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43集

慧利 2021年9月4日09:42:11
评论
418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

现在我们一起来受持三归 

五戒居士存愿 ,我弟子印正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无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请掀开经本,我们接着探讨这段经文。

【如是阿难 当知是见

非明暗来 非于根出 不于空生

何以故 若从明来 

暗即随灭 应非见暗

若从暗来 明即随灭  应无见明 

若从根生 必无明暗 

如是见精 本无自性 

若于空出  前瞩尘象 归当见根

又空自观 何关汝入

是故当知眼入虚妄

本非因缘 非自然性】

在这段经文当中,佛告诉我们眼见的功能,非因缘 非自然性。

我们眼睛见到的都是幻相。

说眼睛见到的都是幻相,因为我们的身体本来就是幻相,六根本来是幻相,

眼见到的如何能是真的呢既然见到功能是真的。

是本来具有的,那不依托任何外物,而能独立存在。

没有眼睛能不能看到?

就是我们前面用做梦的比喻,梦境当中 我们都睡着了,眼耳鼻舌身,六根都停止了工作。

但梦中我们也能看,也能听 也能行动。

再说四空天人,他没有色身,也能看 也能听。

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幻想,眼耳鼻舌都是幻想,这话说得通 说的过去。

众生的自性德能一切具有,我们何必忧心忡忡 患得患失。

命终注定的灾难,有人想方设法想逃避,躲得了吗?

因果躲不掉,不是你的小聪明能玩过的,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再聪明的人你种下的瓜,变不成豆子,种下去的豆子 你变不成瓜,这是个现实问题。

同样的命中没有地位与财富,你徒然挣扎 费尽心机,不过给自己添些尘劳罢了。

佛家的一切随缘四个字,那不是安慰谁的,更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做,信天由命 消极等待。

而是让我们向着正确的,符合伦理道德的方向去发展,如果信天由命什么都不干,消极等待的话,那还修行什么呢

佛说出真相来,是让我们清净无为,不要乱扑乱撞 非义而动,更不要虚耗精力 造诸罪业,恶业只能消耗你的福报,不能增加你的福报。

杀盗淫妄都属于恶业,我们将这些恶业断了,不要继续造作就好。

仔细品味这句经文

【当知是见 非明暗来

非于根出 不于空生 没有来处】

既然没有来处,当然也没有去处。

就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一样赤身裸体 面前是一张白纸,上面一笔一画都没有。

而看似全无 其实都有,古大德不是形容自性德能吗

形容自性德能是什么?

水中盐味 色里胶青,水中的盐味是无形无状的,但是你喝下去,舌头能感觉到他是咸的。

色里胶青,这个色就是带色的油漆,油漆里面他参的胶青,是没有颜色的 无色的,如果不参这个胶青的话,那这个漆的浓度,他就把握不住。

而这个无色的胶青兑在油漆里面的话,他不显色,但是真实存在的。

古大德用这些形容自性,是真实存在的。

不能因为眼睛看不到,就说他没有。

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人都说前途渺茫 ,面对着生活当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不知所措。

但真正参透楞严经的人,他无所谓

为什么?

一切法 无所有,必竟空 不可得。

既然如此,额外的操这些闲心干什么,本本分分过自己的清闲生活,不就是了嘛。

福从修善来 祸从做恶起,这是古今中外一切圣贤,共同的见解,不是谁一家这样说的。

我们把住这个原则,行为处事者万事大吉,抓住这个原则,诸恶不做 众善奉行,不就结了吗。

哪需要你动脑筋动心思 ,去算计 去掠夺 去偷盗,去用非法手段获取呢。

费尽心机 累死累活,我们看到很多非常聪明的人,最后的结局都非常的悲惨。

那叫做什么?

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大圣大贤做第一功德,度化众生的工作 这是第一。

将众生从无边苦海里,救度到安乐地,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功德了。

但是圣贤从不希求回报,圣贤知道福是假的

从不执着享受,说福是假的,中国的老百姓非常的朴实,总结出人情世故的规律。

什么呢?

穷不过三代 富不过三代,一个人家庭日子是怎么穷的?

又是怎么发迹的?

看似没有规律,其实路线非常的清楚,大家熟悉的红楼梦,这看似实力强大的财团,一个大家族说倒就倒,红楼梦我们看荣宁二府在走运的时候,那钱财流水似的进来,流水式的出去,鲜花着锦 烈火烹油,奢华的程度

普通家庭想都不敢想。

但是这样强大的大家族,一个大财团,里面出几个浪子。

浪子整天干什么?

吃喝嫖赌 ,这从根上已经坏了。

家庭的其他成员呢,上到领导阶层 下到这些佣人,一个个勾心斗角 拉帮结派,中饱私囊 贪赃枉法 。

大众呢 杀盗淫妄,看似坚不可摧的大家族,很快灭亡了。

这是我们看到一个兴盛的大家族灭亡的过程。

而一个家族日子如何富的呢?

不说远的,就看看我们建国初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一目了然。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上到元首 下到平民

人人只说付出 不谈享受,在利益面前大家互相谦让。

我们小时候教科书里面,有很多利益别人,牺牲自己的故事,而且那不是杜撰出来的,是真人真事。

其中一个故事叫做一只苹果,还有半杯水。

一只苹果的故事,那是上甘岭战役的时候,几天几夜断水,大家渴的嗓子冒烟。

这时候通讯员来送情报,随便带来了一只苹果,同室的十二个人,没有一个人要吃,苹果在大家手中传了一圈,还是老样子。

人们渴极了,苹果拿到鼻子上嗅一下,知足了。

都想把这留给自己的战友吃,自己宁愿牺牲 宁愿受苦,不搞自私自利,半杯水的故事,跟这个一个苹果的故事,基本上相同 。

正因为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吃苦在前 奋勇当先,在我们小时候那个时代,红色的时代,涌现出好人张思德,铁人王进喜,还有雷锋。

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人物,上下一心将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在短短的几年当中,休养生息 恢复了元气。

事在人为,顺着性德过日子则繁荣昌盛,逆天而行 灾祸频仍,这都是眼前的发生的事实。

佛圣说的一点都没错,佛在这里说六入,

六入 ,这个入 我们入进了烦恼,入进了贪心 入进了嗔恨,入进了愚痴 入进了傲慢等等,入的都是画蛇添足 多此一举。

佛说六入,并不是机械的让我们玩文字游戏

而是举一反三,让我们观照人生 从中觉悟。

我们再看,佛进一步深刻的分析。

这个见的功能

【若从明来 暗即随灭

应非见暗 若从暗来 明即随灭】

我们眼睛见到的是什么?

见到的是对立,明与暗就是对立。

但自性德能当中本来没有对立,眼睛睁开的明与暗,就将我们树立在对立当中,出不来。

你的眼睛见到明,就不能同时见到暗,见到暗 你便不能同时见到明。

只能见一种,不能两者同时存在。

都见。

两种存在都见的话,那是自性德能,

自性德能不受明暗的限制,

所以呢 佛说我们的眼见,非因缘 非自然性,一开始就处在对立当中,能见到诸法实相吗。

佛在这里说见性的功能,不是因为明与暗二相产生的出来的。

但我们的错觉是光明,产生了见性,这是片面的 不贴合实际的。

那见性是从眼根产生的吗?

佛说 不是 ,如果是从眼根产生的话,就没有明与暗,见的功能不是从眼睛产生出来的

眼睛并没有明暗的分别。

我们前面也探讨过,梦中的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休息了,可一切运用自如,这不就是证明吗。

【如是见精 本无自性】

这里的自性不是我们说的自性德能。

那是什么呢?

是指我们的执着分别与妄想,这个见性也不是自性德能,没有被污染的见性。

而是眼睛的妄见,见性德能是不因为你执着而有 淡漠而无的,他永远存在。

【若于空出 前瞩尘象 归当见根】

佛说见的功能,更不是从空中来的,空中一无所有 ,你见什么呢?

【是故当知眼入虚妄 

本非因缘 非自然性】

佛最后下定义说,眼入 眼睛染上色尘,都是虚妄相 无一真实。

佛这样说,就是把一切的物相都否定了,一切妄相是众生的妄心,变现出来的。

无论变的怎么样,到头来都是虚幻一场,最后不欢而散 。

包括我们的色身,都有坏死的时候,还有什么是真的。

佛接着说

【阿难 譬如有人

以两手指急塞其耳 耳根劳故 

头中作声  兼耳与劳

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因于动静二种妄尘 发闻居中 

吸此尘象 名听闻性

此闻离彼动静二尘 毕竟无体】

前面我们探讨了眼入,这里我们探讨耳入,

佛还做了一个提示,我们不妨试一试,处在安静的地方,什么声音都没有 ,耳根清净 心旷神怡,可是有人感到无聊,用手指将两耳堵上 塞住,头脑则哄哄做响 产生了声音,大家试一试看是不是这样的,我试过了 确实如此。

声音是不是无中生有的?

对于声音,我们把它指做闻性 耳朵主管,从无始劫到现在,众生习惯的认为动者有声,静者无声,这是我们的幻觉。

一个人就算你不动,你仍然有声波传出来,你的身体不动,你的心脏在跳动,你的血液循环在流动。

血液循环会不会发出声音来?

会啊

你让医生带上听诊器,你听你的血管,你的动脉流动的声音,他能听到,心脏跳动呢?

也有明显的声音,只是声音非常小,我们耳朵听不到,不能说他没有声音。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动,也没有绝对的静,动静是相对而言的,是我们的耳朵听不到,误以为他是静的,离开了动与静,我们误认为就无所谓闻性了。

其实闻性永远在我们的自性当中,没有耳朵照样能闻。

佛接着说

【当知是闻  非动静来 

非于根出 不于空生】

既然离开动与静,闻性空空如也。

那我们听到的一切声音,都是幻觉,既不是因动而生,也不是耳朵变现出来的,为什么呢?

【若从静来 动即随灭 应非闻动 

 若从动来 静即随灭 应无觉静】

动 出现的声音,与静出现的感觉,都是耳根的幻听。

佛说可见听闻的功能,既不是由动而来,也不是由静而生,那就是耳朵自己产生的声音了,佛也否定。

【若从根生 必无动静】

这个根指的就是耳根。

【如是闻体 本无自性 

若于空出 有闻成性 

即非虚空又空自闻 何关汝入

是故当知 耳入虚妄 

本非因缘 非自然性】

佛陀从申了声尘入耳 都是虚妄,这里说了眼入与耳入,下面还有其他四入。

怎么说呢?

我们再看佛说鼻入

【阿难 譬如有人

急畜其鼻 畜久成劳

则于鼻中 闻有冷触

因触分别 通塞虚实

如是乃至诸香臭气 兼鼻与劳 

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我们再探讨鼻入。

关于鼻嗅 佛说的很贴合现实。

当我们安静的打坐,或者一心一意念佛的时候,就算什么气味到自己周围,也会忽略掉。

可是当闲极无聊的时候,吸动鼻子,冷的感觉则出现了,大家试一试。

你吸动鼻子看看,是不是鼻子里面有冷的感觉?

我刚才试了确实如是,佛不提醒我们的话,这个细节被很多人忽略掉了。

当然也没有人知道,这是烦恼的开始。

因为随着冷的出现,也就有了热的感觉,和其他气味的感觉。

鼻嗅 主要用于呼吸,鼻子嗅气息是它的另一个功能,不要鼻子呼吸,人能不能活呢?

那我们看看鼻嗅的起缘来自哪里?

最初人类在母亲的腹中,还是胎儿的时候,神识早就进入了胎体,与胎体合而为一。

胎儿长到六个月大,五脏六腑都长成了,眼耳鼻舌身也长成了,意有没有长成?

我们不知道。

但胎体在母腹频繁的活跃,孕妇能感到胎动,如果意识没有进入他的胎体的话,他就动不了。

胎儿不需要鼻子呼吸,照样在成长,也不需要动口吃饭,胎盘将母亲的营养由血液传递给他,胎儿没有色香味触的感受,对营养没有选择,母亲吃什么 他就接受什么。

就这样一直到十月期满,生下来为止,既然神识驻进了身体,胎儿应该什么都知道。

但是他没有受外界的污染,没有分别与执着,所以说他对色香味触,没有受污染 就没有分别执着,这是胎儿在母腹里面的情况。

说明什么?

说明我们最初没有色身香味触,这些尘劳。

尘劳是后来污染给他的,在医学方面临床上还有一个病例,有一个人他变成植物人。

不知道是因为外伤事故呢,还是其他疾病,总之他长期昏睡不醒,这将近十多年时间了,生命靠长期住在医院,打点滴 挂药维持生命,这十多年过去了,人们都拿他当死人看待,没有人拿他当活人看待。

只是对他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洗换衣服 清理这个身体,别的都忽略了他是个活人。

所以在他旁边说什么秘密的话,做什么秘密的事,人都没有忌讳。

也就在这时候,一件重大案件在这个人身边发生了。

公安机关呢,因为没有充分的线索,这个案件一直悬着 没有解决,十多年过去了,有一天这个患者他忽然醒过来,而且会开口说话。至于他为什么忽然恢复了正常,医学上直到现在也无法解释。

他醒来以后,等到他神识稳定下来的时候,告诉身边亲信人物,人们在他身边这些年,说的什么话 做的什么事,他都知道。

他还列举出很多例子 都很准,而且一件事关重大的刑事案件,他将公安机关的人叫来,说了某人在某天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话,这个人就是原凶。

经过公安机关调查破案以后,果然这件事是这样的。

这下子人们就不敢忽略这个人了,大家就问他,你躺在床上跟死过去一样,眼睛闭着 一动不动 ,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呢?

说的耳朵能听罢了,你眼睛闭上根本就听不见,你如何知道谁是什么样子,谁在你身边做了什么事情呢,

你还看到了谁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人说呢,他自己不用眼睛与耳朵,就像在梦中那样,看到人们给他做什么,说什么话。

其他人在他身边互相交谈,说的什么话,他都看到了 也都听到了,而且还记着。

而且日子说的也没有错,要说他躺在床上

人世间过了多少年,是春夏秋冬他都不知道。

但是他说对了,他所说的话,经大众一 一的回忆核对,都是真的。

科学医学对这个现象,解释不清楚。

我们学了楞严以后,则能解释清楚 ,他不是瘫痪了 ,他是入定了。

定中的他神识清楚,就是身体动不了,这样的事情不泛其例。

我们看虚云老和尚,他的定功很深,入定以后几十天不出定,他也习以为常。

定中没有饥饿的感觉,也没有冷热的感觉,六根还在发挥作用,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说明,六尘六入是贪念招来的烦恼,所见所闻都是虚妄相。

【急畜其鼻 畜久成劳】

的这个畜字,就是抽 吸的意思,吸动鼻子的意思,说抽也能说过去 ,抽吸鼻子。

【因触分别 通塞虚实】

因为鼻子接触到冷气,其他热的香的臭的,都跟着来了。

这种种气息来了以后,是怎么回事?

迷惑颠倒了,有了分别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念不觉。

对气息的喜恶,众生各不相同。

在种种气息当中,哪一样气息最好?

这没有一定,人道众生喜欢香气,给佛菩萨烧香礼敬,所以佛把鼻嗅的功能笼统为香。

并不是忽略了其他的气息。

而动物呢?动物他就不一定喜欢,人所喜好的香气了。

狗呢 我们看动物吃生的,他对腥的 臭的 非常感兴趣,这猫 狗 老虎这些动物,他都吃的生肉,你把这肉煮熟喂它,它不见得喜欢,它就喜欢那种带有腥味的肉,生肉。

跟人嗅的香气不相同,现代人很无聊 养个宠物狗,给狗洒香水,狗很不高兴的。

狗嗅到香水的气息,跟人嗅到臭气一样反感。

香 对人喜欢,对动物 动物不喜欢。

那鬼道众生淫鬼喜欢什么?

他喜欢五辛之物,鬼经常在厕坑里面找粪便吃,还喜欢吃人的痰唾。

喜好各不一样,动物与人主要靠鼻子呼吸,鼻子与嘴堵上以后,人与动物最大维持十几分钟就憋死了,这就是我们的业障。

有鼻子是烦恼,没有鼻子也是烦恼,一口气不来 神归何处,人人都不知道。

我们在六道当中,非常的被动 没有自由,佛说得好,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这就是众生迷颠倒以后的苦受,自性德能的见闻觉知,根本不需要这些辅助设备,如果需要这些东西的话,如何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呢,自性德能十全十美。

哪像我们现在这样被动难受呢我们看经文。

【二种妄尘 发闻居中

吸此尘象 名嗅闻性】

二种妄尘是什么?

就是生灭二相,人活着 六根做主,人死了 神识做主,神识脱离开肉体 到处飘荡,不关尸体的事,鼻子等六根也就是虚有摆设了。

有一位哲学家他对学生讲课,强调人要有高尚的道德,道德高尚 正直为神,学生当中有人不服气,反对老师的神学观念。

老师就做了比喻,比喻什么呢?

当一个人的手臂被砍断,丢弃在地上的时候,它还叫手臂吗?

手臂有手臂的作用,它已经完全没有了作用,充其量是一点骨头与肉皮而已,怎么能说他是手臂呢。

人活一口气 ,

一口什么气?

一口正气 ,没有道德操守,就是行尸走肉。

而身体没有神识的支配,他有什么意义呢。

【此闻离彼通塞二尘 毕竟无体】

佛说的这个闻,不是耳朵的听闻,是鼻子嗅的意思,世间法将嗅叫做闻,佛随缘说 。

我们不要误会鼻子也能听闻,如果鼻子不通了,就失去了嗅的功能,这个经历人人都有。

伤风感冒以后 鼻子堵塞,再强烈的气味,甚至都嗅不到。

看看 香尘是不是假的?

我们的六根都是假的,真的是不生不灭,假的是有生有灭,变换不息。

【当知是闻 非通塞来

非于根出 不于空生

何以故 若从通来 

塞则闻灭 云何知塞

如因塞有 通则无闻

云何发明香臭等触

若从根生 必无通塞

如是闻机 本无自性

若从空出 是闻自当回嗅汝鼻

空自有闻 何关汝入

是故当知鼻入虚妄

本非因缘 非自然性】

佛重复说 鼻入也是虚妄相,那眼耳鼻三入都是虚妄。

其他的三入 舌入,身入 意入 是真的吗?

当然也不是,一假一切假。

我们看经文

佛说

【阿难 譬如有人

以舌舐吻 熟舐令劳

其人若病 则有苦味 

无病之人 微有甜触

由甜与苦 显此舌根

不动之时 淡性常在

兼舌与劳 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因甜苦淡二种妄尘】

这品经文 佛讲舌入,舌头尝味 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平常得几乎令人忽略。

因为一日三餐是人的需要,一日三餐人人都习以为常 ,我们知道味,酸甜苦辣咸。

一到口中马上就能辨别出来,但不知味从何来,更不知道克服味尘的烦恼,跟着味尘的烦恼,加重自己的分别执着。

饮食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就凡夫众,其他事可以往后推,

吃饭喝水这个推不过去,到时候不吃饭不喝水,你就渴得饿得受不了。

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

可在吃喝上,人人都处在迷惑当中,迷惑包括什么呢?

舌头尝味 合自己口味的喜欢,不合自己口味的就不喜欢,围绕着吃饭 ,生出一大堆的烦恼来。

而从平平常常动口吃饭上,则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高低,就吃而言 佛弟子功德最大,

大在哪里?

大在吃素 ,免去了动物被杀的痛苦,免去了与一切众生结冤仇,修行人最朴素的观念,吃饭一饱而已,穿衣一暖而已,与人无争 与世无求,

我们不说自己的素质有多高,但是我们就是高素质的人。

那在生活当中,关于吃饭这问题,那什么样的人最受大众喜欢呢?

生活随和的人,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这类人最受大众欢迎。

从哪里看出一个人随和呢?

这个人吃饭穿衣不讲究,人家做什么 他吃什么,而且吃得欢欢喜喜 不挑不捡。

在富人家吃得,在穷人家也吃得,有什么吃什么,这是人家舌头上的功德。

所谓苦到舌根咽得下,怒到发指笑的出。

表现出这个人的忍耐功夫,非常深。

而修行人就要这样。

佛陀住世当年,僧团大众是托钵制,日中一食这一餐饮食,是向社会大众去化来的,社会大众当中,有的人知道佛弟子在吃素,是吃素食的。

有的人他不知道,所以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

化来的食物,有的是素食。

但绝大多数都带有荤腥,这种情况下怎么样

照吃,如果不吃大家都饿得受不了,人家给什么吃什么。

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众一切随缘,绝不给施主添麻烦,更不生搬硬套 ,机械的持戒 ,机械的持戒 。

这个不能吃 那个吃不成,你出去托钵试试看

十个人就有九个人托着空钵回来。

世间人哪来那么深的善根福德呢

全家人吃素,都是俗人,都要吃鱼吃肉吃荤腥,与这些人交往,你只能随缘,他吃什么你吃什么。

佛给我们说,不以一切戒扰恼众生,吃到肚子顶饥就行,不分别 不执着食物是素还是荤。

虽然大家化到什么吃什么,会不会影响各人清净心呢?

佛陀这个僧团住世的时候,人家确实不受影响,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那都是古佛再来。

心地清净 舌根清净,

吃饭呢 ,尝而无尝 吃而未吃,他不分别 不执着 ,不起心 不动念,毒药吃到他的肚子都没事,不要说吃这些带有荤腥的食物,会影响他的清净心,更确切的说这些人。

根本就没有吃到什么东西,就像祖师大德说的那样,每天没有吃到一粒米,他吃饭是干什么?

他吃饭是恒顺众生,是给大众做榜样的,

如果这帮古佛再来,大家个个都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那谁能给他学会呢,他怎么普度众生呢。

普通人根本就没有缘分靠近他,僧团住世日中一食,出去托钵 那是一堂功课,是变相的向人们宣传佛法,那不是为了吃饭而去托钵的,这就给我们我们,提供了一条认识圣贤的标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圣贤的标准,学习圣贤的标准,一切随缘。

一个人如果他很随缘 ,什么都吃

可身行端正 六根清净,这个人就是圣人,那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何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就我们中国的修行人来说,在家的居士 自做自吃。

寺院的修行大众呢,现在都是自炊,寺院里有斋堂,我们就不必要刻意的去吃,众生的血肉与五荤三宴了,要严持戒律。

我们是凡夫众,吃下去这个荤与腥,绝对的会心底不清净。

所以呢

尽量避免不能吃这些东西,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恒顺众生象征性的吃一点。

我小时候见过一个人,这个人是位木匠,人品呢厚道诚实,做工 工价公平,而干出的活 细致新潮,工艺一流,非常的受大众欢迎,

这个人他盖的房子结实,而且美观,打的家具技术先进,受到方圆几十里大众的好评。

几乎更多人家里的房子家具,都是他打的,因此他的生意非常好。。

更重要的是,这个人人缘好 好伺候,什么都吃  不挑食 。

穷人家富人家都喜欢请他做工,人家的人品很端正,雇主家的男人如果不在家的话,他绝不与家庭妇女多说话。

干活到吃饭时间,休息一下 赶紧干活,不抬头看人家的妇女。

等到工程结束了 ,活干完了 工钱到手了,他抽出一点钱,硬塞给主家,让给孩子买点东西,非常的仁义。

那年月家家户户日子都很紧,五毛一元钱都宝贵的,

但是他能舍得,能把到手的钱,再返回给人家。

学佛以后,我用佛家的标准衡量这个人,人家是大菩萨,谁能如此做人,他一定不简单。

佛菩萨不是板着面孔,坐在寺院的大殿里面的,各行各业都在示现,单从吃饭的学问,

能把自己检查一番。看你会吃不会吃。

我们再看经文

【阿难 譬如有人

以舌舐吻 熟舐令劳

其人若病 则有苦味

无病之人 微有甜触】

这个【以舌舐吻】

这个吻就是嘴唇,我们尝东西,这个舌头接触到食物,你才知道是甜的还是苦的,或者是其他味道。

舌头你接触不到食物,那食物是什么味道,你不知道,

这个舌头接触食物,也就叫做舐 。

这个舐 就是舔的意思,人在健康的时候,口里没有苦味,没有甜味 是淡的。

而人在生病期间,再可口的饮食也没有味道,平常喜欢吃 ,病重之时到口都是苦涩的

就算什么都未入口。

口中也有苦臭的气味,那是内脏里面的废气

排得不及时

口臭  不说别人的感受如何,自己都感到非常的尴尬。

健康时则不一样,口中有自然的淡淡的甜味,遇到自己喜欢的吃食物,胃口大开。

我们看看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其中之一就是口中常出上味。

意思是佛吃什么食物,都是好味道,再差的食物,到佛口中都是好的。

而吃东西香 这是福报,现在呢众生的福报,

在极剧的向下滑 向下减。

从哪里看到的,这是我眼睛观察到的,

因为这些年 我出去买菜,或者到市场上去,听到最多的是什么?

这个说他不喜欢吃这菜,那个说他不喜欢吃那个菜,还有家庭妇女经常感叹说,今天吃什么好呢?

现在真的是没什么吃,怎么没什么吃呢

眼前这么多蔬菜水果,白米白面,你怎么说你没什么吃呢。

馋在作怪,馋的没什么吃了,

还有人抱怨说,现在的人真难伺候,包括自己的儿女,可见人的福报,已经下滑到什么程度,这么好的大米白面,这么多的蔬菜,你都觉得没有胃口了。

你想吃什么?

有一次又有人这样抱怨这样说,我们就开起玩笑来,谈到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

那时候吃什么都香,根本没有挑选食物的余地。

说着说着呢,就有一个跟我年龄相当的人说

是这样,我们一年到头吃不上白馒头,能吃一顿热汤面,那香死了。

大家说着笑着给年轻人嘱咐说,随缘吃 不敢再挑拣了,要珍惜自己的福报,经常嫌弃饭菜的人,是无福之人。

你们年轻人生在福中不知福,无形中浪费了自己的福报,

这不好

年轻人听我们这样说,笑笑走了。

他有没有听到耳朵,那我们就不知道了。

当然人们这样的厌弃饭菜,福报也长不了。

人们也不可能永远这样的优越下去,苦日子要让我说,很快就来了。

这话怎么说呢?

年轻人不知道惜福,舌头太刁,福报在年轻时耗尽了,中老年苦就跟着来了,你有多大福报,经得起这样消耗,这个眼前不正在发生吗。

干旱 水灾 瘟疫,样样不如意,不都来了吗。

我好像前天还是哪天,偶然看到一则新闻说,全世界挨饿的人口,已经达到二亿多将近三亿人。

去年我看到是一亿挨饿,现在翻了二倍,有将近三亿人挨饿,再这样闹腾几年的话,恐怕就是三十亿人挨饿了吧。

全人类都穷下来,看你还嘴巴还刁不刁。

那我们日常严重的味着,到底来自哪里呢?

佛说

【 由甜与苦 显此舌根】

这甜与苦代表一切味道

不止是这两种味道

【不动之时 淡性常在】

不动 就是不吃食物的时候

【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这几句经文,用中国老百姓的话来说。

就是越歇越懒 越吃越馋,舌头贪味有没有底限?

没有 ,

从哪里看到,我们看红楼梦,看看这些上流社会的富豪家庭,大鱼大肉 肥鸡肥鸭,这些主子吃腻了,奴才也吃腻了。

吃的太馋 觉得没味道,那个贾母吃什么?

贾母吃牛乳蒸羔羊,那个小羊从母亲肚子里刨出来

用牛奶给他蒸起来,还有那个烤乳猪什么的,吃的多么残忍的,吃的太馋,觉得口里没味道。

在贾府当中只有一个人,吃饭觉得有味道。

谁呢

穷人刘姥姥吃的很香,吃什么  什么都是香的,王熙凤等人嘴巴更刁,她们吃饭跟尝饭一样,舌头的毛病惯不得,越惯越刁。

平常就算自己身份地位高贵,财富再充盈,都要保持最低生活,多出的财富 多多接济穷人,给自己修些后福。

千万不能贪得无厌,满足舌头上的味尘 ,把福折尽  ,后面祸就跟着来了。

生活上呢,佛陀就是我们的好榜样,而大鱼大肉山珍海味。

真的养人吗?,

不见得,我们小时候杂粮 粗粮 野菜 野果子,河沟里的水掬来就喝,百病不生,跟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偶然有个伤风感冒,不用吃药,睡在破席子上一觉醒过来就好了,哪像现在的孩子,今天打点滴 明天打点滴,糟蹋身体。

小孩这样,大人呢 都一样,农村人不生病,生病的都是城里的人。

跟营养什么关系呢?

人的身体五谷杂粮完全够营养,你千万不要吃动物的血肉,杀生害命结冤仇,舌头跟孩子一样,

你怎么惯他怎么来,平常的粗茶淡饭就够了

释迦牟尼佛日中一食,树下一宿。

那不是故意耍清高的,那是不增长自己的贪欲,其他方面也一样,六尘烦恼要不得。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