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84集

慧利 2024年11月6日18:56:58
评论
76

金刚经讲记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修行,容不得任何人投机取巧,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老实作功夫,不然的话,境界现前就无法应对,考试通不过,自然被烦恼习气拉下来,这谁能帮上你?须菩提尊者承认燃灯古佛没有给释迦佛什么,成佛是自己诸恶不做,众善奉行修成功的,佛肯定了须菩提回答的正确,【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有法,就是着四相,有是非有名利。如果释迦佛还有这些烦恼,燃灯古佛肯定不会给他受记,正因为释迦佛断尽了所有烦恼,燃灯古佛大公无私,受记他成佛了。 其实,即便没有谁受记,成佛就是成佛,这个事实抹煞不了。燃灯古佛给释迦佛受记,目的是让与释迦佛有缘的后学相信释迦说教,并没有其他原因。有位同修劝我去受八关斋戒、菩萨戒,我对她说,我没有时间,这些戒,自己做到一条算一条,有没有师父受记都一样,佛教重实质而不重形式,我有到处跑路的好几天时间,还不如自己一个人打个佛七呢!他说,有师父给你受戒,你的身份就提高了,人家就高看你一着。我说,没有那个必要,我整天关住门一句佛号念到底,谁高看我、低看我,我都不在乎,我在乎的是自己的毛病习气断了多少,其他都无所谓。 修行功夫如何,正如古大德说的那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号得力了,过去的往事压不垮自己,眼前的境界引不起烦恼,未来一片祥和清净,这与别人看高看低有什么关系?如果还希望别人看高自己,那就是名利心在作怪,要不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待到自己法缘成熟了,教化大众,大众服气就行。至人无已,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如果一味的贪图出名,已经染上了烦恼。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这是释迦佛语重心长的嘱咐:不要处处标榜自己,说我成佛了。如果我当初执着我已成佛,燃灯古佛肯定不承认我成佛、更不会给我受记。为什么?凡是执着自己修的很好,谁都不如我,这是掉进了另一个烦恼境界,自己浑然不觉,别人看得清清楚楚,远离他。平心而论,他持戒精严,用功精进,但这一切并没有降伏他的傲慢习气,他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将持戒精严、用功精进当作资本到处炫耀,惹的人人不高兴,这就前功尽弃了。 成佛以后的境界,释迦佛谦虚温和到跟虚空法界融为一体,视一切众生如同自己,不轻蔑三恶道众生,与十法界大众和光同尘,何曾执着自己是佛、他人是众生?没有了任何对立,心无边际,行无边际,这是多么高深的境界!虽然释迦祖师没有显佛相。但燃灯古佛与一切诸佛都承认他成佛了,待到释迦佛法缘成熟,燃灯古佛第一个站出来给他做作证。自己修行功夫到位了,不用打广告宣传,大众冷眼旁观,心里有数的。 【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这是燃灯古佛的大智慧,慧眼所见释迦佛在娑婆世界的法缘成熟了,赶紧促成他讲经说法。给他受记,那不是无缘无故的。释迦佛本来在弥勒尊佛后面示现成佛,但他老人家经过歌利王的考试,过关了,烦恼断尽,先一步来救度我们,大众才有幸遇到佛法。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我们在很多经典上一会看到佛,一会看到如来,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释迦祖师在这里解释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诸法如义,就是事事做的合情合理合法,滴水不漏,没有一点缺陷。我们确实看到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处事八面玲珑,跟人人都能和睦相处,自己暗地吃亏,但从不表露出来。一生忍辱负重,人家对他再不好,他都无怨无悔。这种人绝对不是普通人,从外表看,他与普通大众没有什么两样,但他做到了诸法如义,用佛经衡量他,人家不简单。 圣人绝少以佛身示现度化众生,那是大众的善根、福德、因缘太浅薄,圣人即便示作佛身也没用。大多数情况,还是以普通身份度化大众,有心人看到这个人身上没有纤毫缺点,就认出他是佛。我们掌握了这一秘诀,时时学习人家的好样子,就是现当下跟佛学习。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金刚经》讲记第八十四集,二0二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