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通史,道尽三千年真相,一声警钟,震醒大梦沉疴。——《史记》讲学实录之夏本纪。(汉)司马迁著。印正主讲。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我们再围绕着历史兴衰,探讨释迦氏指给我们的美好生活环境——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顾名思义,那里的众生没有痛苦,只有欢乐,因此得名极乐。那,人的痛苦与烦恼是怎么来的?是我们违反了伦常道德招来的!极乐世界的大众之所以没有烦恼与痛苦,大家都是诸上善人!但行众善,远离诸恶。没有恶的因,便无恶的果。从这个观点出发,极乐世界是迷信的吗!是神话故事吗!不是!释迦氏是尽虚空遍法界一流的教育家,他老人家的教学宗旨,就是让众生断恶务尽,修善务圆。我们的缺点习气,到底能不能断干净,有人做出榜样断干净了吗!释迦氏不就是断尽烦恼习气的圣人吗!他不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他老人家能修到纯善无恶的最高境界,我们就能!释迦氏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座下弟子修到跟自己一样等齐,成就金身正果。如果我们遵守伦常道德,矢志不渝,永不退堕,就没有痛苦与烦恼,更没有生死与轮回。释迦氏证到了如此,讲经说法,是将他的宝贵经验传之世人,那有迷信色彩呢!而人类的整部历史,不就是用活的事实,反反复复让我们遵守伦常道德吗!如果夏王朝的末代帝王夏桀,用开山祖王大禹的德行严格要求自己的话,如果夏桀以后的接班人,都遵守祖王的教诲,那,中国社会运作到现在,不还是夏王朝的天下吗!省去改朝换代的烦恼,省去了战争的杀戮,人们永远生活在以伦常道德为指导思想的美好境界当中,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忠孝节义,理智仁慈,温良恭俭让,六敬六和,我们的生活质量不就跟极乐世界一样了吗!儒释道三家是一家,印度释迦氏的教育,也就是儒家与道家的教学精华!因此,释迦氏教从西汉明帝元年,传到中国以后,受到全国上下热烈的拥戴!
我们学习《史记》,以及《史记》之外的其他王朝更替史,乃至外民族的历史,要从漫漫长史总结出规律,从永无休止的六道轮回当中解脱出来,走向到释迦氏的极乐世界安全地带,这样,我们就有了巨大收获:超凡脱俗,成圣成贤。往后的路怎么走?何事当为,何事不当为,用传统教育作指导。在利益当前,第一个想到什么?在顺逆境界当中,如何把握好自己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古圣先贤说的好:见利思义。这个利,包括财色权位等等。在一切外缘境界诱惑下,一切压力威胁下,我们能坚守道义,不失人格,就将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幸福。历史给我们佐证了这一切!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兴到衰的完整写照。以后的朝代更替,与此大同小异。为什么我们走不出这个怪圈呢?带着这个疑惑,我们不妨将知识面拓展开,将儒释道三家结合在一起,丰富我们的知识,纯净我们的心灵,为当人找出凡尘之外的新天地!我们看史文: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这是太史公对大禹的简介:夏禹属于炎黄子孙,跟我们是同一血脉。具体如何解释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史记》讲解第一百一十集,二0二二年五月四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