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老师 诸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史记之殷本纪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
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
立其庙为高宗
遂作《高宗肜 日》及《训》』
在殷商六百多年历史的晚期,帝武丁可算是独一无二的明君,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尊他为高宗。
所谓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帝武丁确实很伟大,是后世学习的典范。
我们从武丁一生的经历来看,他确实不是个简单人物,能在梦中与大贤傅悦交流,并认识他是圣人,后来重用他扳倒朝中恶势力,挽回商王朝的命运,这是他的丰功伟绩,陷入美色 而成功突围,这都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量级人物,跌倒以后再也没有爬起来,而帝武丁知错能改,延续了自己辉煌的人生,为国家人民奉献终生,确实难能可贵,他不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在儿孙心中也是伟大人物,受到子女热烈的赞叹。
我们看史文
『帝武丁崩 子帝祖庚立』
帝武丁驾崩之前,将帝位传给太子祖己,祖己是个世外高人,断然拒绝父亲的命令,不当这个是非皇帝,他的兴趣是研究学问,祖己断然拒绝父亲让他继承王位之事。
父亲说:你是个德才兼备的全人,理当继承父亲的帝位报效人民,为什么推辞呢?
祖己说:我不愿意沾惹世间的是非长短,当年提醒父亲除掉邪恶力量,导致很多人流放坐牢,甚至杀头,我已经非常内疚了,当了帝王,倘若我哪天办错了事情,闹出很多人命,那我就更自责了,父王知道 我从小心慈手软,一只虫子都不肯下手伤害,哪能干成帝王的事业呢。
作为国家领导人,不惩办腐败邪恶势力,就不配统领天下,我不是那块料,父亲如果真心重用我,我愿意担任司徒之职,一定会教好全国人民,司徒之职也是重要职务。
帝武丁就将帝位传给二王子祖庚,父子之间的权位交接很顺利,帝祖庚的能力如何呢?
他的能力在兄长祖己之下,但有贤能的兄长为司徒,兄弟二人一个从政 一个从教,治理国家也不输给父亲,帝武丁时期的兴盛,一直延续到帝祖庚驾崩,这一段时期人民的日子过得不错。
『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
立其庙为高宗』
这个『嘉』是褒扬
『祥雉为德』的这个『祥雉』是踩翻祭品的那只野鸡。
那只野鸡出现本来是凶兆,这个野鸡应该是个不祥之物,而祖己将他说成祥雉,吉祥物 ,还在于父子两个及时铲除了顽凶。
祖己经常赞叹父亲知过能改的美德,将祭祀那天的凶兆转为吉祥,与兄弟祖庚祭祀父亲与列祖列宗的大会上,祖己向众诸侯与亲属宣布,将父亲尊为高宗。
我们看在殷商历史上,最早的帝太甲为太宗,帝太戊为中宗,帝武丁为高宗,这是他们驾崩以后,后人对他们的追思与评价。
能得到三宗美誉,说明人家确实干出了成绩,殷商王朝的三宗帝王,不是后来的各个王朝按顺序排下来的宗号,是真干出来的成绩,帝王在世被人赞美,这其中可能有水份。
但他驾崩偃息以后,人走茶凉,后人依然热心的尊赞他,这个人就不一般了。
『遂作《高宗肜 日》及《训》』
《高宗肜日》的作品作者是祖己,这个『肜』是祭祀,这是司徒祖己的传世作品,内容是祭祀祖先在于心诚,而不在祭品丰富。
遇到凶兆是好事 而不是坏事,世间一切凶兆,是当事人虽然有错,还有足够的福报,上苍给他提前预警,当下改过还不算晚,绝不能因为出现凶兆,而惊慌失措 灰心丧气 ,甚至咒天骂地。
『《高宗肜日》及《训》』
告诫后人学习汤王精神,苟日新 日日新,不把今天的错误带到明天,当下发现 当下改过,祖己也是一位大贤,从思想文化角度来看,夏商周三朝,有文章流传下来的人物,都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所谓字如其人 文如其人,思想素质不到位,文章自然写不好。
由此可见 要作文 先作人 ,殷商晚期 自从司徒祖己谢世,帝祖庚驾崩以后,往后的执政者一代不如一代,江河日下 ,最后在帝辛(纣王)手里彻底破产。
『帝祖庚崩,弟祖甲立
是为帝甲 帝甲淫乱 殷复衰』
这位祖甲是何等人?
他执政期间为什么殷道复衰呢?
祖己三兄弟
老大祖己淡泊名利
老二祖庚顺势而为
老三祖甲热衷帝位 心术不正,与两位兄长截然不同。
祖庚执政期间,祖甲还勉强装着好样子,但帝祖庚驾崩 祖己过世以后,他大权在握的时候就变样了。
初始 祖甲也干了一些好事,国家延续了父兄在位时的强盛,到他执政晚年 ,则放浪形骸 迷上了美色。
众所周知 ,男人一旦掉落美色的陷阱,很少有人能突围,帝祖甲正好跌倒在这里,有诸侯给他进献了美女若干人,祖甲见了以后 如获至宝,从此沉溺酒色难以自拔,荒废了朝政 冷落了贤臣,强盛的殷商王朝很快滑落下来,诸侯不朝 国库空虚,国家诸事混乱,帝祖甲因酒色过度,还未来得及交代后事就暴病而亡,在一片混乱之下,他的太子廪辛仓促即位,面对着父亲留下的诸多问题,帝廪这个年轻人辛措手不及。
我们看史文
『帝甲崩 子帝廪辛立 帝廪辛崩
弟庚丁立 是为帝庚丁
帝庚丁崩 子帝武乙立
殷复去亳 徙河北』
『殷复去亳』的这个『去』是离开亳都
『徙河北』的这个『河北』是迁都黄河以北,还在河南省范围,
『非』是以前的河北省邢台,帝祖甲在位之时,已经给后人留下一连串的麻烦,他宠妃的父兄已经把持了朝政
无人敢惹,后人处理起来很棘手,这班宠臣动辄抬出先帝,与帝廪辛分庭抗礼,年轻的帝廪辛不是他们的对手,帝廪辛生性软懦,一辈子屈从强势,几乎是傀儡一个 他没有作为,他执政期间 国力更加衰弱,帝廪辛窝窝囊囊的过了一生,驾崩以后,他的兄弟庚丁即位,帝庚丁忍受不了外姓臣子的飞扬跋扈,很想铲除这股势力,可惜他的儿子武乙太不争气,身边又乏贤臣,他一个人势单力孤,扭不过根深蒂固的对立面。
双方撕破脸皮以后,朝中的暗斗演化为明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更加突出,当时的亳都动乱不息,派系互相斗殴 街打巷闹,无辜百姓经常跟着送命,长期的内部斗争,对国力的削弱自然不用说,亳都的居民忍受不了长期内斗,万不得已,离开辛辛苦苦建造的家园,到别处去谋生,不久亳都就成了空架子。
虽然如此斗争仍不消息,到帝庚丁驾崩以后,太子武乙继位,武乙执政时期,朝廷的矛盾更为尖锐,帝武乙又是不良之辈,实在无法在亳都混下去,只好带着自己的一派力量,离开亳都迁往黄河以北,从定新都。
这一迁徙将本来已经虚弱的殷商王朝
折腾得更加不堪一击,留在亳都的反动势力与定都河北的子姓执政者公开对垒,互不相容 ,天下诸侯纷争 朝觐者寥寥无几。
更让人忍受不了的是,帝武乙性格怪异 荒诞不经,河北新都建成以后,他不思进取 吃喝玩乐 胡作非为,将殷商王朝推向万劫不复。
我们看史文
『帝武乙无道 为偶人
谓之天神 与之博
令人为行 天神不胜 乃僇辱之』
这个帝武乙自小就心态不平衡他两眼仇人,喜怒无常,性格扭曲得让人难以捉摸,不知道他曾经受了什么刺激,平白无故的经常乱射箭,射到动物或者射到人,就开心一会。
后来 他玩腻了射人射物,经常仰天射箭,还对着苍天大骂不休,看他射天的样子。
人们都很奇怪,坦坦荡荡的天空又没惹他,他射天干什么?
他究竟为什么咒天,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贤臣劝谏他说,天恩深重 覆育苍生,射天将招无妄之灾,大王赶快停下来不要射,武乙他不听。
但无论他如何骂天射天,天都不理他 他很不过瘾,就叫人做了一个木人,样子跟民间传说的玉皇大帝很相象
他就给木人取名为天主玉皇,百般戏弄木人,不高兴的时候就鞭打侮辱木人取乐,其手段极为残忍,人们都看不下去。
而且他边打边骂,你贵为天主,落在我手里不也白受罪吗,众人看不下去也不敢规劝他,他就任着性子继续胡闹,太史公用帝武乙无道四个字,就把这个人的本质暴露无遗,武乙是个典型的暴君,加狂妄症患者,他的狂妄其程度达到了登峰造极,世人无论如何狂妄,但很少有人敢咒天骂地。
更何况打骂天主,天下的人没有这个胆量,因为我们很小父母奶奶,这些老一辈的人就告诉说,骂天咒天 这有很重罪业的,天地太伟大太辛苦了。
天覆地载 方有万物生长,没有天地哪有人呢,这样简单的道理,堂堂的国君竟然不知道,他如何领导天下大众呢?
天帝司掌生灵 日理万机,精心筹划 耗尽心血,哪容世人随意毁谤?
这个武乙做的太过分,他既然不懂得敬天畏地,自然不懂得休养生民,国家衰败自然而然,经常折磨割打木偶
木偶无动于衷,他又觉得不过瘾,找一个人代表天帝与他博斗。
斗赢了,百般折磨这个代表天帝的人。
斗输了 ,则把天帝的木像吊起来射击。
经常玩这样的游戏,越玩心越恶。
我们再看史文
『为革囊,盛血
卬而射之,命曰射天』这个『卬』通假字通仰。
武乙为了发泄心中的嗔恨,还想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损招,他给天帝的偶像装上皮囊,里面充满人或动物的鲜血,将偶像装扮得活生生的挂在高空用箭射击,射中了 鲜血迸流,他把这个游戏叫作射天,为此杀了很多人与动物,其血腥残忍,让活着的人战战兢兢,朝堂与后宫处处充满白色恐怖。
武乙动辄杀人,人们咬牙切齿咒他快死,这样的人自然没有好下场,其次帝武乙还嗜好打猎,无论春夏秋冬,杀害动物毫无怜悯之心。
『武乙猎于河渭之间
暴雷,武乙震死』
这个『河渭』是黄河与渭水交界之处
这里水草丰茂,有很多的野生动物,武乙经常来到这里捕猎,杀业造多了
世间无人敢管他,也无人管教得了他
老天爷要出面惩罚他了,帝武乙胆大妄为,天不怕地不怕,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恶贯满盈之时,便是灾殃降临之际。
无人敢惹的武乙在一次打猎途中,遭遇晴天霹雳 五雷轰顶,最终死于非命。
中国老百姓对被雷打死的人很卑视,因为凡是被雷打中的人,都是十恶不赦之徒,自然界发生的雷击事件,为什么不偏不倚打中他,而不打中别人呢?
其中一定有隐情,雷代表上苍公正的处决,被雷打死的帝武乙就没有人同情他,他的死成为普天下大众的反面宣传材料,一直流传到今天,前人告诫后人 都用武乙作比喻。
我们再看史文
『武乙震死 子帝太丁立
帝太丁崩 子帝乙立
帝乙立 殷益衰』
父亲缺德,恶劣的影响拖累了好几代人,太史公在这里毫不客气,没有说武乙驾崩 说震死,武乙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遭雷打死的帝王,因之遗臭万年。
武乙死后他的太子太丁继承了父亲的帝位,帝太丁比之他的父亲还算好些
最低限度他没有射天咒天,只这一点,老百姓都感到非常的欣慰。
但被帝武乙践踏过的殷商新都与子姓政权,已经岌岌可危,才德平平的帝太丁如何能起死回生呢,帝太丁守着风雨飘摇的政权,勉勉强强走完了他的一任。
在任期间他是个无功也无过,模棱两可 含含糊糊的领导人,诸侯看不起他 ,诸事 他也做不了主,国家的衰微可想而知。
帝太丁驾崩以后,他的太子乙继承了帝位,帝乙的才德 跟父亲打个平手,
他在任期间,国家只剩下一点残羹冷炙,日常生活都很困难,好在帝乙具有艰苦朴素的美德,全国人民虽然穷困,但能勉强活下去。
帝乙还给人民减了点税赋,人民对他多少还有点感情,当时国家的经济很窘迫
太史公说『殷益衰』是帝乙时期,比帝太丁执政期间更艰苦,眼看着日薄西山的子姓王朝,无法继续下去了,这日子往后怎么过呢?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