲望而不节制,破坏了先王的礼乐制度,蒙羞于先祖,蹉跎了岁月!
世间的天灾人祸都有原因啊!上天降灾于人间,如果自己光明磊落,正大无私,不在劫数之内,人定胜天,完全可以逃脱天灾!而自己行为不端,恶贯满盈,定业不可转,走到哪里都要受报啊!我太甲以往背师叛道,不听年老有德之人的劝告,差点堕落万丈深渊!目下迷途知返,深感伊相挽救之恩德!今天对着列祖列宗发愿后不再犯! 处事有始有终,为天下苍生请命!【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王懋乃德,视乃厥祖,无时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yì )】。这个斁,是解除。意思是,伊尹也跪拜在神社面前,代表殷商列祖列宗对太甲说:能够一日三省自身,恩及臣民,诚信治国者就是明君!我们的先王成汤,爱民如子,天下人民没有不服从他的!人民提到汤武王,都欢欣鼓舞!连同与商汤王无关的邻邦、还有夏统区的人民,都将汤王当做救星,时刻盼望着汤王来救护他们!额手盼望汤王的到来,说:只要汤武王来到这里,我们就会过上好日子!嗣王!汤王是你学习的好榜样啊!你要象汤王那样完善自己的美德!不能有丝毫懈怠!这就是你对列祖列宗的奉事孝敬;对臣民的恩惠礼遇!国家领导人要高瞻远瞩,目光远大,纳听忠言,如此,你就跟汤王一样,将成为万众瞩目的好帝王!《太甲中》,是帝太甲复位登基之本。
我们再探讨《太甲下》:【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做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二百一二集,二0二二年八月十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