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
【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雠,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是爱护一切物命。动物跟人一样,父母妻子骨肉分离,都痛彻心扉,将心比心,就不要贪图蝇头小利伤害禽兽。登山设网,捕获大量的禽类,这些禽类被人们活活杀死,世界上就多了一重冤气。人世间的悲剧绝不是无缘无故的,所谓有因必有果,网捕禽类、让鸟类骨肉分离的悲剧伤害到底有多深?我们在战乱年代都看到了:好好的一家人,忽然之间遇到兵灾,死的死,伤的伤,亲人们眼睁睁的看到家庭成员被抢、被杀、被污辱而无可奈何,只能象动物那样无助的悲啼,原因是什么?圣人说得清楚:不伤害人与其他动物,没有恶因就不遭恶果。敬人者,人恒敬之,利人者,人恒利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而双手沾满他人的鲜血,注定了生生世世要还命债,自己造作的,给谁推去?而长年累月大量杀害动物,这个人肯定不长寿,后世的报应是不停的生在战争年代遭受流离之苦,死于战乱。圣人的说教是防微杜渐,将苦难消灭在因上,不做就不受。打猎捕鸟,这个行业太残忍,不但发不了财还将招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得不偿失。你所捕杀的鸟兽,可能它腹中还怀有胎崽,也可能它出来觅食,一窝幼崽等着它回去,你杀它一个就是杀一窝!没有生存能力的幼崽被活活冻死饿死,或者失去母亲的保护被其他动物吞噬,那是多么悲惨的事!禽兽是大自然的主人,平衡着地球的生态,人为的过度捕杀,各种病毒就泛滥成灾,这是一定的。飞禽走兽如是,水族亦复如是。 临水而毒鱼虾,这是竭泽而渔、一网打尽。何为毒鱼虾?用药麻醉水族,让它失去知觉漂出水面捞走去杀吃,大的小的统统消灭,与水族结下不解之仇,生生世世报怨不休。
佛典故事,就有水族复仇的记载:琉璃王灭释迦族之事就是例子。不通因果、不明真相的人所见的是两国交兵,迦毗罗卫国被琉璃王所灭,琉璃王的势力强大。而释迦佛慧眼独具,看明真相: 在若干劫前,琉璃王亲属是一群水族鱼类,生活在大水潭,释迦族是本地土著,水潭的主人。某年大旱,颗粒无收,释迦族人饿的受不了,就放干潭水,捕获所有的水族,包括小鱼小虾都不放过。当时的鱼王就是琉璃王,鱼王非常仇恨释迦族:你将我赶尽杀绝,我有朝一日也将你赶尽杀绝!时光流迁,过了不知道多少时劫,水族修成了人身,鱼王投生在波斯匿王的皇宫,贵为太子,这就是琉璃王。 琉璃王生来一肚子怨恨,见了释迦族人就莫名其妙的生气。可偏偏坏事一个接一个:他的母后就是释迦族的假公主、迦毗罗卫国国君摩诃男与庶妻所出的女儿。这位庶妻出身奴隶,地位非常卑下,人人看不起。当初,波斯匿王丧失正宫王后,向释迦族求婚,指名道姓要的是正出公主,可释迦族没人愿意与他联姻,但又惹不起波斯匿王,就以假充真,将庶出女子嫁给了波斯匿王,生下琉璃太子。 照例说,外孙到外祖父家去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琉璃王到了迦毗罗卫国以后,等级观念及为强烈的释迦族,人人瞧不起他,因为他的外祖母是奴隶,他是奴隶所出,这些王室成员对他冷嘲热讽,极尽侮辱,激起了琉璃王的杀气。
琉璃王知道真相以后,就铁了心吞灭迦毗罗卫国。父亲波斯匿王在世,他不敢轻举妄动,父亲过世以后,他掌握了国家政权,养精蓄锐,最后向迦毗罗卫国宣战。 对于这件事,释迦佛早就劝族人不要跟他硬拼,要么逃跑,要么讲和。但释迦祖人根本没有将琉璃王放在眼里,口口声声嘲弄他是奴隶儿子,惹得琉璃王火冒三丈。他攻破拘尸那拉城以后玉石俱焚,大肆屠城,将捕获的释迦族人杀的杀,辱的辱,一个不留,当时的拘尸那拉城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但琉璃王没有杀释迦佛与跟随释迦佛出家的七王子与其他人。因为这些人同情琉璃王,从不讽刺嘲弄他,经常劝琉璃王息怒,不要与其他人一般见识。释迦佛还解释说,琉璃王不杀他的原因之一,是他不欠琉璃王的命债:当年,释迦族人杀吃潭鱼,佛没有吃,只是敲了鱼王的头三下。琉璃王屠城期间,释迦佛头疼了三天。看看这段仇恨结的深不深!所谓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这与时间没有关系,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弥。
《文昌帝君阴骘文》讲记第三十三集,二0二五年元月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