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三 化城喻品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哀愍一切,转于法錀,度脱众生。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大圣转法錀, 显示诸法相, 度苦恼众生, 令得大欢喜。众生闻此法, 得道若生天, 诸恶道减少, 忍善者增益。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总观世间的各行各业,都有佛圣应化在其中引导大众正确作为,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圣贤人物就是各行各业大众学习的榜样。社会最高阶层的政治集团,更离不开圣贤的指导。从世界各国的历史上察究,凡是排斥圣贤教育的政府,注定撑不了多长时间,政权就垮台移主了,这是统治阶级非常害怕的结果。
一个国家的政策不合民心,表现在什么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剥削人民。而圣人治国,必定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尽量让老百姓生活宽裕、管理阶层的人物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人间如是,天上亦复如是。诸梵天王诚请佛圣说法,那不加杂任何虚伪。
【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大圣转法錀, 显示诸法相, 度苦恼众生, 令得大欢喜】我们看看这个一心同声,这是众天王集体请佛说法。众生的负担太重:不是物质贫乏,就是精神空虚,还有生死频繁诸不如意。我们调查周围的人,看看有没有整天乐呵呵的?人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而圣人处在无苦无乐的平等境界,永无烦恼,这是人人羡慕的。度苦恼众生, 令得大欢喜。我们如何能够欢喜起来?知足常乐!而境界达到知足常乐者,这个人没有贪欲。佛说,贪为苦本,人的贪心越重,苦难越深。统治阶级的贪心重,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的位子就坐不长了,贪心不可滋长。
【众生闻此法, 得道若生天, 诸恶道减少, 忍善者增益。】我们学习了诸天大众的精神风貌,就能印证佛圣说法的客观性。生活在人间,那已经是苦不堪言了。苦在那里?苦在人众多杀多淫,下堕者居多,升天者极少。六道当中,人道居中,很关键。不闻法修持,很快就落下三恶道,这是诸天王不愿意看到的悲惨结局,也是佛圣不愿意看到的。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学习过《楞严经》的大众都看到了:看看众生从地狱好不容易升上鬼道,再上升畜牲道,然后生回人道,那要经过多长时间、要受多少罪苦、还多少次命债!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在人道能持续几世?佛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遇到圣王治世,大家在人道多住几世;而不幸生在末法乱世,就我们眼前见到的这个情景,可能大多数人当生就打回原形,堕下去了。
从那里看出的?从每顿饭就能看出。寻常百姓家顿顿大鱼大肉,这要背负多少命债?谁修的福再大,也经不起这样耗损。现代人的淫杀二业,让四王天主与忉利天主尤为担心:这样下去要出大事的。得道若生天, 诸恶道减少。这是诸天王的美好愿望:希望众生越过越好,一世胜过一世。诸天王与佛同心同德,齐声说,忍善者增益。他们希望众生都能积极向善。将民众教好了,国家政权就稳定。大众天王如此请求,大通智胜如来默许了。
释迦佛接着说:【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稀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 光明甚威曜, 此非无因缘, 是相宜求之。过于百千劫, 未曾见是相,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南方诸天王中,也有大圣应化在其间,他就是妙法天王。我们在诸经上看到佛大放光明,佛光,有缘众生都能感受到。无论他在那个佛国土,与这尊佛有缘,都能闻听到这尊佛说法。佛圣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那个众生法缘成熟,佛都知道,总会用种种善巧让他破迷开悟。这不,南方诸天的天主也来闻法。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祴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錀。】
他们跟其他两方的天主一样,带着供品来到大通智胜如来的道场,受到大众热烈欢迎。
【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世尊甚难见, 破诸烦恼者, 过百三十劫, 今乃得一见。诸饥渴众生, 以法雨充满, 昔所未曾睹、 无量智慧者,如优昙钵华, 今日乃值遇。 我等诸宫殿, 蒙光故严饰,世尊大慈愍, 惟愿垂纳受。】
昙钵华,是昙花一现的意思。南方诸天王对佛毕恭毕敬,礼数不差。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九十九集,二0二五年五月七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