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记-第33集

慧利 2022年5月1日15:42:44
评论
405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老师 诸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史记之五帝本纪。

【三岁一考功 三考绌陟

远近众功咸兴 分北三苗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

皋陶为大理 

平 民各伏得其实

伯夷主礼,上下咸让

垂主工师,百工致功

益主虞,山泽辟

弃主稷,百谷时茂

契主司徒,百姓亲和

龙主宾客,远人至

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

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

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

方五千里,至于荒服】

我们再探讨

【三岁一考功 三考绌陟

远近众功咸兴 分北三苗】

从这几句史文上,我们看看帝舜有谋有勇,敢作敢为。

况且处理朝政泾渭分明 铁面无私,跟各级领导干部制定的铁律,是三岁一考功,朝廷各级官员三年一次评考,你是否能继任,这个谁也不能给你开不了后门,靠你的真实成绩说话。

【考功】就是评估你这三年的成绩

孰优孰劣,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功】是成绩

【三考绌陟(chù,zhì )】

【绌】是淘汰 降职

【陟】是重用 升迁

因为朝廷有了这项严格的举措。

以二十二位贤臣为代表的各级官员,都不敢麻痹大意 懈怠懒散,杜绝了类似四恶人物这样的苗头出现。

制度决定了一个团体大众的素质,稍有疏漏给不轨之人留下可乘之机,这一个团体就再也不能安宁,因此帝舜在全国上下实施了这个政策以后,小人奸臣 心怀不轨的人,他都打消了投机取巧的念头,不老实干,也得老实干,否则要丢饭碗的

全国上下因为这项举措,出现了众功咸兴的大好局面,众臣子人人争先 个个进取,各行各业自然兴盛发达 井井有条。

【分北三苗】这个三苗,就是我们近代人所说的三藩,叛乱层出,扰乱社会治安的黑恶势力。

【分北】是分化瓦解

不给这些团伙造成互相勾结的土壤,不让他们有滋生的空间,将这些滥竽充数 好吃懒做,累教不改,混吃大锅饭的黑恶势力,排斥到边远的地区,让他们自食其力。

帝舜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平息了叛乱 安稳了人心,彻底清除了四恶余毒

优胜劣汰 ,开辟了全国上下新的政治格局,太史公在这里高度评价了,帝舜任人唯贤的功德。

我们看史文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

皋陶为大理 平.民各伏得其实】

意思是帝舜任用二十二贤臣,负责朝中的重要部门,这二十二位贤臣不负众望,个个干出优异的成绩。

【皋陶为大理这个大理 就是司法部长,公安部长与国防部长集为一身的国家政要人物,皋陶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们可想而知。

【平.民各伏得其实】

这个【平】

是皋陶公平办事 执法如山,人民有冤能申 有苦敢言,地方上的黑恶势力,因为有中央如此严峻的命令,与执法人员,他们不敢蠢蠢欲动,边关因为有一位开明的国防部长,恩威并用 ,少数民族安居乐业。

【伯夷主礼 上下咸让】

伯夷在就任礼部尚书期间,全国上下得到良好教育,社会大众人人谦让,在一个人人谦让的社会氛围当中,人民心平气和 没有贪欲,也没有怨气。

所以呢 从中央到地方,从上层社会到下层人民,人民心态好,全国上下团结一致,这是最美好最和谐的世界。

现代人提倡竟争 ,这不是什么好事,竟争的升级是斗争,斗争的升级是战争。

特别是现代 核武 生化 ,如果升级成恶性战争,大家全完。

而全球人民都卷在竟争的热潮当中,难以自拔,核武 生化 ,这类毁灭全人类的杀伤性武器,可怕的出现了。

威胁的是我们每一个身家性命,谁都别说这是好事,这是人类亲手研究制造出来,亲手毁灭自己,竟争社会的恶果,就是人类亲手将自己建起的文明毁灭掉。

辛辛苦苦一场,最后功亏一篑 得不偿失。

古圣先贤绝不提倡社会大众去竟争,都是让我们谦让。

竞争 那是走向毁灭的,没有任何前途的无聊游戏,圣人教人民忍让 继而谦让,将让的艺术发展到高级阶段,人间就是极乐世界。

那我们愿意住在清净快乐的极乐世界呢,还是愿意走向毁灭,下堕到跟地狱一样黑暗的互相仇杀中去呢?

聪明人心里都有数的,而帝舜任用贤人伯夷主管礼乐,能干出如此优异的成绩,不亚于印度释迦氏住世说法。

释迦氏给我们所说的极乐世界,是人人向往的神仙境地,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

这一点释迦氏从不渲染迷信色彩,直言相告 心净则国土净。

娑婆世界是我们心感的秽土,极乐世界是我们心感的净土,从伯夷号招全国人民,务修礼让一事上,表现出五帝时代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由此则能深刻体会到释迦氏,指给我们的极乐世界有多宝贵,极乐世界就是我们清净无染,高尚无私的胸怀。

伯夷 就是极乐世界的大导师,在经济利益面前,我们绝不能无理性去竟争,当然也争不来,世界的各行各业当中,战争最烧钱 最悲惨,无论多么富有的国家,经不起长年打仗。

我们仔细思量,当初为了一点小小利益,大家如果都能退让一步,放过对方的话,完全能够避免后面的两败俱伤,大量耗损,圣人告诫后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忍 就是谦让,退一步地远天阔。

为什么圣贤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人家善始善终 一生平安?

就是圣人处处谦让 ,与人无争 于世无求,如果人人都能参透这一秘诀,我们的人生也是一帆风顺的,处处坦途。

【 垂主工师 百工致功 】

【垂】是工师 

在他任职期间 工业各方面兴旺发达,新产品层出不穷,我们再这里随带说说治世与乱世,治世我们看看百业兴旺 ,乱世则百业凋零,五帝时期 是标准的治世,大同世界,数千年来是人人梦寐以求的,那我们看看治世的标准是什么?

乱世的标准又是什么?

【伯夷主礼 上下咸让】

这句史文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治世是礼让 乱世是竟争,由此我们就知道,自己现处在乱世还是治世。

而我们如何在乱世保全自己,让本人不受乱世的影响,人格失尽 最后导致人生一败涂地,我们在这里学习历史不是走形式,要从中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提倡伦理道德 事事礼让,淡化物欲享受,转乱世为治世。

而刺激大众高消费,超前消费,提高消费,用不择手段猎取财富,这是世界大乱的前兆,也是人们物欲膨胀以后的恶果。

乱世对很多人的感觉好像还不错,吃得好 穿得好 玩的好 住得好, 出门还有私家车,等等 都很好。

真的好吗?

这一切都是刀口舔蜜 得不偿失,痛苦在后面。

而且是漫长的痛苦,这一切引导大众走向穷途末路的幻相,万万不能执着他,我们静下来好好想一想,你用不择手段得到的一切,心安理得吗?

世界上有免费的午餐吗?

现代人患有种种精神疾病,自杀率之高 令全社会恐慌,人人生活在莫名其妙的痛苦与阴影当中,有说不出的难言之隐。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因为我们所受的污染太重太深了,深重到令人难以自拔。

这样的生活质量,能与生活在诗情画意当中的古人相比吗?

我们再看看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那已经是人类文化宝库的绝唱,后人再也写不出来。

中国的先秦文化指的是秦以前,春秋战国 周王朝,商王朝 夏王朝 五帝时期,这段时期的文明。

而这段时期的文明,正是中国文化的轴心,往后的几千年,后人再也没有超越,不幸出生在而今的乱世,在座的同修大众要提高警惕,不能大意马虎。

乱世的大众将来的归宿在哪里?

印度释迦氏一针见血对我们说,人 如果犯有五逆大罪,不但今生今世有很苦的报应,而且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很难出离。

什么是五逆大罪?

简而言之,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这样的人他什么恶事都敢做,都能做出来,如何有好报呢?

而乱世的物欲刺激,更会加重人们道德的沦丧,做了恶事后面跟着有果报的,不是做了就完了。

释迦氏所说的,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一失人身 万劫不复。

可见乱世的刀口蜜,谁去舔它 那是大大的赔本生意,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保卫人身 行为处事。

道义为上 尽忠尽孝尽仁尽义,不吃亏的。

那我们再说治世大众的归宿在何处?

古人说:正直为神,这个神的意思是什么?

是比人间更高的维次空间,更幸福更美满的生活,印度释迦氏告诉后人,天有二十八层。

心地越善良 行为越端正,生天的位次越高,人格与道德超出二十八天的水准,更上一格 就叫做出轮回 成圣道,古今中外的大圣大贤,都在教我们向上进取,而不是往下堕落,做人 目光要远大,不要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去欺天害理,造诸恶业 因果不饶任何人。

我们如何能做到上下咸让,第一步就是淡化物欲,这很重要 。

日常生活 勤俭节约,一件衣服穿十年 粗茶淡饭,过得去就行,我们的物质受用 跟最穷的人比较,而道德水平 向最高尚的人看齐。

印度释迦氏住世教化大众,带头做到了这样,释迦氏住世当年,全部的财富不过三衣一钵,住在娑婆世界,他老人家把自己永远当匆匆过客,不流连不忘返 说走就走,我们后学也要这样,要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我们纯洁的心灵,让我们趁着人身还在,为明天营造向上的道路,帝舜所举用的八楷八元,在他们的一生当中,都干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前面我们探讨了

【皋陶为大理

平,民各伏得其实

伯夷主礼 上下咸让】

现在呢我们在探讨

【垂主工师,百工致功】

就在大贤臣子垂任工业部长以后,全国的工业产品更新换代,品类齐全,市场经济繁荣昌盛,消费层面价廉物美人人消费得起,不会产生现在的借贷现象,人们手里都有余钱,人们都会自觉自愿的量入为出,社会大众心平气和,这就是百工致功,同样是工业部长,前面那位穷奇共工遗臭万年,这位垂 则流芳千古,世间法的一切行业,都要以伦理道德为前驱,伦理道德是一切行业的基础。

大成至圣先师孔圣人说得好,一个人,纵有周公伊尹之才,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骄且吝,就是道德不足,骄,是骄傲自满,目空一切 蔑视他人 唯我独尊,吝,是嫉妒小气 心胸狭窄。

而没有道德基础的才能,往往是他加速灭亡的催化剂,他的结局还不如一个才能平平的普通人好,这个道理人人能参透。

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死于非命的奇才,中国人都知道的

谁呢?

前林副主席,说林副主席有才能,那不光中国人民这样说,几乎国际上所有的军事家都推崇他

为什么呢?

大众一致认为,林副主席林将军,是最会用兵打仗的中国人,在与各国交战的过程中,敌人只要听到林彪的名字,知道这场战斗由他指挥,威风就减去了一半。

可这样一位聪明绝顶的军事家,最后的下场令人非常非常的痛心。

因此中国古代的教育,重在培养学人的伦理道德,一个人有坚实的道德水准,他在各行各业都将出类拔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帝舜所用的二十二位贤臣就是例子。

我们再看史文【益主虞,山泽辟】

这是贤臣益 任职林业部长以后,山明水秀 草木丰茂,益对动物与植物充满了热情,悉心保护,他任职期间严格执行渔猎砍伐制度,对捕渔的网细致堪验,若网口大小不合常规,则一律销毁,不到围猎的深秋季节,绝不许猎户们伤害山上的动物,让怀胎的母兽顺利产子,让动物繁衍生息,未长成的木材 不能砍伐,青山的植被 不能随便破坏,水源保持清纯,空气保持清新。

因此,益走到山林,鸟兽围着他欢跳起舞,益走到水泽,鱼类欢戏水面欢迎他,乃至青山绿水因为益从此经过。

而更加青翠欲滴,帝舜所用的二十二贤能,都被后人封为神明,有道理的。

因为他们是各行各业的典范人物,后人尊奉为神,神圣难道不就是这样的吗

【弃主稷 百谷时茂】

贤臣弃 任职农业部长那些年,粮食年年大丰收,弃是大贤 心里装着天下苍生,对农作物爱护备至,对四时气候观察入微,在收种季节严把天气关,督促各级农官蓄肥播种,趁着好天气及时完成收播工作,最大程度减少自然损耗,因此天下粮仓充足,人们额手感恩。

【契主司徒,百姓亲和】

贤臣契,是当时的大教育家,他的成功,表现在全国上下一片和气,中国老百姓喜欢说家和万事兴。

【百姓亲和】

这是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国家的强大,就体现在一团和气上,一团和气 又叫做人气旺盛,所谓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国家人气涣散是最大的悲剧,是教育失败的严重后果。

前一段时间,我去了一所子弟小学,发现了一个令人非常心情沉重的问题,小学四念级的学生,他的书包重达十数斤,这让我感到非常的吃惊。

这孩子的脑子吃得住吗,这十多斤重的书包,有没有将孩子教成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呢?

我看没有,孩子们一个个自私自利,为吃的玩的大打出手 互不相让,亲弟兄两个 打得满面鲜血,还不说与外人的斗争了,看到教育部长契的教学成绩,该让现代人好好思考了。

下面是【龙主宾客 远人至】

龙做为一个外交部长 传旨官,也做出了令人羡慕的成绩。

具体怎么说呢?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