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60集

慧利 2024年10月4日17:10:52
评论
129

《金刚经》讲记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佛的诸经都是真理,这话不假,但我们要知道自己害的什么病,该服那类药。《金刚经》虽然很好,对不对你的症,每个学人都要认真思考。我本人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其余的都放下了。原因太简单,我脑子笨,消化不了高难度的诸经,只能用一句佛号降魔,将诸魔降伏到对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法深信不疑,跟着我一起往生极乐世界。三藏十二部,留与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于别人行! 事实证明,现代人学习般若诸经,迷惑者多,觉悟者少。在修行上,切忌不能充英雄,那要将自己耽误了。末法大众觉悟低,烦恼重,苦难深,人们都希望过上好日子,经过反复斟酌,只有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对我们的病症,悟到这里,就专精念佛,将《金刚经》也放下。佛不就在本经反复劝我们放下吗!临命终,十念佛号只所以感得阿弥陀佛前来接引出离娑婆、往生极乐,就是念佛人万缘放下了,安住在阿弥陀佛圣号上,阿弥陀佛能帮上忙。这句阿弥陀佛圣号,是打开极乐世界大门的密码。 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临终十念佛号就兑现了这个功夫,念佛就是修大禅定。见到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极乐世界的大海众菩萨,不惊、不怖、不畏,不迷,理智的听佛讲说往极乐世界的妙用,对轮回世间毫无留恋,这样的功夫是头等大禅定:即相而不染相,谁能做到谁就随之成佛。 佛门当中有这样一种误会,认为禅定功夫只有修禅能得到,念佛得不到,这是极大的误解。我们首先要明白禅定是什么意思,禅,是外不着相,定,是内不动心,84000法门修的都是这个功夫,那是禅宗的专利呢?修行的法门不同,那是学人的喜好,有人喜欢念佛,有人喜欢禅坐,有人则喜欢持咒参话头,释迦佛恒顺大众说了诸多法门,但我们只能选择一门深入,长时精进,都能成就。 比如一个大厅,东南西北四面都有门,但进厅的人只能选择其中一门,没有四门都选择的道理,修行跟这一样。不惊、不怖、不畏的大禅定功夫,是远离名利是非、六尘烦恼以后的坦然胸次:对什么都看得惯,什么样的境界都适应,遇到再大的困难都有妙法解决,这样的人是大智慧者,当然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波罗蜜是到彼岸,也就是成佛。第一,是最好。我们能做到在一切境界当前不惊、不怖、不畏,理智对待,就是修成了第一波罗蜜。佛教的名词术语,都是佛圣恒顺众生而说的,真正达到了成佛的高度,就不要这些啰嗦了。释迦佛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就是让我们不受语言文字的污染,做真功夫。一肚子的佛教述语,自己都搞不清楚是什么,就搬出来今天教训这个,明天教训那个,将人得罪完了,效果一点没有,自己没有真功夫,人家不服你。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这跟以上经文的意思一样,整天将六度法门挂在口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行功夫不得力,境界现前做不了主,有什么用?只能白白多一些污染。善知识教化众生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众人信服他。他甚至不用说法,人们看了他的行动就学会了好样子。忍辱波罗蜜就是忍辱功夫修到了位:顺境不起贪,逆境不起嗔,处事圆融,不偏不倚。 我年轻时遇到一位善知识,他不是学佛的,但他说出了与佛一样的话:逆境现前防止刀子、绳子、敌敌畏;顺境当前防止票子、色情与赞美。很多人能从逆境突破出来,但过不顺境的关,最终还是倒下去;也有不少人过不了逆境的关,要么自杀,要么消沉,一蹶不振。这都是人生境遇中的两个极端,一关过不去都不行。圣人能屈能伸,顺逆境界都能通过,有这样的功夫才可度化众生,否则,不但度不了众生,反倒被众生度走,堕落下去,好事办成了坏事。那我们如何修持忍辱波罗蜜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迷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六十集,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