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这位成功的企业家一生都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但帮助穷人却毫不吝啬。他在回忆录上记载了他刚刚进城找工作的神奇经历。自己出身农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庭并不富裕,但他有股积极向上的意志,单独进城去谋生。 可工作非常难找,几经周折,他身上带的一点钱很快就耗完了。他翻遍所有的口袋凑出一美元,这是他唯一的财富。临近午餐,他这天又白跑了,工作还是没着落。可肚子饿的实在难受,就准备用最后一美元买点什么充饥。
走着走着,走到一辆报废的汽车空壳旁边,里面有个人向他伸出手来,这个人对他说,自己已经三天没吃食物了,希望他能帮助自己。他虽然穷途末路,饥肠辘辘,但想到这个人三天未进食物,搞不好要饿死的,就赶紧用这一美元买回食物给他吃了。这个人吃了食物,很高兴,他却愁苦万千,不知道下一顿饭在那里,也不知道工作能否找到。他饿着肚子又进了一家企业,说来也巧,这家的老板对他很客气,热情招待他吃了丰盛的饭菜,还给他安排了工作与住处,他从此以后就在大城市站住了脚,一步一个脚印干成了大企业家。这位富豪是个有信仰的人,他一直将布施那一美元当作人生好运的开始,相信好心必有好报。
这个道理,我们从佛家的六度法门能找到依据:自己饿的发慌,还能将到口的食物让给别人,说明这个人的心好极了,上苍那有不照顾他的道理。财布施得富有,这话一点都不迷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解决他人的燃眉之急,这是修福,也是修慧。相反,偷盗的果报是贫穷,这个道理同样容易参透。
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何为法布施?能解开他人心里的纠结,让人放下怨恨恼怒烦,财色名食睡,心平气和,诸恶不做,众善奉行,乃至成圣成贤,这就是法布施。中国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一秘诀:教学相长。教化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亲身学习了一遍,经常教化他人,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受益最大的是自己,长期接受圣贤法化,复讲圣贤著作,那有不德智双增的!而讲经说法不求回报,那福德智慧就跟佛一样了。
释迦佛,是九法界众生的义务老师,讲经说法从未求回报。既然是布施,就不能当作生意买卖讨价还价,这是我们要警惕的。当年,释迦佛座下有位叫作周利盘陀伽的比丘僧,很愚笨,四句偈颂都背不会,佛陀慧眼看到他的前世是位讲经法师,论说他应该很聪明,为什么今生这样愚笨呢?他将讲经当成生意去经营,人家不给他一定价位的供养,他就吝法,不讲经,这是愚蠢至极的作法。
任何一次讲经都是锻炼自己、广结法缘的好机会,很多人想勤讲多讲,就是法缘不济,他为了一点钱,白白将法缘放弃了。如此,就算自己将来修成佛,度化众生也很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周利盘陀伽一而再再而三,为了钱而推脱法缘,自己的修行功夫退堕不说,也没有人再请他讲经了,他干脆就放浪形骸,跟俗人一样,感得的果报是这辈子脑子不好使唤。人之所以智慧短缺,就是因为心胸不大,看重名利。如果将这个烦恼解除了,脑子转弯就快,反应就灵敏。佛家所说的障碍,就是处处贪图名利,制造对立。
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即大无畏牺牲精神,帮助他人离开恐怖,身心安宁。我们如何修无畏布施?遇到受难的人就要帮助。佛门修行人以不杀生、不吃众生肉为基本功。不吃众生肉就是无畏布施,而不杀生,爱护一切生命,功德更大。长期不杀生不吃肉的人,周围的磁场就好,没有杀气,灵性高的动物都能看出来,更不要说天地神明了。短命与疾病,从生理学上来说是病毒感染、脏腑衰坏,身体抵抗力差等等,佛眼所见,那是欠的命债太多,周围都是凶神恶煞多,报怨的绝不放过他,他就百事不顺,疾病缠身,凶灾不断。如此,无畏布施得身体健康长寿,就顺理成章,不迷信。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二十集,二0二四年八月十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