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讲记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法华经》卷一 序品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冕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侯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我们现在探讨经题:《妙法莲华经》的妙法,就是净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之法,这个方法冠为84000法门之首,是诸佛说法的核心。而莲华,是佛门的标记,表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莲邦、往生者都是莲华化身。如此,《妙法莲华经》的意思,探讨经题就品味到了,这是释迦佛说法的方便,一语道破,经题就概括了经义。
然后,我们再探讨译经大德鸠摩罗什大师。鸠摩罗什,译为童寿。(343-413),大德住世七十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大师出生于龟兹国(汉代西域国之一。在今新疆省库车、沙雅二县之间)世代修佛的家族,得天独厚,从小就接触到佛法熏陶,大师的修行程度很深、译经的功底很厚。 大师的母亲是龟兹国的公主,一位很有修养的女子。世间的公子王孙俗不可耐,入不了她的眼。遇到罗什大师的父亲鸠摩罗炎以后,她看中了这个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的出家人。
为了度化公主,鸠摩罗炎不拘一格,就恒顺她还俗结婚,给她讲说佛教大意,度化她淡泊欲望,清心修持。不久以后,鸠摩罗什大师就问世了。在大师的记忆当中,父亲整天打坐颂经,母亲则经常领着他常住在光禄寺,他所接触的都是修行人,从小就打下了出家的基础。 住在寺院的日子,他遇到了当时全国一流的译经大师与很有修为的高僧,就跟着这些人学习译经。人们看到他极具天赋,就用心培养引导他。大师在修行途中未走弯路,童年时期就断了尘缘,心地单纯清净,一心一意专注修行。到他成年以后,功德卓著,所译的典籍丰富多彩,深受学人欢迎,这部《法华经》就出自大师之手。能够在童年时期出家修行,这是人生最大的幸事。遇到明师指点,往往在30岁上下就有大成就,罗什大师是幸运者。 我们接着探讨《法华经》卷一 序品。这品经文包括了时成就、处成就、说法者成就、闻法者成就。 出席《法华》一会的大德高僧不少,这些人都是我们熟悉的大德人物、释迦佛的1250常随上座弟子。
【如是我闻】,这个如是,是实话实说;我闻的我,是佛的侍者阿难尊者,我们现在看到的三藏十二部,都是由阿难尊者复讲出来的。如是我闻,是阿难尊者复讲佛经的规矩,告诉后学,经,是佛亲口说的,我听到佛怎么说,就如实转述给大众,不增不减,不加杂我的意思。 事实正是这样:佛入灭以后,以大迦叶尊者为首结集佛一世所说之法,文字作品出现了。经书的成就,是阿难尊者负责讲述,大迦叶作总编,经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结集佛经的工程非常浩大,但因为有大迦叶这样的古佛住持领导,三藏十二部结集得滴水不漏,全盘记录了释迦祖师的完整说教,阿难尊者出力不少。 尊者是佛弟子当中多闻第一。这个多闻,是尊者的记忆很好,比之现代化的录音机还要精准,释迦祖师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尊者都记得清清楚楚,升座复讲佛经对答如流,滔滔不绝,没有说错的地方,所谓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
我们何以知道尊者没有说错呢?结集佛经之时,佛的1250常随弟子当中,还有500阿罗汉未入灭。这五百人就是活档案、释迦佛说法的亲闻者。世间大众需要了解佛法,都向他们请教,他们都是佛陀说法的见证人,也是阿难尊者复讲佛经的监督者。当年,尊者复讲佛经的难度,并不比释迦佛住世说法容易:严肃的佛法不允许说错一个字,一个地方说不对,500阿罗汉就通不过,这是对后学负责任。因此,我们看到如是我闻四个字,分量之重,饱含着古大德的心血与汗水,就要提高警惕,精进用功。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这句经文给我们道出佛说《法华经》时成就、处成就、说法者成就、闻法者成就。佛说法,不是佛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更不是佛想说那部经就说那部经,一切恒顺众生。这个一时的含意,就是大众闻听《法华经》的机缘成熟了,佛随缘说给大众听。 佛住王舍城,这个佛,是释迦祖师,佛,译作觉者。关于释迦佛的故事大众都听的很多,我们就不详说了。释迦佛出生在在3000年前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大约是中国周王朝时期的周穆王时代,有大德还考证了释迦佛出生在虎年,佛属老虎的。佛祖是国君净饭王的正宫太子,父王赐名悉达多,王位继承人,身份非常高贵。 常言道:富贵出家难。身为王位继承人的青年王子为什么不安享尊荣,出家修道呢?因为他四门见苦,敏锐的发现了人生多苦,绝不是王权能够解决的。悉达多太子出家,是本着解决一切大众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的烦恼而放下了世缘,苦行学道。他的出家,到后来成佛,给虚空法界大众带来了福音。
具体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法华经》讲记第四集,
二0二五年元月十九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