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三 化城喻品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錀,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惟愿天人尊、 转无上法錀, 击于大法鼓, 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 度无量众生。 我等咸归请, 当演深远音。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
诸天王赞佛,请佛说法,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一国的领导人带头学圣学贤,说明人民的福报到了、将出现太平盛世。释迦佛住世当年,印度各国非常强盛。而唐王朝时期,伴随着佛法的兴盛,唐王朝高居世界一等强国,正应验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妙理。
【世尊甚难见, 破诸烦恼者, 过百三十劫, 今乃得一见。】生在有佛住世的时代,能够跟随佛圣学习,这样的机会实在不多,我们是幸运者。放眼望去,周围的大众杀盗淫妄,余福折尽,很快堕落三恶道,而我们的前景在极乐世界,永离诸苦,没有比这更幸运的事了。
【诸饥渴众生, 以法雨充满,】何为饥渴众生?苦到极处、萌生出离之心者。受苦的众生多,但萌生出离之心者极少。陷在苦难当中不求出离,反倒毁佛骂僧,这个众生的苦难就没有尽头。因此,佛圣对觉悟的众生特别关注,不失时机的向上提高他,这是佛圣的大慈悲心,那怕这个人能听进去一点。法雨,即离苦得乐的妙法。
【如优昙钵华, 今日乃值遇。】优昙钵华,即昙花。昙花一现,这句成语人人熟悉,昙花随开随谢,中间几乎不停留,佛住世说法亦复如是,因此,诸天王深深感叹佛法之难遇。【惟愿世尊转于法錀,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这个魔,是什么意思?烦恼习气严重的众生。烦恼越重,苦难越深。沙门,即出家人的统称,译作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婆罗门,译作梵志,古印度的贵族阶层。
诸天王的心量宽广:希望佛圣说法,令一切有缘都闻法受益,出离轮回。而得度脱的这个度脱,标准是什么?往生极乐世界。让普通凡夫一步到位证到阿罗汉果等等,这对现代修行人来说望尘莫及,但说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极乐世界,这人人办得到。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彻底解脱了轮回的束缚,距离佛果近在咫尺。
【惟愿天人尊、 转无上法錀】,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诸佛转无上法轮,就是劝大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释迦佛如是说,大通智胜如来也如是说。往生极乐世界是84000法门修行者的总归宿,大通智胜如来将极乐世界比作化城,但这个化城能够将众生度到佛果位,他的重要性说不完了。【当演深远音】深远音,就是佛留下来的经教。佛经韵味无穷,特别是阿弥陀佛圣号,我们每天持念数万声,念不厌,越念越欢喜。这就是深远音,能开发众生的无量智慧。诸天王请佛说法,大通智胜如来默许了。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这是其他各方的天王都如此请佛说法。化城喻品,关于诸方天王请法,重复的地方太多,学人看起来显得烦索,佛就将其他方位略去不说,留了上方诸天请法之事,并不是其他方位的诸天大众不愿意闻法。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稀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今以何因缘, 我等诸宫殿、 威德光明曜, 严饰未曾有。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闻见,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祴盛诸天华,共诣下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錀。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善哉见诸佛, 救世之圣尊, 能于三界狱, 勉出诸众生。普智天人尊, 哀愍群萌类, 能开甘露门, 广度于一切。于昔无量劫, 空过无有佛, 世尊未出时, 十方常暗冥,三恶道增长, 阿修罗亦盛, 诸天众转减, 死多堕恶道。不从佛闻法, 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减少,罪业因缘故, 失乐及乐想, 住于邪见法, 不识善仪则,不蒙佛所化, 常堕于恶道。 佛为世间眼, 久远时乃出,哀愍诸众生, 故现于世间。 超出成正觉, 我等甚欣庆,及余一切众, 喜叹未曾有。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今以奉世尊, 惟垂哀纳受。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上方天主当中,有位圣王,是诸佛化身,名字叫作尸弃,他引导众王来归依大通智胜如来。甘露门,即佛门。三界狱,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跟牢狱一样困扰着众生。上方天王的觉悟高出其他诸天,他们意识到三界是牢狱、众生不受圣贤法华苦难就无有尽头。这个上方,也是方位的一部分。佛经上经常说的六方、八方、十方,就是东南西北与上下。上方诸天王请法的诚意更为恳切,这从偈颂上就能看出来,具体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集,二0二五年五月九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