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3集

慧利 2021年4月22日10:00:16
评论
672

下方备用视频

主讲:印正居士

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

现在我们一起来受持三归 

五戒居士存愿 ,我弟子印正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无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请掀开经本

我们继续探讨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室罗筏城

祇桓精舍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佛子住持 善超诸有 能于国土 成就威仪 

从佛转轮 妙堪遗嘱 严净毗尼 弘范三界

应身无量 度脱众生 拔济未来 越诸尘累

其名曰 大智舍利弗

摩诃目犍连 摩诃拘絺罗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须菩提 优婆尼沙陀等 而为上首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 并其初心

同来佛所  属诸比丘 休夏自恣

十方菩萨 咨决心疑 钦奉慈严 将求密义

即时如来 敷座宴安  为诸会中 宣示深奥

法筵清众 得未曾有 迦陵仙音 遍十方界

恒沙菩萨  来聚道场 文殊师利 而为上首】

我们看佛说楞严经,这是大众闻听楞严经的机缘成熟了。

从哪里看出大众闻听楞严经的机缘的成熟了呢?

阿难尊者与摩登伽觉悟回头就是证据,佛说楞严经的时候。

当时佛门存在的类似问题,绝不是阿难尊者一个,人数可能还不少。

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人两个人在一个团体当中,他犯作某种错误,这个不难解决。

而有相当一部分多的人,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有犯作这个错误的动机,这个团体就面临着解体的风险。

佛说楞严经的时候,阿难尊者与摩登伽只是个代表人物而已。

佛陀建立了僧团以后,到了说楞严经的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有多少岁数了?

佛陀有六十多了。

从哪里知道的?

从波斯匿王口里知道的,

波斯匿王还有频婆娑罗王,这都与佛陀同年同月同日生。

佛陀三十岁成道,

这三十年呢,僧团已经壮大起来,随着佛教队伍的壮大,佛弟子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所谓法久生弊,这是难以避免的。

人数太多了,人多心多,这大家的心态修行程度不同,种种烦恼就慢慢的表现出来,佛陀住世的当年,僧团尚且有如此多的弊病,

佛入灭以后,我们不精进努力,严持戒律,烦恼习气如何能断?

看到楞严会上这个玄机,我们都要警惕起来,不生退堕。

现在人修行起来的困难,外界的诱惑,比之佛陀住世当年,那要复杂得多,解救的办法就是把时间与精力,放在精进用功上,不该我们去的场合就不要去,不该我们交结的人,就不要交结,免得给自己遭来意外的麻烦。

我们再看 【佛在】二字

这里的佛是释迦牟尼祖师,一尊完全断掉了烦恼习气的大德,觉悟的大圣人。

【在】是佛暂住在舍卫国,佛陀在哪里地方讲经说法,是哪个地方大众的缘熟了。

大众的缘不熟,佛陀不会住在那里。

佛陀呢这时候是在舍卫国,舍卫国这个地方,有利于大众听经闻法学习,条件要比其他地方优越得多。

所以佛就住在这里,随众生的缘分,哪里有缘 佛就往哪里走,跟世间人完全不一样。

世间人攀高向上,遇到自己喜欢的,荣华富贵之地,他就再也不想离开,佛则不一样 ,当留则留 当走就走 无牵无挂。

【室罗筏城】这是哪里呢?

就是舍卫大城,当时全印度经济文化的中心,非常的繁荣,来往的人口多,各国的留学生都在这里,来听佛圣讲经 来学习。

【祇桓精舍】就是祇树给孤独园

大家很熟悉的名字

【精舍】精 是精进 

【舍】是修行人精进用功的道场

祇桓精舍我们就知道,他是佛陀与一千二百五十大众修行的道场。

我们看到很多经,佛都在祇树给孤独园说成的。

【与大比丘众】

这是佛陀的 常随众,都是大修行人。

比丘的意思 是乞士,

他乞什么呢?

乞法养心 乞食养身,是这个意思。

【千二百五十人俱】

这是跟随佛陀的常随众的数目,千二百五十人,其中耶舍尊者的师资五十人,舍利弗大目犍连师资共有二百人,还有迦叶三兄弟师资有一千人,大家共同遵守佛陀的教化,做佛的弟子。

其实佛的常随众弟子不止这些,其中我们看释迦族七王子随佛出家,

阿难  罗睺罗 还有难陀等众,没有算在其中。

佛陀成道以后,鹿野苑的五比丘也没有算在里面,

千二百五十人,这是个大略数字,我们不必要在这个,千二百五十的数字上扣来扣去。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这是对千二百五十大比丘众的修学程度做了说明

这些人都是无漏大阿罗汉

修学程度非常之高

都是四果大罗汉

【无漏】意思就是修行上只进不退,如同一个完整的水缸,他滴水不漏 ,水倒进去 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这个漏字是烦恼的代名词,

无漏大阿罗汉说明他们在六道的烦恼断尽了,不会再退到六道轮回中来,入圣流了。

能保持自己的修行功夫往上进,距离不退位菩萨已经不远了,这些无漏大阿罗汉,就有这样的功夫。

阿罗汉 中文的意思是应供,杀贼 无生,

应供 是他接受得起大众的供养,不欠十方的債务。

大众供养阿罗汉,阿罗汉回馈信众,给他们做福田,福田种在阿罗汉这里,得福非常之快,那是不折不扣的,给自己修到了福报。

杀贼 是消灭五欲烦恼,财色名食睡,五欲烦恼都是贼害,把我们智慧德能都偷走了。

所以说他是贼,必须要将这些贼除掉。

【无生】是没有了生死轮回

永远保持圣人的智慧与德能,不会退转。

佛子住持,这些人是佛陀座下很有成就的人物,到处住持讲经 宣扬佛法,是佛陀的得力助教。

当时这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经常应信众之请,去传播佛法,他们所复讲佛的经,信众都相信他们,有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代佛弘法,佛法宣传的力度,就非常的强大。

佛法之所以在,整个印度国迅速的传开,与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分布在各地去弘法,有很密切的关系,

佛陀讲经说法以后,大家分头去传播,在当时的印度从城市到农村,大家都能接触到佛法。

【善超诸有】这个善

是修行人的善行超过世间有漏的杂善,阿罗汉行善不着相,圣人只说付出 不问收获,这就是他的纯善。

世间人则不一样 讨价还价,做点善事都希望人来报答他,纵是修了福,也是人天有漏福报,带着种种的烦恼 不干不净,享福的同时。

也会造作大量的恶业,在六道轮回当中,一善十恶 功不抵过,最后还要下三途,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看【诸有】是什么人

【诸有】就是三途六道一切烦恼众生

这个有 是贪着,烦恼的代名词,意思是有烦恼。

【能于国土 成就威仪 】

这句经文很重要,跟随佛陀的大阿罗汉,在一切诸佛国土,代佛说法 就是成就威仪。

他们教化大众的成绩,不输给佛陀,为什么呢?

他们都是古佛再来,虽然示做阿罗汉,示做声闻缘觉小乘学人,那只是对外界看的。

在复讲佛经的时候,他们有尺度 会观机,讲经说法的效果,大众闻听以后,跟听佛讲经一个效果。

【成就】是教化大众成就佛果

威仪】是以身作则

言谈身教浑然一体,做师做范。

【从佛转轮 妙堪遗嘱】

这是说,跟随佛陀的大阿罗汉,他们讲经说法,师承是释迦牟尼祖师。

佛怎么说 他们就怎么复讲,不违背祖师的教导,

听到这里,我们一定要明白。

佛门没有发明创造,包括释迦牟尼佛讲给我们的这一切法,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佛很谦虚的对我们说,他没有说一个字。

佛明明说了四十九年经,怎么说没有说一个字呢?

没有说一个字的意思,就是没有他自己的发明创造,都是师承古佛的说教,复讲古佛的说教。

释迦牟尼佛师承哪尊佛呢?

他师承燃灯古佛,燃灯古佛给释迦牟尼佛

受记成佛的。

所以他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后佛他必定师承前佛。

自己说自己证果了,那个没有用要有人站出来给他做证明。

给释迦牟尼佛当年受记做证明,证明释迦牟尼佛将在什么时间成佛,这是燃灯古佛。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六项功夫 通通过关,

通通过关,燃灯古佛才授记给释迦牟尼佛,说他成佛了,说他考试及格了。

成佛以后,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了大实话,

他所说的都是古佛所说的,他不过转述而已。

印度的圣人这样说,我们不是印度人,没有亲自见过,还有些半信半疑 不知所措。

那我们看看,东方的圣人如何说。

就说孔子吧 ,

孔圣人的话,正所谓一句顶一万句,句句都是真理 ,恒古不朽。

但孔圣人也说了老实话,说的跟释迦牟尼佛异曲同工,他说信而好古 述而不作。

意思就是他所说的,也是重复古圣先贤的遗教

绝不是他的发明与创作,更不是他的创作。

关于创作二个字,大家都很耳熟。

现代人崇尚发明创造,文学创作 等等。

其实这都是古人所禁忌的,那创作与承传圣教,区别在什么地方?

效果是什么?

就我们佛门来说,我们千万不能创作发明,世间法的文学作品,他编个故事,让大家消遣一会,他说是他的创作,就算是他的创作吧,这不严肃。

编故事让大家笑一笑,不登大雅之堂,经典千万不能这样随意的乱说,祖师大德怎么说的,我们就怎么继承他,

老老实实听佛的话,无论时间过了多少年,都不能改经中的一个字,

用佛圣的话,给自己做向前走的目标方向,走着走着 ,我们就靠近了圣贤。

在佛门发明创造,这是欺佛蔑祖,谁要是自己发明创造,用新的修行方法教化大众,这个人肯定是个冒牌货 。

对于这种喜欢发明创造的人,我们不要给他往来,免得上他的当。

佛门当中 佛佛道同,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就是燃灯古佛所说的。

燃灯古佛所说的,就是他上面的一尊佛所说的,师承一致。

从始到终是一条主线,没有偏斜的地方,里面绝对没有谁先谁后,谁强谁弱。

因为佛佛所说的都是诸法实相,

当然 释迦牟尼佛他也不是盲从燃灯古佛的,

他为什么不是盲从燃灯古佛,当他证到圆满佛果以后,他亲自看到,前面诸佛教化众生的方法理论,都是完美无缺的,都是最顶峰的。

他也不能超越这个范围,完美无缺到这里 ,就是尽头。

诸佛不是傻子,教化众生 将好的舍掉,给大众讲差的  。

诸佛所讲的,都是千锤百炼,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度化众生效率最高,度机最广的,绝不是一日之功,是用无数的教学经验,他总结出来的。

而在佛门当中,持念佛号求生极乐世界,每尊佛都是这样做总结,十念佛号导归极乐世界,这是佛法最精妙的地方。

这也绝不是释迦牟尼佛一尊佛所说的,释迦牟尼佛说法,代表一切诸佛的教化。

所以呢我们听一尊佛说法,就是听一切佛说法。

佛陀说法是面对大众提出的种种问题,对症下药 十力无畏。

佛陀十力无畏应答大家的问题,那是胸有成竹 ,胜券在握的。

世间众生起心动念要做的事情,诸佛洞若观火。

所以说应对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情,

俗话叫做会家不难,佛是会家 通家,在什么场合说什么经,诸佛都烂熟于心,重复了无量次。

众生是什么根性,听经以后有什么收获,佛都了如指掌。

所以说我们对佛所说的,你只有百分百的继承,没有你提的什么意见。

我们看到佛陀讲经,他是讲一堂经成功一堂经,大众听了佛陀讲经以后怎么办?

都是欢喜信受 作礼而去,这就是证明。

证明佛每讲一堂经,都是成功的。

在古老东方我们看,孔圣人的教化,几千年时间过去了,到现在仍然是我们生活的指南。

佛说法也一样,说的是真理。

真理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永远都是正确的,故而我们将圣人的说教,叫做经。

经典 永远都是大众的指路明灯,那我们再回到现实中来,我们的修行方法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法的精华,到什么时间都是第一法门。

你现在不相信,要走弯路 不要紧,到你哪天成佛了,你再看到这一点,会举双手赞成的。

因为这个方法太妙了,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经过反复的实践才决定下来的。

我们在修行上要有师承,要跟对师父,佛不住世了,佛的遗教还在,我们要善于从中提炼精华。

其实呢古来的祖师大德,已经帮我们提炼出来了。

我们修起来省事得多,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功夫纯熟的时候,你反过来一看,一个妙字,赞不够佛陀的智慧。

从佛转轮,我们依据佛的原经修行,

非佛所说 ,不要接触他。

在佛法修行方面,佛教的八个宗。

我们看看

三论宗、法相宗、 天台宗、

华严宗、禅宗、 净土宗、律宗、密宗

这八个宗,经过大风大浪,岁月的磨砾淘汰,真金不怕火炼。

只有净土一宗,法运最长,度众最广,其他宗好不好呢?

都好

美中不足的是,其他宗修行的难度太高, 门槛也太高,中下根性的人扛不动。

诸佛实践证明,出来的净土念佛一法,我们用事实说话,看是不是佛法修行当中的精华。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佛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但佛也同时给我们说了,法门有难行道与易行道,十方诸佛都劝我们修易行道。

不要修难行道,正因为如此。阿弥陀佛的十念佛号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法门应运而生,成了广大修行人的热宠,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佛转轮,对现代人说法,

第一 ,就是劝他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极乐世界。

佛号灭罪的功德超过了一切,修行人对佛法一点不懂,这不要紧。

只要他肯老实念佛,这个人就有成佛的希望。

后学要将前人的遗教继承下来,接过前人的法炬继续向前,不能要佛法在我们手里,出现了断层,绝了后人的精神食粮。

如法的佛弟子,是有正义感与责任感,要做仁人志士,智勇双全 明察秋毫。

【遗嘱】就是佛陀的说教

每一位佛弟子都有责任传承佛法,佛没有要求每个人都正襟危坐 升坛说法。

但我们在大众当中,要为师为范,

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不恶口不两舌,

言谈举止 效法圣贤,这就是妙堪遗嘱。

学佛要改变自己的气质,把自己学得超凡脱俗。

【严净毗尼】

【严净是严格受持,去除人然身上的缺点。

【毗尼】是戒律,我们必须严持五戒,这个不能马虎。

菩萨戒 大戒,我们没有能力做到,但五戒与十善 ,一定要随缘做到,这是修行的基本功。

五戒不受持,就没有资格说自己是佛弟子。

我们经常三皈依,

那三皈依,也不是文字上的口头禅,要把乱心收归到佛法僧这里来,不然的话,用空空如也的修行来骗自己 骗佛陀 ,那个麻烦就大了。

我们再看弘范三界】

三界是什么?

三界 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佛菩萨示现在任何一道,示现在每一界,都不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处处做众生的模范,让众生学自己的好样子,做一切事没有副作用,不留后遗症,经得起环境的考验,就是转境界,不为境转而转境界,这个人就是成功的佛弟子。

我们再看经文

【应身无量 度脱众生】

佛菩萨的无量身

就是我们看到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

应以何身得度,则显何身而为说法。

灵活机动 不拘一格,恶道中有没有佛菩萨示现?

有 

只要恶道中有觉悟的众生,就有佛菩萨,善道当中就更不用说了,

佛菩萨有无量身,我们有没有无量身?

同样有

我们无量身在哪里呢?

就是我们遇到不同环境,而必须扮演的身份,

扮演成功了,我们的无量身跟佛菩萨的无量身,

就一般无二 功不唐捐

每个人的一生,小时候我们做人家的儿女,

长大了做他人的父母,走上社会更是数重身份,集结于一身,环境逼着你必须去应对。

而且要你运作的恰到好处,不然的话 你就不称职,德不配位 要受苦报的,人生的道路差池不得,

如同过独木桥要小心翼翼,要把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好,从上桥到彼岸,一步都不能马虎,这是我们保住人身的秘籍。

佛菩萨应化在六道当中,是愿力作用,他做得主,凡夫众受业力支配,身不由己。

但我们今天遇到了圣贤教育,知道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地转变 不就是了嘛,

不要抱着幻想,到我成佛以后再如何如何,再应身无量 度脱众生,这不行的。

如果是这样,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佛,要从当下一点一滴做起,一口吃不成大胖子的。

说到度脱众生,凡夫修行人都很自卑,我一身的毛病,自己度自己都来不及,有什么资格度化别人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你当下行善 当下念佛,就是在度人,做别人的好样子,让人学习你,这不是度众生是干什么。

我们看看凡夫众,他学坏样子很快,但是他学好样子也很快,是同一个速度。

我曾经见过,当年还在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大众公认的坏孩子,这一天他善心发现,拿着扫帚,将校园后面扫的干干净净。

别的孩子都在玩耍,他一个人在干活,其他孩子呢玩着玩着,其他孩子感到不好意思,都主动的搬桌子搬椅子,把教室打扫干净。

老师看到这个情景,大为感动。

用一堂课的时间表扬了坏孩子,也表扬了全体同学,

这个坏孩子呢自从这件事以后 ,,老师表扬了他,他收敛了很多,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这件事情对我印象很深,一个团体有个带好头的人,大家就能学好。

学佛修行以后,我信心满满,因为佛给我们带了好头,前面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佛陀

我们还怕学不成佛吗,一个人默默无闻的积德行善,别人口里不说,他心底佩服你。

当然我们做善事,绝不是希望谁来赞叹。

但你的好样子,在不知不觉当中度了很多人,公道自在人心,诸佛菩萨的无量身,我们从哪里去找呢?

我们又没有天眼通,知道哪个是凡夫,哪个是佛菩萨,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只看别人的优点,不看别人的缺点。

就是见到了佛菩萨无量相,度化众生了,

我们这样一说,跟随佛陀的菩萨众,不光是一千二百五十人,我们如理无法的修行,还有你我他。

在修行上要力争上流,只能往上看,不能往下看,只能往好学 不能往坏学。

我们再看

【拔济未来 越诸尘累】

【拔济未来】这个未来是什么意思?

就是未来佛

【拔济是什么意思?

【拔济】就是救度

眼前的苦难众生都是未来佛,不能小看他。

众生是盲人,未经圣贤教化,他跟低级动物一样,顺着本能杀盗淫妄,他不知道有因果报应,也不知道这是错的。

他真知道的话,绝不会自找苦吃,佛菩萨懂得众生的难处,或者讲经说法,或者领众念佛,或者在生活的各行各业,不为尘染 。

活得端端正正,以此警示大众,给人们做个好样子出来。

孔圣人说,十邑之内必有圣贤,有众生的地方就有菩萨就有佛。

关于修行,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只看人的好样子,不看人的坏样子,我们只学好 不学坏,修行功夫就在其中,拔济未来 度化众生,首先要包容恶人,佛菩萨看恶人也是未来佛,从不排斥他们。

【越诸尘累】什么是尘累?

就是名闻利养 五欲六尘,贪嗔痴慢 杀盗淫妄,这些东西把我们害苦了。

我们现在所受的一切苦难,都是因为恶事做过了头,自己害得自己,佛让我们断贪嗔痴,修戒定慧。

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解决众生的根本烦恼,不只停留在理论水平上。

佛菩萨带头做到了,说到做到,众生跟着佛菩萨学习,当然都会修成正果,修行人要在方方面面,做社会大众的好样子。

学佛度众生那不是一句空话,要把实际行动拿出来,让社会大众承认你。

一个人他最大的价值,是他的棺材盖上的时候,活着的人由衷的赞叹他,赞叹这个人一辈子光明磊落,无愧于今生。

活着的人能这样赞叹你,你就是成功人生,

过的贫与富,地位高与低,这些都是过眼云烟,重在到人世一趟,对得起人的称谓。

被人们热情赞叹你是个好人,而不能让人骂你,落下万古骂名,让人提到你就恨之入骨。

人就怕自己的行为不端,不仁不义,与别人结下深仇大恨。

人活到这个份上,你必下三恶道,这还用说嘛。

死后原知万事空,让人想起你,赞叹你这个人不错,包括跟你有矛盾的人。他想起你 都向你学习,

佛菩萨就是这样做的,让后人翻开他的遗著,受用无穷。

让后人回忆起佛菩萨的一生,潸然泪下,不由自主的改过向善,佛菩萨应化在三途六道,三界当中,永远都这样,永远做吃亏的人,把方便让给他人,自己吃苦耐劳,活的清清白白。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

在《楞严》一会,舍利弗尊者是上座弟子,尊者智慧第一,

舍利弗 翻做中文的意思,是身子  又叫做鹫子。

因为他的身材很棒,他母亲的身材也很棒,他的眼睛很漂亮,他母亲的眼睛也很漂亮。

母子两个因为身材棒,眼睛漂亮,在古印度的上流社会,被人们称为美谈,经常谈这母子两个长得好。

他们的眼睛跟灵鹫一样 ,炯炯有神,尊者由此得名。

舍利弗尊者在《楞严》一会为上座,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开智慧的《楞严》,学习《楞严经》以后我们就泾渭分明 邪正分明 ,只跟善知识不跟恶知识,路就永远不会走错。

所谓菩提道上 一帆风顺。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历史上的今天
4月
22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