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三 化城喻品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錀,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无明缘行的这个行,就是佛在《楞严经》上说的行阴,一念不觉而不及时遏制,接下来,种种念头都跟着来了,如同行云流水一样滔滔不绝,无穷无尽。行,就是运动。顺着无明习气运作下去,轻则落在三善道,重则堕下三恶道。善道与恶道都不理想,都很痛苦,只不过恶道痛苦更深而已。众生如若不断除恶念,身口意三业就不会清净,注定了有无量苦难等着我们。修行人必须高度警惕,提防自己恶念出现。
净土大德说得好: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我们从无始劫一念不觉迷出来,因为没有遇到善知识指导,毛病习轻时重时轻:重时堕三恶道,轻时在三善道。因为把握不住自己,就这样反复轮回,游历在六道。毛病习气惯不得,谁纵容自己肆意杀盗淫妄酒,苦难就紧跟在后面。佛家的精勤无难,就是鼓励学人精进用功,念佛一法,是用一念制万念,不让杀盗淫妄、是非人我干扰清净心,其他法门也一样,旨在让学人清心寡欲,远离尘染。
佛家的无念,不是让学人将大脑变成空白,而是断除恶念。恶念停止了,身口就不会去造恶业。身口意三业清净无染,也就没有了与恶对立的善,所作所为中正平和,理智作主,无明就是恶。【行缘识】的这个识,就是烦恼习气,佛家叫作识心、意识。意识,就是污染以后的不净境界,名利是非充斥。六根染上六尘,就失去了自性本具的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立出现了,时间与空间也出现了,随之了有了十八界。
六道凡夫都是识心用事,识心善恶混杂,靠不住。凡夫的识心恶多善少,因此,凡夫在三恶道时间长。阿罗汉与菩萨也是识心用事,但人家用得正,善心的占比起格了,就算小小须陀桓果,他也不会堕下三恶道。虽然他未出轮回,但在人天二道反复上下,不造杀盗淫妄业了,人家有了正确的目标。
六道凡夫是漫无目的,跟着烦恼习气行事,走到那里算那里,遇到什么境缘造什么业,不加节制。用当下时髦的话说,就叫作跟着感觉走。走着走着,就一路向下,走到无间地狱去了。老师父经常劝弟子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教汝法身活,就是从源头上断除诸恶,转迷为悟,转识成智。明白了精进用功的道理,我们就不要自欺欺人,老老实实作功夫,随忙随闲一句佛号不间断,受益最大的是自己。不严持戒律,精进用功,识心是不会自动转为智慧的。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修行自己了。自己的烦恼必须当人去断,任何人替代不了的。由无明到识心,这是意识形态迷了,接下来如何呢?实体就出现了。
这个实体就是众生的体形,或者是人身,或者是畜身,等等,随业变现出不同的身相。【识缘名色,】这个名色,色,即色相,就是色身最初的形态,医学上叫作胚胎。识心流荡不羁,孔圣人所谓游魂为气,托物为质。识心,他念念想找个归宿住下来,归宿就是六道众生的身相。人与动物有色身,这我们都看到了,鬼有没有色身?有!人死以后,神识离开肉体,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尚未找到其他身体,这段时间叫作中阴身,中阴身就是鬼。
鬼道众生比之他生前的色身,很矮,也很丑,据说只有三两尺高,人们习惯的将鬼道众生叫作小鬼,因为他体形确实小。空界天人没有身体,那只是他自己的感觉,他其实是有身体的,只不过他们的身形隐隐约约,似有似无,跟影子一样,不占空间。他们就跟人间大众进入梦乡一样,梦中有自己也有别人,有身体,有知觉,但这一切并不占挤空间,那能说他没有身体呢!
既然都有身体,色身凭什么形成呢?造什么业,得什么体,这由不得任何人。人们都知道三恶道苦,谁也不愿意去三恶道,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绝大多数人众死后都堕三恶道。有生之年不克制自己的烦恼习气,跟着六尘烦恼纵情五欲,恶大于善,自然而然就堕下了三恶道。
这样一说,不少同修都感到害怕,如何挽救过往的罪业呢?如何免堕三恶道呢?办法当然有:一辈子作恶,临命终时当下觉悟,十念阿弥陀佛圣号就蒙阿弥陀佛接引出轮回、往生极乐世界了!更何况我们现在还有相当长的寿命,只要兢兢业业老实念佛,收摄乱心,后不再造诸恶业,完全来得及出离轮回,佛氏门中,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身体最初的雏形出现了,意识形态就随之进驻其中。就算刚刚怀孕四十天或者更短,这个胚胎就有了感觉,热冷饥渴,他都知道。知道以后,开始了漫长的胎狱生涯,苦极了。具体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0四集,二0二五年五月十三日。
评论