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第1集

慧利 2025年2月24日19:13:19
评论
70

《妙法莲华经》讲记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前言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是释迦佛五时说法,最后的一部经,也是画龙点睛之笔:八岁龙女舍掉龙珠当下成佛了,因为她听从释迦佛的教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修持,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释迦佛说法的成就:弟子如法修行,最终成就了。而古佛多宝如来从塔中复活过来,亲自证明了释迦佛一生所说之法都是对的、鼓励后学信解行证,全盘接受释迦佛的教诲,依教奉行,必然成就佛果。
释迦佛五时说法,第一时即《华严》时,是释迦祖师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佛以后,定中给华藏世界的阿罗汉、菩萨说的。后经大龙菩萨收藏进龙宫,又由龙树菩萨传到人间,我们才接触到举世瞩目的《华严经》。《华严》是经中之王,其内容之广博,包含了释迦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内容,一步到位,教学人立足现实,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德智双修,提高工作能力,作各行各业的榜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境修心,完善人格,最后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为圆满,成就五十三位法身大士当生回归佛果位。因为有了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的妙法,凡夫众与法身大士学习《华严》以后,咸得其益,都以临终十念佛号为指南,借极乐净土断尽最后的烦恼,这是佛说《华严》的意义,华严二字的意思是美妙庄严。
说完《华严》以后,三七二十一日过去了,但人间大众并不知道这位安坐在大树下的修行人已经成就佛果,只看到他静坐在菩提树下,如如不动,没有人请他出定说法。这时的释迦佛,只有深定下去,示现入灭了。五不还天的菩萨众看到这一切,随之示现作人众请佛出定说法,释迦祖师就结束了三七定期,起座走向鹿野苑度化乔陈如等五位修行人,开始了第二时说法,用十二年时间说阿含,阿含二字的意思是至高无上。
事实证明,释迦佛说阿含度五比丘等弟子的效果卓著:闻法者超凡脱俗,鹿野苑五比丘经释迦佛初转法轮说四圣谛以后,证得了阿罗汉果,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释迦佛问世之前,古印度外道林立,虽然大家修得很辛苦,却没有出离轮回者。仅修到四禅八定,不离三界范围。没有人突破四空界,大众的知识面都很局限。因此,我们在诸经上看到,诸外道都很烦躁,迫切需要有人指点迷津,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释迦佛在阿含时所说的诸经,围绕着四圣谛展开,说因说果,阐述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依佛圣的教诲修学,必定成佛的妙理,教大众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达到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的目的。四圣谛者,即苦、集、灭、道。苦,是众生正在受苦,三界通苦,迷惑颠倒的众生却不知道为何受苦,苦因不断,苦果无尽;集,是释迦佛说出了众生受苦的原因,苦,是杀盗淫妄诸恶行所感招,想不受苦,先断苦因。
听了佛说集谛,大众开始反省观照,由目下追索到以前,从苦果追索到苦因,实践证明了佛说的有道理,万事有因必有果,从此断恶向善,不二过,停止杀盗淫妄,突破六道轮回。灭,是灭苦,灭苦的办法就是断恶。道,是证果成圣。
从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意义来看,佛在阿含时的说教确实至高无上,这是学人超脱轮回苦难的必修之道。乔陈如等人依教奉行,勇出轮回,突破三界,超凡入圣,空前绝后,诸外道无不叹服,纷纷归依佛门,都修出了成就。释迦佛的常随弟子、1250常随众,三迦叶兄弟、舍利弗、目建连等等,都是成功的典范。佛在阿含时说法的成就,为广大学人指明了成圣成贤的正确方向,阿含的意思是至高无上,就名副其实了。十二年说阿含,佛同样劝不同根性的学人临终十念佛号求生极乐世界,指极乐净土为归宿地。
有了十二年听经闻法、修行用功的基础,佛第三时说法,八年说方等。方等诸经的力度,比之阿含就深远多了,这是学人的需要,学无止境,未达到佛果位,大众的思想境界需要提高,佛就恒顺大众往深说。方等二字,方,是方正;等,是平等。方正,是一切向正,无规矩不成方圆;平等,是佛圣说法的核心,佛氏门中,诸法平等。
诸法平等了,就没有了人事的对立, 方位的对立,就打开了时空间的隔碍,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佛家的平等法,化解了众生的恩怨情仇,深层次说服大众放下恩仇情仇,用平等心看待一切事物,包容理解一切大众,将阿含时的说教提升了一大步,加深了学人断恶修善的决心。佛在方等时的典籍很丰富,我们熟悉的《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等,都属方等时说教,佛同样劝大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接下来,佛又开始第四时说教,二十二年说般若,般若诸经意义是什么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集,二0二五年元月十五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